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臺風暴雨過程的機理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08 04:18
【摘要】:本文對2015年8月23日-24日發(fā)生在上海的一次臺風暴雨進行了基本天氣學分析,并利用位渦反演方法和數(shù)值模擬方法對暴雨過程的水汽條件、水汽輸送、熱力條件以及動力條件等方面進行了分析與探討,對此次臺風暴雨的發(fā)生機理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主要得出以下結論:(1)本次暴雨過程主要由南下的冷空氣與臺風從洋面上帶來的暖濕空氣交匯而觸發(fā),高空形勢體現(xiàn)為南下的冷槽與臺風北側延伸出的倒槽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交匯。臺風“天鵝”的強度增大過程,也能與強降水時段相對應。(2)臺風“天鵝”為本次暴雨的主要水汽貢獻來源,臺風外圍環(huán)流的偏東氣流源源不斷向暴雨區(qū)輸送水汽。剔除“天鵝”相關聯(lián)的擾動場以后,降水區(qū)域內水汽總量大幅度減少,而與臺風自身擾動所對應的水汽通量數(shù)值較大,占總輸入水汽通量的53.3%,進一步說明臺風外圍環(huán)流對于本次降水過程貢獻了大量的水汽輸入。同時,對比剔除臺風后的假相當位溫場,原始分析場中的大值區(qū)和暖濕舌消失,整個東南沿海被大陸干冷氣團控制,假相當位溫梯度大值帶(鋒區(qū))消失,表明“天鵝”還為暴雨的發(fā)生提供了關鍵的熱力條件。(3)結合模式模擬的結果與實況,暴雨區(qū)存在較明顯的水汽輻合,以及臺風外圍偏東氣流對其的水汽輸送通道,降水區(qū)域水汽條件十分充足。上干下濕的層結,以及高層存在弱冷平流,低層存在弱暖平流的配置,使得不穩(wěn)定能量得以積累;低層強的垂直風切變促進了深厚的不穩(wěn)定能量得以釋放。(4)暴雨發(fā)生前,我國華北地區(qū)存在一支南壓的冷空氣,到暴雨發(fā)生時,冷氣團移動至30° N附近長江流域。上海地區(qū)此時處于高空槽前西北氣流中,已經(jīng)被干冷空氣控制。低層不斷累積的由臺風帶來的暖濕氣流和不穩(wěn)定能量,當高層有冷空氣侵入時,大氣層結發(fā)生變化,不穩(wěn)定能量得以釋放。充足的水汽條件結合動力抬升條件以及熱力過程,共同觸發(fā)了本次臺風暴雨過程并使之得以維持發(fā)展。
【圖文】:
米用YSU邋(Yonsei邋University)方案,最外層區(qū)域D01DE積云對流參數(shù)化米用Tiedtke逡逑方案,第二層區(qū)域D02沒有采用積云對流方案。模式積分的初始時間為UTC邋2015年逡逑8月14日00時,,積分時長為246個小時。模擬區(qū)域如圖2.2所示。逡逑11逡逑
逑-2邋-1邋-0.2邋-0.1邋0.1邋0.2邋1邋2逡逑圖2.1邋2015年8月23日08時500hPa高度場TC的反演區(qū)域和位渦擾動分布(位渦單位:10-2PVU、逡逑陰影為位渦絕對值大于0.1PVU的區(qū)域,1邋PVU=10-6m2邋■邋s_1邋?邋/C邋?知_1)逡逑2.3.2邋WRF模擬方案設計逡逑本文第五章利用采用數(shù)值模式WRFV3.8版本利用每6h邋—次、分辨率為1°邋X邋1°逡逑的美國NCEP全球再分析資料(FNL)作為背景場,形成模式的初始場和邊界條件。逡逑模式采用雙重嵌套,最外層D01的中心經(jīng)緯度為34°邋N和135°邋E,外層區(qū)域及第二逡逑層區(qū)域的格點數(shù)分別為280X280、301X301,對應的雙層網(wǎng)格的水平分辨率分別為逡逑24km和4km,,垂直方向為41層,模式層頂取為50hPa。逡逑模式中采用的物理過程分別采用以下方案:微物理參數(shù)化方案采用WSM邋(WRF逡逑Single-Moment)邋6邋方案,長短波福射均米用邋RRTMG邋(rapid邋radiative邋transfer邋model邋for逡逑GCMs(general邋circulation邋models))方案,陸面過程米用邋thermal邋diffusion邋方案,邊界層逡逑米用YSU邋(Yonsei邋University)方案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P458.121.1
