四川盆地一次西風槽和臺風共同作用暴雨過程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3-02 08:36
利用NCEP 1°×1°再分析資料、國家自動站逐小時地面觀測資料、FY4A紅外云圖云頂溫度資料,分析了四川盆地一次少見的西風槽和臺風共同作用下的區(qū)域暴雨過程。結(jié)果顯示:(1)本次過程主要影響系統(tǒng)為西風槽和臺風,二者在四川盆地形成有利鋒生的變形場。(2)變形場中心位置樂山市產(chǎn)生了區(qū)域性大暴雨,盆地東部處于鋒生區(qū),致使雨帶向東移動。(3)臺風為此次過程貢獻了大量水汽。西風槽和地形作用促使雨帶大致呈東北-西南帶狀分布。(4)西風槽后冷空氣和臺風外圍偏東氣流產(chǎn)生地面輻合線,是樂山MCS觸發(fā)的重要因素。
【文章來源】:高原山地氣象研究. 2020,40(02)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2019年8月2日08時~3日08時四川省累積降水量(a)和降水第一階段(b)、第二階段(c)、第三階段(d)降水量(單位:mm)
圖1 2019年8月2日08時~3日08時四川省累積降水量(a)和降水第一階段(b)、第二階段(c)、第三階段(d)降水量(單位:mm)3 主要影響系統(tǒng)診斷分析
南亞高壓是夏季影響四川盆地降水的重要天氣系統(tǒng)之一[17]。2日08時,200hPa南亞高壓位置偏西、偏南,從散度場可以看出,川西高原和盆地西部位于南亞高壓東北側(cè),為明顯的分流區(qū),在盆地西北部有一個輻散中心。高層的輻散結(jié)構(gòu)有利于盆地西北部一帶對流的觸發(fā)和維持,2日白天暴雨落區(qū)主要集中在盆地西北部(圖3a)。到20時南亞高壓加強東擴,脊線位于攀西地區(qū)至盆地南部,盆地中部南部一帶都受到南亞高壓影響,有一明顯的輻散中心。高層強輻散通過抽吸作用,使近地面層氣流輻合和上升加強[18]。2日晚上至3日凌晨暴雨落區(qū)位于200hPa輻散大值區(qū)內(nèi)(圖3b)。3.2 西風槽的活動和環(huán)境場分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南支槽對四川地區(qū)降水影響的定量分析[J]. 馮良敏,陳朝平. 氣象科技. 2019(02)
[2]2013年重慶秋季連陰雨期間暴雨過程對比分析[J]. 王歡,李晶,龐玥,陳鵬,牟容. 氣象與環(huán)境科學. 2018(03)
[3]四川盆地極端暴雨過程基本特征分析[J]. 肖遞祥,楊康權(quán),俞小鼎,王佳津. 氣象. 2017(10)
[4]四川省持續(xù)性暴雨定義及時空分布特征[J]. 王佳津,陳朝平,劉瑩,龍柯吉,王春學. 氣象科技. 2017(02)
[5]四川盆地一次暴雨過程的中尺度對流及其環(huán)境場特征[J]. 楊舒楠,張芳華,徐珺,諶蕓,何立富. 高原氣象. 2016(06)
[6]重慶一次暴雨過程的診斷分析[J]. 胡容,史小康,李耀東. 氣象與環(huán)境科學. 2016(01)
[7]一次四川盆地低渦型特大暴雨過程分析[J]. 師銳,何光碧,龍柯吉. 干旱氣象. 2015(05)
[8]四川降水相關(guān)函數(shù)場的分析及其在氣象觀測站網(wǎng)布局中的應用[J]. 岑思弦,李躍清,賴欣. 干旱氣象. 2015(05)
[9]南亞高壓與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對我國西南地區(qū)夏季降水異常的影響[J]. 張宇,李耀輝,魏林波,劉抗. 干旱氣象. 2013(03)
[10]2012年初秋四川盆地兩次西南渦暴雨過程的對比分析與預報檢驗[J]. 宗志平,陳濤,徐珺,關(guān)月. 氣象. 2013(05)
本文編號:3058962
【文章來源】:高原山地氣象研究. 2020,40(02)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2019年8月2日08時~3日08時四川省累積降水量(a)和降水第一階段(b)、第二階段(c)、第三階段(d)降水量(單位:mm)
圖1 2019年8月2日08時~3日08時四川省累積降水量(a)和降水第一階段(b)、第二階段(c)、第三階段(d)降水量(單位:mm)3 主要影響系統(tǒng)診斷分析
南亞高壓是夏季影響四川盆地降水的重要天氣系統(tǒng)之一[17]。2日08時,200hPa南亞高壓位置偏西、偏南,從散度場可以看出,川西高原和盆地西部位于南亞高壓東北側(cè),為明顯的分流區(qū),在盆地西北部有一個輻散中心。高層的輻散結(jié)構(gòu)有利于盆地西北部一帶對流的觸發(fā)和維持,2日白天暴雨落區(qū)主要集中在盆地西北部(圖3a)。到20時南亞高壓加強東擴,脊線位于攀西地區(qū)至盆地南部,盆地中部南部一帶都受到南亞高壓影響,有一明顯的輻散中心。高層強輻散通過抽吸作用,使近地面層氣流輻合和上升加強[18]。2日晚上至3日凌晨暴雨落區(qū)位于200hPa輻散大值區(qū)內(nèi)(圖3b)。3.2 西風槽的活動和環(huán)境場分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南支槽對四川地區(qū)降水影響的定量分析[J]. 馮良敏,陳朝平. 氣象科技. 2019(02)
[2]2013年重慶秋季連陰雨期間暴雨過程對比分析[J]. 王歡,李晶,龐玥,陳鵬,牟容. 氣象與環(huán)境科學. 2018(03)
[3]四川盆地極端暴雨過程基本特征分析[J]. 肖遞祥,楊康權(quán),俞小鼎,王佳津. 氣象. 2017(10)
[4]四川省持續(xù)性暴雨定義及時空分布特征[J]. 王佳津,陳朝平,劉瑩,龍柯吉,王春學. 氣象科技. 2017(02)
[5]四川盆地一次暴雨過程的中尺度對流及其環(huán)境場特征[J]. 楊舒楠,張芳華,徐珺,諶蕓,何立富. 高原氣象. 2016(06)
[6]重慶一次暴雨過程的診斷分析[J]. 胡容,史小康,李耀東. 氣象與環(huán)境科學. 2016(01)
[7]一次四川盆地低渦型特大暴雨過程分析[J]. 師銳,何光碧,龍柯吉. 干旱氣象. 2015(05)
[8]四川降水相關(guān)函數(shù)場的分析及其在氣象觀測站網(wǎng)布局中的應用[J]. 岑思弦,李躍清,賴欣. 干旱氣象. 2015(05)
[9]南亞高壓與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對我國西南地區(qū)夏季降水異常的影響[J]. 張宇,李耀輝,魏林波,劉抗. 干旱氣象. 2013(03)
[10]2012年初秋四川盆地兩次西南渦暴雨過程的對比分析與預報檢驗[J]. 宗志平,陳濤,徐珺,關(guān)月. 氣象. 2013(05)
本文編號:30589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xxlw/305896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