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葉韭花醇提物抑菌、抗氧化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06 11:23
細葉韭是百合科蔥屬草本植物,其花序可食,香味獨特,深受民眾喜愛,是北方地區(qū)傳統(tǒng)調(diào)味品。迄今為止,人們對蔥屬植物研究較多,但對細葉韭的研究較少,因此系統(tǒng)地研究細葉韭花醇提物的抑菌、抗氧化及對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有助于為細葉韭的開發(fā)利用提供理論支持。本文以不同濃度的乙醇為溶劑提取細葉韭花中有效成分;首先,有效成分的測定是通過高效液相色譜法進行的,同時對其抑菌作用進行了研究;其次,運用分光光度法對細葉韭花醇提物的體外抗氧化及抑制亞硝化反應(yīng)進行了研究;最后,初步探索了細葉韭花醇提物對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具體研究內(nèi)容及結(jié)論如下:(1)對細葉韭花醇提物化學成分及抑菌作用的研究以不同濃度的乙醇作溶劑提取細葉韭花中有效成分,并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乙醇提取物中紫云英苷的含量。采用牛津杯抑菌試驗和試管二倍稀釋法研究了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桿菌和大腸埃希氏菌的抑菌效果,最低抑菌濃度(MIC)和最低殺菌濃度(MBC)。測定在Agela Venusil XBP-C18上進行,流動相由乙腈-水組成(梯度洗脫),流速為0.8 mL/min,檢測波長為260 nm。結(jié)果表明...
【文章來源】:山西大學山西省
【文章頁數(shù)】: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樣品與紫云英苷標品的色譜圖
第二章細葉韭花醇提物化學成分及抑菌作用研究9中加入15mL的無菌水,用滅菌的涂布器將菌液混勻,備用。2.3.5抑菌圈的測定采用牛津杯法對細葉韭花醇提物的抑菌效果進行測定。將醇提物用30%的乙醇溶解成高濃度提取液,再將高濃度提取液配置成30、40、50、60、70mg/mL的濃度梯度,進行抑菌試驗?瞻讓φ諡30%的乙醇。試驗結(jié)果的判定標準[71]:抑菌圈直徑大于20mm,極敏;16~20mm,高敏;11~15mm中敏;8~10mm,低敏;小于8mm,不敏感。2.3.6MIC、MBC的測定依據(jù)文獻[72]并稍作修改,將初始濃度設(shè)為70mg/mL。2.4結(jié)果與討論2.4.1細葉韭花醇提物的高效液相色譜圖在2.3.2的色譜條件下,得到提取物樣品和紫云英苷標準品的液相色譜圖見圖2.1。圖2.1樣品與紫云英苷標品的色譜圖Figure2.1Chromatogramofsampleandastragalin圖2.2不同濃度乙醇提取物中紫云英苷的含量Figure2.2ContentofAstragalinindifferentconcentrationsofethanolextracts
ΠOJ暇??忻簦?溆嗵崛∥鋃鑰薟?芽孢桿菌、大腸埃希氏菌均為低敏。當提取物濃度為50mg/mL時,60%乙醇提取物對三種菌均為中敏,其余提取物對三種菌為中敏和低敏。當提取物濃度為60mg/mL時,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均為中敏。當提取物濃度為70mg/mL時,60%的醇提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為高敏,抑菌圈達到了16.03mm;除90%醇提物對枯草芽孢桿菌抑菌、大腸埃希氏菌均為低敏,其余提取物對三種菌均為中敏。2.4.2.2不同濃度60%醇提物的抑菌實驗實驗考察了30、40、50、60、70mg/mL的濃度梯度下60%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性能,其結(jié)果如圖2.3所示。圖2.3不同濃度60%的醇提物對三種菌的抑制作用Figure2.3Inhibitionofthreestrainsfordifferentconcentrationsof60%alcoholextracts由圖2.3可知,60%細葉韭花乙醇提取物對三種菌的抑制效果隨提取物濃度的增大呈增加趨勢,且對枯草芽孢桿菌與大腸埃希氏菌的抑制作用明顯不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當60%醇提物的濃度為50mg/mL時,對大腸埃希氏菌與枯草芽孢桿菌的抑制效果相當,之后,隨著濃度的增大,提取物對枯草芽孢桿菌的抑制作用超過了對大腸埃希氏菌的抑制作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抗氧化應(yīng)激研究進展[J]. 沈云輝,陳長勛. 中成藥. 2019(11)
[2]桑葉黃酮降糖、降脂作用與機制及其在動物生產(chǎn)中的應(yīng)用[J]. 馮淦熠,劉瑩瑩,李穎慧,周玲. 動物營養(yǎng)學報. 2020(01)
[3]細葉韭壟作栽培的優(yōu)點及關(guān)鍵技術(shù)[J]. 張未芳,栗利元,魏一凡,盧建偉,張玉科. 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 2019(09)
[4]槐花醇提物對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J]. 馬利華,郁曼曼. 食品工業(yè). 2019(04)
[5]青磚茶粗多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研究[J]. 舒婷,肖暢,何慧,馬蔚,呂幫玉,楊新河. 食品科技. 2019(03)
[6]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大蒜愈傷組織中大蒜素的含量[J]. 劉蘭,陳雅楠,尚云濤,范寶莉,王振英. 中國調(diào)味品. 2019(02)
[7]細葉韭花提取物抗氧化及抑制亞硝化反應(yīng)的研究[J]. 李美萍,丁鵬霞,李蓉,張生萬,郭彩霞. 食品研究與開發(fā). 2019(02)
