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發(fā)酵樹莓汁工藝及其抗氧化、抗腫瘤活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31 14:54
樹莓(Rubus corchorifolius L.)為薔薇科懸鉤子屬灌木型植物。樹莓果實甘爽多汁,含有豐富的鞣花酸、黃酮等生物活性成分。樹莓果實成熟后極易腐爛,不耐貯運,非常有必要開展樹莓果實的深加工。果蔬汁乳酸菌發(fā)酵,不僅能夠增加果蔬汁有機酸、香氣物質(zhì)的種類,改善風味,而且還能夠提高其降血糖、抗氧化等保健功效。為了開發(fā)功能性樹莓汁,本研究首先篩選適于樹莓汁發(fā)酵的優(yōu)良功能性乳酸菌,使用該乳酸菌進行樹莓汁發(fā)酵,研究了工藝條件對樹莓汁乳酸菌發(fā)酵的影響,并對發(fā)酵樹莓汁的抗氧化、抗腫瘤性能進行了評價。主要研究結(jié)論如下:(1)優(yōu)良發(fā)酵樹莓汁乳酸菌的篩選。從模擬胃腸道耐受性能、抑菌性能、粘附性能、抗氧化性能、抑制腫瘤細胞活性性能等5個方面對12株乳酸菌進行篩選,得到5株性能良好的乳酸菌,分別為:副干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YJ1、YJ10,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SL、植物乳桿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T34、Lactobacillus acidipiscis YJ5。用這5株乳酸菌發(fā)酵樹莓汁,其中...
【文章來源】:河北科技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7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不同乳酸菌菌株菌懸液和無菌體發(fā)酵液對DPPH清除能力
河北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6由圖2-2可知,12株乳酸菌的細胞菌懸液均具有較強的清除羥基自由基能力,但菌株之間的清除能力有顯著的差異(P<0.05)。細胞菌懸液羥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強的為菌株T34,清除率達80.63%,其次是YJ1和YJ5,三者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菌株SL清除能力最弱,清除率為58.09%。12株乳酸菌無菌體發(fā)酵液的清除羥基自由基能力較弱,且菌株之間的差異較小,其清除能力在12.27%~14.18%之間,其中清除能力相對較強的菌株依次為菌株YJ1>菌株YN4>菌株YJ10。對于單一菌株來說,細胞菌懸液的羥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強于無菌體發(fā)酵液,這與陳漪汶等[22]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說明清除羥基自由基的活性物質(zhì)可能主要存在于菌株細胞表面或細胞內(nèi)。乳酸菌菌體表面的某些成分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但這些物質(zhì)的抗氧化性存在自由基特異性,即只針對某種或某些自由基具有抗性,而且對于這些菌體表面的抗氧化物質(zhì),不同菌體是不相同的[86]。注:字母a-h表示各組之間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圖2-2不同乳酸菌菌株菌懸液和無菌體發(fā)酵液對羥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2.2.3.3ABTS清除能力ABTS是一種顯色劑,用于測定各種抗氧化物溶液的總抗氧化能力。Trolox是一種維生素E類似物,具有和維生素E相似的抗氧化能力,用其作為標準物來判斷其他抗氧化物的總抗氧化能力。由圖2-3知,12株乳酸菌的細胞內(nèi)容物均具有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不同乳酸菌菌株細胞內(nèi)容物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菌株YJ5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最強,達到0.065mmol/L,其次是菌株YJ1和菌株YJ4,三者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最差的菌株為YSHM3,相當于0.031mmol/L的Trolox。吳均[87]研究發(fā)現(xiàn)7株乳酸菌的無細胞提取物(乳
