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配體結合量子點技術同步檢測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埃希氏菌O157:H7的方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5-20 16:03
據(jù)我國疾病爆發(fā)監(jiān)測和數(shù)據(jù)報告表明,在2009年至2019年期間由食源性致病菌引發(fā)的食源性疾病多達3170起。處于致病率首位的便是金黃色葡萄球菌,雖致死率不高,卻幾乎能污染所有的食物,尤其是肉類制品,從而引起機體嚴重的腸毒性疾病。其次造成重大危害的菌是大腸埃希氏菌O157:H7,由大腸埃希氏菌O157:H7引發(fā)的疾病,每年可導致近6億人次患病,是致使我國居民腹瀉的主要糞源性疾病,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同時這兩種菌還易在食品加工生產(chǎn)、儲存運輸環(huán)節(jié)中造成污染,存在著巨大的隱患。因此開展同步檢測兩種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學研究對未來食品安全的保障具有重大意義。本研究基于適配體結合量子點技術,建立一種同時針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氏菌O157:H7兩種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高效、靈敏的檢測方法。1. 利用熒光檢測技術對4條同一菌種的適配體與其目標菌結合的親和力進行分析,根據(jù)熒光光譜數(shù)據(jù)等計算解離常數(shù),對應選取解離常數(shù)最小的一條適配體序列;對選中的兩條適配體序列進行特異性檢驗。結合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技術確定適配體與其目標結合物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并且在重復性實驗中結果良好。成功篩選出與目標菌結合、親和力較...
【文章來源】:吉林農業(yè)大學吉林省
【文章頁數(shù)】: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獻綜述
1 大腸埃希氏菌O157:H7
1.1 大腸埃希氏菌O157:H7特點及危害
1.2 大腸埃希氏菌O157:H7研究現(xiàn)狀
2 金黃色葡萄球菌特點及危害
2.1 金黃色葡萄球菌特點及危害
2.2 金黃色葡萄球菌研究現(xiàn)狀
3 常見食源性致病菌檢測方法及其研究進展
3.1 傳統(tǒng)微生物平板檢驗法
3.2 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
3.3 免疫學檢測法
3.4 生物傳感器
4 適配體
4.1 適配體簡介
4.2 適配體技術應用進展
5 基于適配體檢測技術的常用手段
5.1 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技術簡述
5.2 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技術應用進展
5.3 熒光檢測技術簡述及應用
5.4 流式分析技術簡述及應用
6 量子點
6.1 量子點簡介
6.2 基于量子點檢測技術應用進展
7 研究目的與意義
8 創(chuàng)新點
第二章 目標菌最佳適配體篩選
1 材料和方法
1.1 實驗材料
1.2 實驗試劑及主要溶劑
1.3 實驗主要儀器
1.4 實驗方法
1.5 數(shù)據(jù)整理與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金黃色葡萄球菌適配體親和力分析結果
2.2 大腸埃希氏菌O157:H7適配體親和力分析結果
2.3 適配體特異性分析
3 討論
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建立同步檢測兩種目標菌的“三明治結構”
1 材料和方法
1.1 實驗材料
1.2 實驗試劑及主要溶劑
1.3 實驗主要儀器
1.4 實驗方法
1.5 數(shù)據(jù)整理與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適配體功能化磁珠制備及結構表征
2.2 量子點顯微成像及其功能化表征
2.3 “三明治結構”表征
2.4 對“三明治結構”捕獲條件優(yōu)化
2.5 同步檢測兩種目標菌并確定其最低檢測限
3 討論
4 小結
第四章 食品樣品加標回收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材料
1.2 實驗試劑及主要溶劑
1.3 實驗主要儀器
1.4 實驗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牛奶樣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大腸埃希氏菌O157:H7加標回收實驗
2.2 生豬肉肉糜樣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大腸埃希氏菌O157:H7加標回收實驗
2.3 生牛肉肉糜樣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大腸埃希氏菌O157:H7加標回收實驗
2.4 袋裝袋裝黃豆醬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大腸埃希氏菌O157:H7加標回收實驗
3 討論
4 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美國多州發(fā)生大腸桿菌感染事件[J]. 中國食品學報. 2019(11)
