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冰晶散射模型對冰云參數(shù)反演及地表短波輻射估算的影響
【學位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P422;P407
【部分圖文】:
圖 2-1 立體角示意圖射源在某一方向上單位立體角內的輻射通量,單播方向垂直的單位時間、單位面積、單位立體角 m2 sr1 μm1。照率 確定介質輻射特性的基本物理量之一,它表示為ω =
云監(jiān)測部分算法進行了更新[27],但由于冰云微物理特性的差異使得其反演產(chǎn)以比較,例如 Collection5 和 Collection6。4.2.1 雙層云疊蓋情況過去由于地基觀測資料的稀缺及星載被動遙感方式的局限性,我們很難得垂直重疊的分布特征。由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發(fā)射升空的承載在 CloudS星上的毫米波云廓線雷達 (CPR)[98]和承載在CALIPSO衛(wèi)星上的云—氣溶膠偏振激光雷達(CALIOP)[81],可以從太空探測云和氣溶膠的垂直結構。圖 4圖 4-6 為利用 CALIPSO 獲得的 2017 年 6 月 27 日 UTC 時間為 19:59-20:13 32nm 處的總體消光后向散射圖與冰水相態(tài)圖,從圖中可以看出 10-15Km 高冰云,0Km 附近為水云�?梢婋p層云在大氣中常以冰云疊蓋在水云之上的出現(xiàn),因此本文在利用輻射傳輸模式模擬時,根據(jù)實際情況設置了云層疊蓋。
圖 4-6 冰水相態(tài)圖圖 4-7 為利用輻射傳輸模式模擬時雙層云疊蓋情況設置示意圖。胡斯勒圖究表明不同形狀冰晶組成的卷云輻射傳輸?shù)哪M不僅對仿真衛(wèi)星觀測的輻有參考意義,對地表輻射通量的精確計算也有重要意義[59]。在很多地表輻量的模擬中,冰云粒子用球形的冰晶模型計算。然而,不同形狀的冰晶模型的地表輻射通量之間有明顯的差別,產(chǎn)生這些差別的原因是不同形狀冰晶的稱因子不同而產(chǎn)生的。因此,正確把握卷云中粒子的形狀對精確計算地表輻量非常重要。文本在 RSTAR 輻射傳輸模式中選用下層水云為水滴模型,上云分為為六角柱與橢球冰晶模型進行模擬。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新,陳賢章,曾群柱;利用數(shù)字地形模型計算復雜地形下的短波輻射平衡[J];冰川凍土;1996年S1期
2 汪方;丁一匯;;全球氣候模式對東亞地區(qū)地表短波輻射的模擬檢驗[J];應用氣象學報;2008年06期
3 卞慧生,劉長盛;云間屏蔽對塊狀云陣短波輻射參數(shù)的影響[J];高原氣象;1995年01期
4 于喜年;超短波輻射與表面涂裝[J];表面技術;2005年02期
5 張立祥;李澤椿;;短波輻射對東北冷渦強對流影響的模擬分析[J];氣象;2008年12期
6 徐培基,陳建蒲,京遂,蔣睿;短波輻射對人體影響的研究[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1998年06期
7 張雙益;薛惠文;;淺積云中微物理特性的垂直分布對短波輻射的影響[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網(wǎng)絡版(預印本);2010年02期
8 孫昕;王雪;許巖;解岳;黃廷林;;一個分層水庫溫躍層的模擬與驗證[J];湖泊科學;2015年02期
9 尹球,張肇先,匡定波;大氣短波輻射傳輸之輻射函數(shù)的改進[J];紅外與毫米波學報;1997年03期
10 周文艷;郭品文;羅勇;;陸面過程模式中植被冠層短波輻射傳輸參數(shù)化方案研究進展[J];氣象科技;2008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蔣益荃;人為氣溶膠排放增加對東亞氣候影響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D];南京大學;2013年
2 張曉通;全球陸表下行短波輻射和光合有效輻射反演算法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3 荊現(xiàn)文;氣候模式中一種新的云—輻射處理方法的研究及應用[D];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阿娜日;不同冰晶散射模型對冰云參數(shù)反演及地表短波輻射估算的影響[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8年
2 劉巖;基于衛(wèi)星遙感的云對新疆地面太陽輻射的影響研究[D];東華大學;2015年
3 劉軍建;多衛(wèi)星短波輻射數(shù)據(jù)制作與分析評估[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7年
4 王蕾迪;青藏高原地區(qū)短波輻射的地面觀測與衛(wèi)星遙感產(chǎn)品的分析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5 于江豐;下行短波輻射和光合有效輻射遙感產(chǎn)品質量控制與質量評價方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6 龐明珠;基于CERES衛(wèi)星數(shù)據(jù)的新疆地面短波輻射時空變化特征[D];東華大學;2017年
7 許巖;分層水體躍溫層形成與異重流演變特性[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4年
8 王昕然;北京地區(qū)大氣污染對輻射收支及氣象要素的影響[D];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2016年
9 趙世強;蘭州地區(qū)一次沙塵過程的觀測與數(shù)值模擬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10 盧鵬;大氣輻射傳輸模式的比較及其應用[D];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2009年
本文編號:28379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xxlw/2837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