第2章優(yōu)良發(fā)酵樹莓汁乳酸菌的篩選17注:字母a-d表示各組之間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圖2-3不同乳酸菌菌株細胞內(nèi)容物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2.2.4粘附性能益生菌能夠粘附于腸粘膜,從而抑制病原體的結(jié)合到腸上皮細胞,減少致病菌對腸粘膜的侵襲[88]。由圖2-4可知,12株乳酸菌均具有較強的粘附性能,但不同菌種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菌株W1的粘附性能最強,粘附率達到74.74%,其次是菌株YJ1和YJ4,粘附率分別為:74.71%和73.43%。粘附率最低的菌株為YSHM3,其粘附率也在50%以上。乳酸菌能夠粘附于人結(jié)腸癌細胞表面可能是由于細菌表面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zhì)因子的不同組合(可能是糖蛋白)[90]。本實驗得到的鼠李糖乳桿菌LGG的粘附率大于P.Chondrou等[27]研究的鼠李糖乳桿菌的粘附率(約30%),這可能是由于所選用的粘附細胞株不同。JelenaNovakoviJovanovi等[89]人用人結(jié)腸癌細胞HCT116作為菌株粘附細胞得到的試驗菌株的粘附率在10%以下,可能是由于接種細胞的數(shù)量及加入乳酸菌的數(shù)量不同造成的差異。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樹莓果酒發(fā)酵技術研究與條件優(yōu)化[J]. 胡大佐,孫蕾,趙登超,王成忠,賈明,孫銳. 煙臺果樹. 2020(01)
[2]乳酸菌的系統(tǒng)分類概況[J]. 王階平,劉波,劉欣,劉蕓. 生物資源. 2019(06)
[3]東北6種紅樹莓葉酚類化合物的鑒定及抗氧化活性分析[J]. 賈仕杰,張海華,張煥,劉暢,陳思睿,唐琳琳,王金玲. 食品科學. 2019(20)
[4]不同發(fā)酵方式制備樹莓-石榴復合果汁酵素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 覃引,熊音如,盧麗,邊疆,張群英. 中國釀造. 2019(10)
[5]樹莓紫薯復合果酒發(fā)酵工藝研究[J]. 張南海,石雅,趙亮,張列兵,王成濤,籍保平,葛章春,周峰. 現(xiàn)代食品科技. 2019(11)
[6]紅樹莓發(fā)酵乳飲料的研制及工藝優(yōu)化[J]. 劉麗娜,郭元晟. 食品研究與開發(fā). 2019(17)
[7]3個藍靛果品種果實生物活性物質(zhì)含量及抗氧化性的比較[J]. 孫晶. 經(jīng)濟林研究. 2019(03)
[8]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人源乳桿菌菌株篩選[J]. 李穎,劉玉珍,張雨晴,李新玲,牟光慶,妥彥峰. 食品研究與開發(fā). 2019(08)
[9]5種乳酸菌及其滅活態(tài)體外抗氧化能力的比較研究[J]. 陳漪汶,方若楠,朱劍鋒,龐旭,徐健,胡文鋒.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19(11)
[10]具抗氧化功能益生菌菌株篩選及其對丙烯酰胺誘導腸上皮細胞氧化損傷的保護作用[J]. 李桐,吳思琪,曹鑫,宋靜頤,張紅星,謝遠紅,金君華. 食品科學. 2020(02)
博士論文
[1]植物乳桿菌發(fā)酵對苦瓜及其多糖組分的理化性質(zhì)與降血糖功能的影響[D]. 高鶴.南昌大學 2019
[2]植物乳桿菌對低劑量單甘油月桂酸酯誘導的小鼠增重的緩解作用及機理研究[D]. 李楊.浙江大學 2019
[3]基于過程氧代謝和滲透壓應激響應分析的乳酸發(fā)酵優(yōu)化[D]. 田錫煒.華東理工大學 2015
[4]益生乳酸桿菌的黏附及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研究[D]. 任大勇.吉林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果蔬發(fā)酵專用乳酸菌的篩選及其在胡蘿卜發(fā)酵中的應用研究[D]. 李曉天.齊魯工業(yè)大學 2019
[2]樹莓酚類物質(zhì)的研究[D]. 郭雪.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 2019
[3]紅樹莓自然發(fā)酵過程中生物活性研究與微生物多樣性分析[D]. 陰芳冉.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 2019
[4]紅樹莓籽黃酮提取及其抗氧化、抗疲勞與降血糖活性研究[D]. 王新明.渤海大學 2019
[5]鼠李糖乳桿菌生長代謝特性與多位點序列分型的相關性研究[D]. 張玉律.揚州大學 2019
[6]乳酸菌優(yōu)良菌株的篩選及CRISPR多樣性分析[D]. 崔素素.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9