[2]快速檢測技術在食品檢測領域中的應用[J]. 王青,徐美蓉,黃錚,寇向龍. 食品安全導刊. 2019(30)
[3]鑒定大腸埃希菌O157:H7的表型特征探討[J]. 馬爽,何冬梅,林鏗,馬翔.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9(15)
[4]免疫磁分離法高效富集牛奶中大腸桿菌O157:H7[J]. 黃震,羅梅霞,汪澤祥,王素花,劉勁濤,袁美芳,黎丹紅,賴衛(wèi)華. 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 2019(14)
[5]2009—2017年大腸埃希菌臨床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 朱德永,袁雕,何祥,汪華麗,王建瓊,樊曉東,秦華,楊文勇. 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 2019(04)
[6]一種玉米赤霉烯酮免疫磁珠分離富集試劑盒的研制[J]. 劉玉梅,王兆芹,賈芳芳,萬宇平,杜美紅,張瑜,馮月君,張穎,何方洋. 山東畜牧獸醫(yī). 2019(02)
[7]我國乳品質量安全問題頻發(fā)的原因及對策[J]. 佟曉林,岳忠?guī)r. 食品安全導刊. 2019(03)
[8]3種食源性細菌免疫磁珠聯(lián)合ATP發(fā)光檢測技術研究[J]. 寇曉晶,高峰,謝春. 中國動物檢疫. 2019(01)
[9]金黃色葡萄球菌快速檢測測試片培養(yǎng)基的優(yōu)化[J]. 李春梅,王丹,侯典朋,魏麗娜. 中國乳品工業(yè). 2018(12)
[10]某院336例醫(yī)院獲得性肺炎患者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情況及耐藥性研究[J]. 卓安山,官振標,李奕,徐世林,童皖寧,孫星,趙紅霞,李雷. 海軍醫(yī)學雜志. 2017(06)
博士論文
[1]基于核酸適體的多功能上轉換納米探針的研究[D]. 吳園.湖南大學 2018
[2]基于核酸適配體的液晶傳感器檢測生物分子[D]. 王穎.重慶醫(yī)科大學 2018
[3]牛奶中主要有害污染物的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檢測方法研究[D]. 李歡歡.江蘇大學 2018
[4]金/銀殼磁珠及其復合基底的可控制備與SERS檢測關鍵技術研究[D]. 王俊峰.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16
[5]基于量子點的熒光生物與化學傳感器及其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應用[D]. 徐李舟.浙江大學 2016
[6]食品中三種致病菌的快速檢測方法研究[D]. 王勇.吉林大學 2014
[7]功能化量子點的合成及其在重金屬分析中的應用研究[D]. 趙勤.蘇州大學 2014
[8]食源性致病菌適配體的篩選及分析應用研究[D]. 段諾.江南大學 2013
[9]基于上轉換熒光納米探針的高靈敏微生物毒素檢測方法研究[D]. 吳世嘉.江南大學 2013
[10]基于聚甲基丙烯酸酯多孔材料的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檢測方法研究[D]. 李青青.華東理工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非標記功能性核酸熒光傳感器檢測水及食品中汞離子和鉛離子殘留的研究[D]. 孫宏靖.吉林大學 2019
[2]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在肝和肺腫瘤診斷中的應用研究[D]. 張琨.山東師范大學 2019
[3]非標記核酸適配體熒光傳感器檢測牛奶中的土霉素與三聚氰胺[D]. 別佳昕.吉林大學 2018
[4]大腸桿菌O157:H7在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土壤中的存活行為及其影響因素[D]. 丁美月.吉林大學 2018
[5]量子點的表面修飾及其在腫瘤核酸標志物檢測中的應用[D]. 楊向榮.南京郵電大學 2016
[6]基于核酸適配體的多種抗生素同時檢測方法的研究[D]. 薛璟珂.江南大學 2016
[7]乳制品中三聚氰胺快速檢測方法的研究[D]. 黃婷婷.仲愷農業(yè)工程學院 2016
[8]基于適配體的農獸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研究[D]. 白文薈.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16
[9]適配體化磁納米富集及生物發(fā)光檢測金葡菌[D]. 陳文玲.江南大學 2015
[10]ISET聯(lián)合細胞免疫熒光檢測循環(huán)腫瘤細胞技術體系的建立及其臨床研究[D]. 王振丹.濟南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198042
【文章來源】:吉林農業(yè)大學吉林省
【文章頁數(shù)】: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獻綜述
1 大腸埃希氏菌O157:H7
1.1 大腸埃希氏菌O157:H7特點及危害
1.2 大腸埃希氏菌O157:H7研究現(xiàn)狀
2 金黃色葡萄球菌特點及危害
2.1 金黃色葡萄球菌特點及危害
2.2 金黃色葡萄球菌研究現(xiàn)狀
3 常見食源性致病菌檢測方法及其研究進展
3.1 傳統(tǒng)微生物平板檢驗法
3.2 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
3.3 免疫學檢測法
3.4 生物傳感器
4 適配體
4.1 適配體簡介
4.2 適配體技術應用進展
5 基于適配體檢測技術的常用手段
5.1 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技術簡述
