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2015年銀川城市熱島效應的變化特征及城市化對其的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X16
【圖文】:
概況與資料方法概況理概況夏回族自治區(qū)的首府,位于中國西北地區(qū)的東部,寧為 37°29′~38°53′N,105°49′~106°53′E,其東以明長脈,南抵吳忠市,北接石嘴山市的平羅縣。行政上轄為區(qū)、西夏區(qū)三區(qū)及永寧、賀蘭兩縣,代管靈武市,故CC、建成區(qū)擴展等其他內(nèi)容分析中均不包含靈武市。
4-1 1989-2015 年銀川市城市建成區(qū)變化特征及氣象站點遷移情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built-up areas and the migration of the mYinchuan city, Helan and Yongning county from 1989 to 201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續(xù)超;陳葆德;胡可嘉;;城市化對極端高溫事件影響研究進展[J];地理科學進展;2015年10期
2 高原;劉普幸;姚玉龍;雍國正;王允;;基于遙感的石河子綠洲冷島效應時空變化特征及其影響因子分析[J];自然資源學報;2015年08期
3 杜銘霞;張明軍;王圣杰;;新疆典型綠洲冷島和濕島效應強度[J];生態(tài)學雜志;2015年06期
4 劉宇峰;原志華;孔偉;孫鉑;安彬;;1993—2012年西安城區(qū)城市熱島效應強度變化趨勢及影響因素分析[J];自然資源學報;2015年06期
5 萬慶;吳傳清;曾菊新;;中國城市群城市化效率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5年02期
6 王林林;劉普幸;姚玉龍;高原;;近27年來格爾木綠洲“冷島效應”時空變化及其與NDVI和LUCC的關系[J];生態(tài)學雜志;2014年12期
7 馮曉剛;李萌;劉明星;楊鑫;李鳳霞;;城市熱環(huán)境格局動態(tài)演變特征的遙感研究——以興平市為例[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4年11期
8 賈偉;高小紅;;河谷型城市熱島空間分布格局演變及對策——以西寧市區(qū)為例[J];地球信息科學學報;2014年04期
9 孫鵬;韓沐汶;白林波;趙文婷;王旭升;;基于Landsat TM/ETM的銀川市熱島效應時空變化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4年01期
10 馬晴;李丁;廖杰;韓杰;;疏勒河中下游綠洲土地利用變化及其驅(qū)動力分析[J];經(jīng)濟地理;2014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馮曉剛;城市熱島效應演變與成因遙感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貢璐;干旱區(qū)城市熱島效應定量研究[D];新疆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康若荷;1949年以來銀川城市空間結(jié)構演變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年
2 劉斌;北京市熱島時空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4年
3 張震;濱海城市化地區(qū)熱島效應的遙感分析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3年
4 王鵬龍;基于遙感的近20年銀川市熱力景觀變化研究[D];蘭州大學;2013年
5 石濤;基于地面觀測和衛(wèi)星遙感的安徽省城市熱島效應研究[D];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6 李微;西部銀川建設“宜居城市”的研究[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7 張弦;城市化對合肥熱島的影響[D];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2009年
8 歷華;基于多源遙感數(shù)據(jù)的城市熱島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9 劉睿;天津市城市熱島效應的分析與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7162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xxlw/2716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