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重點地區(qū)雷暴(冰雹)天氣學成因與預報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P446;P457.9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曾志云;戴澤軍;彭志超;傅承浩;許霖;;近40年湖南冰雹時空分布和變化特征及機理分析[J];防災科技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2 周永水;汪超;;貴州省冰雹的時空分布特征[J];貴州氣象;2009年06期
3 ;關(guān)于麥收期間冰雹予報的體會[J];山東氣象;1977年05期
4 王堯球;;8·23冰雹天氣分析[J];甘肅氣象;1984年03期
5 董愛民;咸陽機場一次冰雹天氣分析[J];陜西氣象;1997年05期
6 李永振,李雅琴,赫峰,李基虎,吳躍,劉振儒;延邊兩個園藝農(nóng)場的冰雹天氣特征分析[J];吉林氣象;2000年01期
7 孫田文,張社岐;銅川冰雹天氣經(jīng)驗預報[J];陜西氣象;2001年05期
8 陶云,段旭,楊明珠;云南冰雹的時空分布特征及其氣候成因初探[J];南京氣象學院學報;2002年06期
9 耿樹江,王奉安,韓吉健;復州灣鹽場冰雹天氣分型[J];遼寧氣象;2002年02期
10 王旭,馬禹;新疆冰雹天氣過程的基本特征[J];新疆氣象;2002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曉璐;;四川省1978-2007年的冰雹時空分布特征[A];第26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人工影響天氣與大氣物理學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2 高萬泉;李玉娥;;保定市冰雹的時空分布特征與人工消雹[A];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人工影響天氣與云霧物理新技術(shù)理論及進展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3 蘇永清;范秀蓮;劉杰;陳秀成;王蘇;;連續(xù)兩次冰雹天氣過程的發(fā)生發(fā)展原因分析[A];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災害天氣研究與預報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4 李新生;張勇;張紅雨;賀耀武;;山西冰雹的時空分布特征[A];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3天氣預報災害天氣研究與預報[C];2011年
5 李苗;苗愛梅;;山西冰雹天氣的時空分布及趨勢變化[A];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4應對氣候變化,,發(fā)展低碳經(jīng)濟[C];2011年
6 陶云;段旭;楊明珠;;云南冰雹的時空分布特征及其氣候成因初探[A];第五屆全國優(yōu)秀青年氣象科技工作者學術(shù)研討會學術(shù)論文集[C];2002年
7 胡俊;馮永新;蒲清剛;謝巍;;新疆烏蘇市冰雹天氣成因分析[A];中國氣象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8 宋曉輝;柴東紅;;邯鄲冰雹天氣特點及其預報[A];中國氣象學會2006年年會“災害性天氣系統(tǒng)的活動及其預報技術(shù)”分會場論文集[C];2006年
9 謝向陽;劉臣亮;趙學軍;;一次局地冰雹的雷達回波演變特征分析[A];中國氣象學會雷達氣象學與氣象雷達委員會第二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C];2006年
10 張桂梅;劉韜;;橫山縣冰雹天氣的氣候分析和預報方法[A];陜西省氣象學會2006年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日報記者 閆友明;冰雹“砸中”天氣預測軟肋[N];柳州日報;2008年
2 記者 游雪晴;今年雷電冰雹光顧早災害重[N];科技日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紀軍 通訊員 谷雨;地區(qū)六縣(市)遭暴雨冰雹損失1.5億[N];阿克蘇日報;2009年
4 記者 張淼淼;京暴雨冰雹十分鐘,氣溫驟降十多攝氏度[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5 王鶴婷 姚偉華 李榮霞;暴雨冰雹天氣給農(nóng)林業(yè)造成重大損失[N];陽泉日報;2011年
6 記者 劉立成;成功預警湖北罕見冰雹天氣[N];中國氣象報;2007年
7 通訊員 劉立成邋記者 劉志偉;1小時成功預報罕見冰雹天氣[N];科技日報;2007年
8 通訊員 賀文麗 記者 郭軍;氣象臺預測:5月我省蘋果基地發(fā)生冰雹幾率較高[N];陜西日報;2010年
9 記者 張乾喜 楊宗禮;華亭遭遇罕見暴雨冰雹襲擊[N];平?jīng)鋈請?2010年
10 記者 張文智;特大冰雹襲擊鎮(zhèn)原上肖鄉(xiāng)[N];甘肅經(jīng)濟日報;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瑾;基于強對流數(shù)值模擬的貴州冰雹識別及臨近預報方法研究[D];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2008年
2 于雪濤;基于GIS的冰雹探測及預警方法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成坤;2014年3月19日冰雹天氣發(fā)生的分析與數(shù)值模擬[D];浙江大學;2015年
2 張羽;基于多資料平臺的廣東冰雹探測研究[D];成都信息工程大學;2015年
3 柳志慧;南疆重點地區(qū)雷暴(冰雹)天氣學成因與預報研究[D];蘭州大學;2016年
4 潘躍;基于顯著性特征的大冰雹識別模型[D];天津大學;2012年
5 廖向花;利用多源氣象資料對重慶冰雹的綜合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6 吳林林;多普勒天氣雷達冰雹自動識別方法及其應用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06年
7 吳劍坤;我國強冰雹發(fā)生的環(huán)境條件和雷達回波特征的初步分析[D];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2010年
8 覃文娜;江蘇省冰雹發(fā)生規(guī)律及數(shù)值模擬技術(shù)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2年
9 裴江文;利用多種氣象資料對南疆西部冰雹的研究[D];蘭州大學;2014年
10 劉俊卿;西藏高原冰雹形成機理及人工催化的數(shù)值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6188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xxlw/2618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