[8]白藜蘆醇對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動力學及抑制機制[J]. 姜麗麗,張中民,陳道玉,王珍,薛宏宇,劉勇. 食品科學. 2019(11)
[9]大蔥的生物活性及化學成分研究進展[J]. 李肖,蔡依,周天天,鄭吳殷曉,阮金蘭. 中國調(diào)味品. 2018(08)
[10]羊耳菊提取物的抗菌和抗炎活性研究[J]. 王愛民,李梅,孫佳,熊荻菲菲,陳亭亭,吳林霖,劉亭,蘭燕宇,王永林,鞏仔鵬. 時珍國醫(yī)國藥. 2018(07)
碩士論文
[1]細葉韭花水提液化學成分及抗氧化研究[D]. 丁鵬霞.山西大學 2019
本文編號:3479746
【文章來源】:山西大學山西省
【文章頁數(shù)】: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樣品與紫云英苷標品的色譜圖
第二章細葉韭花醇提物化學成分及抑菌作用研究9中加入15mL的無菌水,用滅菌的涂布器將菌液混勻,備用。2.3.5抑菌圈的測定采用牛津杯法對細葉韭花醇提物的抑菌效果進行測定。將醇提物用30%的乙醇溶解成高濃度提取液,再將高濃度提取液配置成30、40、50、60、70mg/mL的濃度梯度,進行抑菌試驗?瞻讓φ諡30%的乙醇。試驗結(jié)果的判定標準[71]:抑菌圈直徑大于20mm,極敏;16~20mm,高敏;11~15mm中敏;8~10mm,低敏;小于8mm,不敏感。2.3.6MIC、MBC的測定依據(jù)文獻[72]并稍作修改,將初始濃度設(shè)為70mg/mL。2.4結(jié)果與討論2.4.1細葉韭花醇提物的高效液相色譜圖在2.3.2的色譜條件下,得到提取物樣品和紫云英苷標準品的液相色譜圖見圖2.1。圖2.1樣品與紫云英苷標品的色譜圖Figure2.1Chromatogramofsampleandastragalin圖2.2不同濃度乙醇提取物中紫云英苷的含量Figure2.2ContentofAstragalinindifferentconcentrationsofethanolextracts
ΠOJ暇??忻簦?溆嗵崛∥鋃鑰薟?芽孢桿菌、大腸埃希氏菌均為低敏。當提取物濃度為50mg/mL時,60%乙醇提取物對三種菌均為中敏,其余提取物對三種菌為中敏和低敏。當提取物濃度為60mg/mL時,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均為中敏。當提取物濃度為70mg/mL時,60%的醇提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為高敏,抑菌圈達到了16.03mm;除90%醇提物對枯草芽孢桿菌抑菌、大腸埃希氏菌均為低敏,其余提取物對三種菌均為中敏。2.4.2.2不同濃度60%醇提物的抑菌實驗實驗考察了30、40、50、60、70mg/mL的濃度梯度下60%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性能,其結(jié)果如圖2.3所示。圖2.3不同濃度60%的醇提物對三種菌的抑制作用Figure2.3Inhibitionofthreestrainsfordifferentconcentrationsof60%alcoholextracts由圖2.3可知,60%細葉韭花乙醇提取物對三種菌的抑制效果隨提取物濃度的增大呈增加趨勢,且對枯草芽孢桿菌與大腸埃希氏菌的抑制作用明顯不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當60%醇提物的濃度為50mg/mL時,對大腸埃希氏菌與枯草芽孢桿菌的抑制效果相當,之后,隨著濃度的增大,提取物對枯草芽孢桿菌的抑制作用超過了對大腸埃希氏菌的抑制作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抗氧化應(yīng)激研究進展[J]. 沈云輝,陳長勛. 中成藥. 2019(11)
[2]桑葉黃酮降糖、降脂作用與機制及其在動物生產(chǎn)中的應(yīng)用[J]. 馮淦熠,劉瑩瑩,李穎慧,周玲. 動物營養(yǎng)學報. 2020(01)
[3]細葉韭壟作栽培的優(yōu)點及關(guān)鍵技術(shù)[J]. 張未芳,栗利元,魏一凡,盧建偉,張玉科. 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 2019(09)
[4]槐花醇提物對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J]. 馬利華,郁曼曼. 食品工業(yè). 2019(04)
[5]青磚茶粗多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研究[J]. 舒婷,肖暢,何慧,馬蔚,呂幫玉,楊新河. 食品科技. 2019(03)
[6]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大蒜愈傷組織中大蒜素的含量[J]. 劉蘭,陳雅楠,尚云濤,范寶莉,王振英. 中國調(diào)味品. 2019(02)
[7]細葉韭花提取物抗氧化及抑制亞硝化反應(yīng)的研究[J]. 李美萍,丁鵬霞,李蓉,張生萬,郭彩霞. 食品研究與開發(fā). 2019(02)
[8]白藜蘆醇對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動力學及抑制機制[J]. 姜麗麗,張中民,陳道玉,王珍,薛宏宇,劉勇. 食品科學. 2019(11)
[9]大蔥的生物活性及化學成分研究進展[J]. 李肖,蔡依,周天天,鄭吳殷曉,阮金蘭. 中國調(diào)味品. 2018(08)
[10]羊耳菊提取物的抗菌和抗炎活性研究[J]. 王愛民,李梅,孫佳,熊荻菲菲,陳亭亭,吳林霖,劉亭,蘭燕宇,王永林,鞏仔鵬. 時珍國醫(yī)國藥. 2018(07)
碩士論文
[1]細葉韭花水提液化學成分及抗氧化研究[D]. 丁鵬霞.山西大學 2019
本文編號:34797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gylw/347974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