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園食單》飲食文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20 16:08
袁枚是清代著名詩人、文學家,以“性靈說”詩學主張聞名于詩壇。同時,他也是我國歷史上重要的飲食理論家,《隨園食單》是其在飲食理論與飲食實踐基礎上的集大成之作。袁枚,字子才,號簡齋,又號隨園老人。目前,學界對袁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文學思想及詩學成就方面。近代以來,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界對飲食文化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隨園食單》也因此進入到了學者的視野,出現(xiàn)了一些研究《隨園食單》及袁枚飲食思想的專著和文章。這些研究大多著眼于探討《食單》中體現(xiàn)的飲食思想或者是對《食單》中菜點進行點評,而結(jié)合袁枚個人的游歷與交友情況對《食單》進行考據(jù)、分析《隨園食單》飲食文化并對其傳承與發(fā)展問題進行深入探討的文章并不多見。本文正是基于這一嶄新視角,以《隨園食單》為主要研究對象,結(jié)合袁枚及其同人的文學作品為佐證,考察《隨園食單》的形成條件。在此基礎上探究《隨園食單》的飲食文化,并結(jié)合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相關理論,對《隨園食單》飲食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問題提出相關建議。最后結(jié)論部分由《隨園食單》飲食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問題引申到當下飲食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上來。全文除緒論外,共分為四個章節(jié):第一章,袁枚和《隨園食...
【文章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論文選題的理由和意義
一、選題的理由
二、選題的意義
第二節(jié) 研究內(nèi)容和方法
一、研究內(nèi)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節(jié) 相關研究綜述
一、袁枚生平其文學研究
二、關于袁枚飲食文化的研究
三、各地飲食文化開發(fā)與保護問題研究
第四節(jié) 相關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袁枚和《隨園食單》
第一節(jié) 袁枚簡介
第二節(jié) 《隨園食單》簡介
第二章 《隨園食單》成書的條件
第一節(jié) 袁枚的經(jīng)濟條件
第二節(jié) 袁枚的游歷與《隨園食單》
第三節(jié) 袁枚的交友與《隨園食單》
一、家有良廚
二、亦師亦友尹繼善
三、不分賓主唐靜涵
四、結(jié)交盧見曾
五、同鄉(xiāng)好友錢琦
六、食饌往來奇豐額
第三章 《隨園食單》飲食文化探究
第一節(jié) 《隨園食單》中的飲食思想
一、追求本味
二、“中和”觀念與和諧思想
三、養(yǎng)生觀念和食療文化
第二節(jié) 飲食典故與飲食趣事
一、飲食典故
二、飲食趣事
第四章 《隨園食單》中飲食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
第一節(jié) 《隨園食單》飲食文化的非遺特征及其發(fā)展現(xiàn)狀
一、《隨園食單》飲食文化的非遺特征
二、《隨園食單》飲食文化發(fā)展現(xiàn)狀
第二節(jié)、《隨園食單》飲食文化傳承與發(fā)展存在的問題
一、知名度有待提高
二、文化內(nèi)涵不夠豐富
三、傳承體制不夠健全
第三節(jié) 《隨園食單》飲食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的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知名度
二、深入挖掘《隨園食單》的文化內(nèi)涵
三、建立健全的傳承創(chuàng)新機制
四、建立健全的監(jiān)管機制
總結(jié)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袁枚《隨園食單》飲食養(yǎng)生思想及其科學解讀[J]. 徐峰,孫曉生. 新中醫(yī). 2014(05)
[2]論《隨園食單》的飲食理念及當代啟示[J]. 王偉凱. 社科縱橫. 2012(02)
[3]袁枚的《隨園食單》[J]. 王英志. 古典文學知識. 2011(06)
[4]揭秘《隨園食單》[J]. 白常繼,胡元駿. 東方養(yǎng)生. 2011(09)
[5]吃的享受和學問——讀袁枚《隨園食單》[J]. 李國文. 海內(nèi)與海外. 2009(09)
[6]淺談《隨園食單》對中國飲食文化的貢獻[J]. 沈博. 河北旅游職業(yè)學院學報. 2009(02)