[7]乳酸菌發(fā)酵蘋果原漿過程中的基本組分與抗氧化活性變化[D]. 沈燕飛.浙江工業(yè)大學 2019
[8]具有潛在益生特性乳酸菌的篩選鑒定及其特性研究[D]. 柳青.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 2018
[9]乳酸菌發(fā)酵酸漿果汁的工藝研究[D]. 高潔.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 2018
[10]乳酸菌發(fā)酵果蔬汁在加工和貯藏過程的品質(zhì)變化與控制[D]. 李印.華南理工大學 2017
本文編號:3313670
【文章來源】:河北科技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7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不同乳酸菌菌株菌懸液和無菌體發(fā)酵液對DPPH清除能力
河北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6由圖2-2可知,12株乳酸菌的細胞菌懸液均具有較強的清除羥基自由基能力,但菌株之間的清除能力有顯著的差異(P<0.05)。細胞菌懸液羥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強的為菌株T34,清除率達80.63%,其次是YJ1和YJ5,三者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菌株SL清除能力最弱,清除率為58.09%。12株乳酸菌無菌體發(fā)酵液的清除羥基自由基能力較弱,且菌株之間的差異較小,其清除能力在12.27%~14.18%之間,其中清除能力相對較強的菌株依次為菌株YJ1>菌株YN4>菌株YJ10。對于單一菌株來說,細胞菌懸液的羥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強于無菌體發(fā)酵液,這與陳漪汶等[22]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說明清除羥基自由基的活性物質(zhì)可能主要存在于菌株細胞表面或細胞內(nèi)。乳酸菌菌體表面的某些成分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但這些物質(zhì)的抗氧化性存在自由基特異性,即只針對某種或某些自由基具有抗性,而且對于這些菌體表面的抗氧化物質(zhì),不同菌體是不相同的[86]。注:字母a-h表示各組之間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圖2-2不同乳酸菌菌株菌懸液和無菌體發(fā)酵液對羥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2.2.3.3ABTS清除能力ABTS是一種顯色劑,用于測定各種抗氧化物溶液的總抗氧化能力。Trolox是一種維生素E類似物,具有和維生素E相似的抗氧化能力,用其作為標準物來判斷其他抗氧化物的總抗氧化能力。由圖2-3知,12株乳酸菌的細胞內(nèi)容物均具有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不同乳酸菌菌株細胞內(nèi)容物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菌株YJ5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最強,達到0.065mmol/L,其次是菌株YJ1和菌株YJ4,三者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最差的菌株為YSHM3,相當于0.031mmol/L的Trolox。吳均[87]研究發(fā)現(xiàn)7株乳酸菌的無細胞提取物(乳
第2章優(yōu)良發(fā)酵樹莓汁乳酸菌的篩選17注:字母a-d表示各組之間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圖2-3不同乳酸菌菌株細胞內(nèi)容物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2.2.4粘附性能益生菌能夠粘附于腸粘膜,從而抑制病原體的結(jié)合到腸上皮細胞,減少致病菌對腸粘膜的侵襲[88]。由圖2-4可知,12株乳酸菌均具有較強的粘附性能,但不同菌種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菌株W1的粘附性能最強,粘附率達到74.74%,其次是菌株YJ1和YJ4,粘附率分別為:74.71%和73.43%。粘附率最低的菌株為YSHM3,其粘附率也在50%以上。乳酸菌能夠粘附于人結(jié)腸癌細胞表面可能是由于細菌表面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zhì)因子的不同組合(可能是糖蛋白)[90]。本實驗得到的鼠李糖乳桿菌LGG的粘附率大于P.Chondrou等[27]研究的鼠李糖乳桿菌的粘附率(約30%),這可能是由于所選用的粘附細胞株不同。JelenaNovakoviJovanovi等[89]人用人結(jié)腸癌細胞HCT116作為菌株粘附細胞得到的試驗菌株的粘附率在10%以下,可能是由于接種細胞的數(shù)量及加入乳酸菌的數(shù)量不同造成的差異。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樹莓果酒發(fā)酵技術研究與條件優(yōu)化[J]. 胡大佐,孫蕾,趙登超,王成忠,賈明,孫銳. 煙臺果樹. 2020(01)