本文編號:2618879
【圖文】:
米用YSU邋(Yonsei邋University)方案,最外層區(qū)域D01DE積云對流參數(shù)化米用Tiedtke逡逑方案,第二層區(qū)域D02沒有采用積云對流方案。模式積分的初始時間為UTC邋2015年逡逑8月14日00時,,積分時長為246個小時。模擬區(qū)域如圖2.2所示。逡逑11逡逑
逑-2邋-1邋-0.2邋-0.1邋0.1邋0.2邋1邋2逡逑圖2.1邋2015年8月23日08時500hPa高度場TC的反演區(qū)域和位渦擾動分布(位渦單位:10-2PVU、逡逑陰影為位渦絕對值大于0.1PVU的區(qū)域,1邋PVU=10-6m2邋■邋s_1邋?邋/C邋?知_1)逡逑2.3.2邋WRF模擬方案設計逡逑本文第五章利用采用數(shù)值模式WRFV3.8版本利用每6h邋—次、分辨率為1°邋X邋1°逡逑的美國NCEP全球再分析資料(FNL)作為背景場,形成模式的初始場和邊界條件。逡逑模式采用雙重嵌套,最外層D01的中心經(jīng)緯度為34°邋N和135°邋E,外層區(qū)域及第二逡逑層區(qū)域的格點數(shù)分別為280X280、301X301,對應的雙層網(wǎng)格的水平分辨率分別為逡逑24km和4km,,垂直方向為41層,模式層頂取為50hPa。逡逑模式中采用的物理過程分別采用以下方案:微物理參數(shù)化方案采用WSM邋(WRF逡逑Single-Moment)邋6邋方案,長短波福射均米用邋RRTMG邋(rapid邋radiative邋transfer邋model邋for逡逑GCMs(general邋circulation邋models))方案,陸面過程米用邋thermal邋diffusion邋方案,邊界層逡逑米用YSU邋(Yonsei邋University)方案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P458.121.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亞萍;崔曉鵬;冉令坤;余暉;;動力因子對2006“碧利斯”臺風暴雨的診斷分析[J];大氣科學;2015年04期
2 程正泉;陳聯(lián)壽;李英;;登陸熱帶氣旋與夏季風相互作用對暴雨的影響[J];應用氣象學報;2012年06期
3 劉峰;丁治英;梁艷;鄭海棠;黃新晴;;“莫拉克”臺風暴雨過程中濕位渦場的演變特征[J];暴雨災害;2011年02期
4 左平昭;問偉力;;臺風“莫拉克”暴雨特征[J];氣象科技;2011年03期
5 叢春華;陳聯(lián)壽;雷小途;李英;;臺風遠距離暴雨的研究進展[J];熱帶氣象學報;2011年02期
6 梁軍;陳聯(lián)壽;李英;張彩鳳;張曉梅;;北上變性熱帶氣旋對遼東半島降水的影響[J];熱帶氣象學報;2008年05期
7 閆淑蓮;周淑玲;李宏江;;遠距離熱帶低壓影響下山東半島特大暴雨成因分析[J];熱帶氣象學報;2008年01期
8 李春虎;趙宇;龔佃利;王詠青;;“04·8”山東遠距離臺風暴雨成因的數(shù)值模擬[J];南京氣象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9 孫建華;周海光;趙思雄;;2003年7月4~5日淮河流域大暴雨中尺度對流系統(tǒng)的觀測分析[J];大氣科學;2006年06期
10 張弘;梁生俊;侯建忠;;西安市兩次突發(fā)暴雨成因分析[J];氣象;2006年05期
本文編號:26188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xxlw/2618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