[7]袁枚和《隨園食單》[J]. 劉善偉. 養(yǎng)生大世界. 2009(05)
[8]讀《隨園食單》創(chuàng)新菜[J]. 丁玉勇,王斌. 四川烹飪. 2009(02)
[9]《隨園食單》中的配菜技巧[J]. 劉思龍. 美食. 2008(06)
[10]袁枚的飲食名著《隨園食單》[J]. 黃根柱. 現(xiàn)代養(yǎng)生. 2006(03)
博士論文
[1]中國飲食文化的心理分析[D]. 徐峰.華南師范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隨園食單》中的藥物—藥食同源的個案研究[D]. 盧化柱.成都中醫(yī)藥大學 2013
[2]孔府飲食文化研究[D]. 楊憲武.華中師范大學 2012
[3]德州扒雞文化的傳承和保護研究[D]. 霍萌萌.山東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599127
【文章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論文選題的理由和意義
一、選題的理由
二、選題的意義
第二節(jié) 研究內(nèi)容和方法
一、研究內(nèi)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節(jié) 相關研究綜述
一、袁枚生平其文學研究
二、關于袁枚飲食文化的研究
三、各地飲食文化開發(fā)與保護問題研究
第四節(jié) 相關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袁枚和《隨園食單》
第一節(jié) 袁枚簡介
第二節(jié) 《隨園食單》簡介
第二章 《隨園食單》成書的條件
第一節(jié) 袁枚的經(jīng)濟條件
第二節(jié) 袁枚的游歷與《隨園食單》
第三節(jié) 袁枚的交友與《隨園食單》
一、家有良廚
二、亦師亦友尹繼善
三、不分賓主唐靜涵
四、結(jié)交盧見曾
五、同鄉(xiāng)好友錢琦
六、食饌往來奇豐額
第三章 《隨園食單》飲食文化探究
第一節(jié) 《隨園食單》中的飲食思想
一、追求本味
二、“中和”觀念與和諧思想
三、養(yǎng)生觀念和食療文化
第二節(jié) 飲食典故與飲食趣事
一、飲食典故
二、飲食趣事
第四章 《隨園食單》中飲食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
第一節(jié) 《隨園食單》飲食文化的非遺特征及其發(fā)展現(xiàn)狀
一、《隨園食單》飲食文化的非遺特征
二、《隨園食單》飲食文化發(fā)展現(xiàn)狀
第二節(jié)、《隨園食單》飲食文化傳承與發(fā)展存在的問題
一、知名度有待提高
二、文化內(nèi)涵不夠豐富
三、傳承體制不夠健全
第三節(jié) 《隨園食單》飲食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的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知名度
二、深入挖掘《隨園食單》的文化內(nèi)涵
三、建立健全的傳承創(chuàng)新機制
四、建立健全的監(jiān)管機制
總結(jié)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袁枚《隨園食單》飲食養(yǎng)生思想及其科學解讀[J]. 徐峰,孫曉生. 新中醫(yī). 2014(05)
[2]論《隨園食單》的飲食理念及當代啟示[J]. 王偉凱. 社科縱橫. 2012(02)
[3]袁枚的《隨園食單》[J]. 王英志. 古典文學知識. 2011(06)
[4]揭秘《隨園食單》[J]. 白常繼,胡元駿. 東方養(yǎng)生. 2011(09)
[5]吃的享受和學問——讀袁枚《隨園食單》[J]. 李國文. 海內(nèi)與海外. 2009(09)
[6]淺談《隨園食單》對中國飲食文化的貢獻[J]. 沈博. 河北旅游職業(yè)學院學報. 2009(02)
[7]袁枚和《隨園食單》[J]. 劉善偉. 養(yǎng)生大世界. 2009(05)
[8]讀《隨園食單》創(chuàng)新菜[J]. 丁玉勇,王斌. 四川烹飪. 2009(02)
[9]《隨園食單》中的配菜技巧[J]. 劉思龍. 美食. 2008(06)
[10]袁枚的飲食名著《隨園食單》[J]. 黃根柱. 現(xiàn)代養(yǎng)生. 2006(03)
博士論文
[1]中國飲食文化的心理分析[D]. 徐峰.華南師范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隨園食單》中的藥物—藥食同源的個案研究[D]. 盧化柱.成都中醫(yī)藥大學 2013
[2]孔府飲食文化研究[D]. 楊憲武.華中師范大學 2012
[3]德州扒雞文化的傳承和保護研究[D]. 霍萌萌.山東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5991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gylw/359912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