[2]乳酸菌的系統(tǒng)分類概況[J]. 王階平,劉波,劉欣,劉蕓. 生物資源. 2019(06)
[3]東北6種紅樹莓葉酚類化合物的鑒定及抗氧化活性分析[J]. 賈仕杰,張海華,張煥,劉暢,陳思睿,唐琳琳,王金玲. 食品科學. 2019(20)
[4]不同發(fā)酵方式制備樹莓-石榴復合果汁酵素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 覃引,熊音如,盧麗,邊疆,張群英. 中國釀造. 2019(10)
[5]樹莓紫薯復合果酒發(fā)酵工藝研究[J]. 張南海,石雅,趙亮,張列兵,王成濤,籍保平,葛章春,周峰. 現(xiàn)代食品科技. 2019(11)
[6]紅樹莓發(fā)酵乳飲料的研制及工藝優(yōu)化[J]. 劉麗娜,郭元晟. 食品研究與開發(fā). 2019(17)
[7]3個藍靛果品種果實生物活性物質(zhì)含量及抗氧化性的比較[J]. 孫晶. 經(jīng)濟林研究. 2019(03)
[8]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人源乳桿菌菌株篩選[J]. 李穎,劉玉珍,張雨晴,李新玲,牟光慶,妥彥峰. 食品研究與開發(fā). 2019(08)
[9]5種乳酸菌及其滅活態(tài)體外抗氧化能力的比較研究[J]. 陳漪汶,方若楠,朱劍鋒,龐旭,徐健,胡文鋒.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19(11)
[10]具抗氧化功能益生菌菌株篩選及其對丙烯酰胺誘導腸上皮細胞氧化損傷的保護作用[J]. 李桐,吳思琪,曹鑫,宋靜頤,張紅星,謝遠紅,金君華. 食品科學. 2020(02)
博士論文
[1]植物乳桿菌發(fā)酵對苦瓜及其多糖組分的理化性質(zhì)與降血糖功能的影響[D]. 高鶴.南昌大學 2019
[2]植物乳桿菌對低劑量單甘油月桂酸酯誘導的小鼠增重的緩解作用及機理研究[D]. 李楊.浙江大學 2019
[3]基于過程氧代謝和滲透壓應激響應分析的乳酸發(fā)酵優(yōu)化[D]. 田錫煒.華東理工大學 2015
[4]益生乳酸桿菌的黏附及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研究[D]. 任大勇.吉林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果蔬發(fā)酵專用乳酸菌的篩選及其在胡蘿卜發(fā)酵中的應用研究[D]. 李曉天.齊魯工業(yè)大學 2019
[2]樹莓酚類物質(zhì)的研究[D]. 郭雪.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 2019
[3]紅樹莓自然發(fā)酵過程中生物活性研究與微生物多樣性分析[D]. 陰芳冉.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 2019
[4]紅樹莓籽黃酮提取及其抗氧化、抗疲勞與降血糖活性研究[D]. 王新明.渤海大學 2019
[5]鼠李糖乳桿菌生長代謝特性與多位點序列分型的相關性研究[D]. 張玉律.揚州大學 2019
[6]乳酸菌優(yōu)良菌株的篩選及CRISPR多樣性分析[D]. 崔素素.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9
[7]乳酸菌發(fā)酵蘋果原漿過程中的基本組分與抗氧化活性變化[D]. 沈燕飛.浙江工業(yè)大學 2019
[8]具有潛在益生特性乳酸菌的篩選鑒定及其特性研究[D]. 柳青.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 2018
[9]乳酸菌發(fā)酵酸漿果汁的工藝研究[D]. 高潔.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 2018
[10]乳酸菌發(fā)酵果蔬汁在加工和貯藏過程的品質(zhì)變化與控制[D]. 李印.華南理工大學 2017
本文編號:33136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gylw/331367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