5.2 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技術應用進展
5.3 熒光檢測技術簡述及應用
5.4 流式分析技術簡述及應用
6 量子點
6.1 量子點簡介
6.2 基于量子點檢測技術應用進展
7 研究目的與意義
8 創(chuàng)新點
第二章 目標菌最佳適配體篩選
1 材料和方法
1.1 實驗材料
1.2 實驗試劑及主要溶劑
1.3 實驗主要儀器
1.4 實驗方法
1.5 數(shù)據(jù)整理與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金黃色葡萄球菌適配體親和力分析結果
2.2 大腸埃希氏菌O157:H7適配體親和力分析結果
2.3 適配體特異性分析
3 討論
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建立同步檢測兩種目標菌的“三明治結構”
1 材料和方法
1.1 實驗材料
1.2 實驗試劑及主要溶劑
1.3 實驗主要儀器
1.4 實驗方法
1.5 數(shù)據(jù)整理與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適配體功能化磁珠制備及結構表征
2.2 量子點顯微成像及其功能化表征
2.3 “三明治結構”表征
2.4 對“三明治結構”捕獲條件優(yōu)化
2.5 同步檢測兩種目標菌并確定其最低檢測限
3 討論
4 小結
第四章 食品樣品加標回收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材料
1.2 實驗試劑及主要溶劑
1.3 實驗主要儀器
1.4 實驗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牛奶樣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大腸埃希氏菌O157:H7加標回收實驗
2.2 生豬肉肉糜樣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大腸埃希氏菌O157:H7加標回收實驗
2.3 生牛肉肉糜樣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大腸埃希氏菌O157:H7加標回收實驗
2.4 袋裝袋裝黃豆醬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大腸埃希氏菌O157:H7加標回收實驗
3 討論
4 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美國多州發(fā)生大腸桿菌感染事件[J]. 中國食品學報. 2019(11)
[2]快速檢測技術在食品檢測領域中的應用[J]. 王青,徐美蓉,黃錚,寇向龍. 食品安全導刊. 2019(30)
[3]鑒定大腸埃希菌O157:H7的表型特征探討[J]. 馬爽,何冬梅,林鏗,馬翔.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9(15)
[4]免疫磁分離法高效富集牛奶中大腸桿菌O157:H7[J]. 黃震,羅梅霞,汪澤祥,王素花,劉勁濤,袁美芳,黎丹紅,賴衛(wèi)華. 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 2019(14)
[5]2009—2017年大腸埃希菌臨床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 朱德永,袁雕,何祥,汪華麗,王建瓊,樊曉東,秦華,楊文勇. 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 2019(04)
[6]一種玉米赤霉烯酮免疫磁珠分離富集試劑盒的研制[J]. 劉玉梅,王兆芹,賈芳芳,萬宇平,杜美紅,張瑜,馮月君,張穎,何方洋. 山東畜牧獸醫(yī). 2019(02)
[7]我國乳品質量安全問題頻發(fā)的原因及對策[J]. 佟曉林,岳忠?guī)r. 食品安全導刊. 2019(03)
[8]3種食源性細菌免疫磁珠聯(lián)合ATP發(fā)光檢測技術研究[J]. 寇曉晶,高峰,謝春. 中國動物檢疫. 2019(01)
[9]金黃色葡萄球菌快速檢測測試片培養(yǎng)基的優(yōu)化[J]. 李春梅,王丹,侯典朋,魏麗娜. 中國乳品工業(yè). 2018(12)
[10]某院336例醫(yī)院獲得性肺炎患者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情況及耐藥性研究[J]. 卓安山,官振標,李奕,徐世林,童皖寧,孫星,趙紅霞,李雷. 海軍醫(yī)學雜志. 2017(06)
博士論文
[1]基于核酸適體的多功能上轉換納米探針的研究[D]. 吳園.湖南大學 2018
[2]基于核酸適配體的液晶傳感器檢測生物分子[D]. 王穎.重慶醫(yī)科大學 2018
[3]牛奶中主要有害污染物的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檢測方法研究[D]. 李歡歡.江蘇大學 2018
[4]金/銀殼磁珠及其復合基底的可控制備與SERS檢測關鍵技術研究[D]. 王俊峰.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16
[5]基于量子點的熒光生物與化學傳感器及其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應用[D]. 徐李舟.浙江大學 2016
[6]食品中三種致病菌的快速檢測方法研究[D]. 王勇.吉林大學 2014
[7]功能化量子點的合成及其在重金屬分析中的應用研究[D]. 趙勤.蘇州大學 2014
[8]食源性致病菌適配體的篩選及分析應用研究[D]. 段諾.江南大學 2013
[9]基于上轉換熒光納米探針的高靈敏微生物毒素檢測方法研究[D]. 吳世嘉.江南大學 2013
[10]基于聚甲基丙烯酸酯多孔材料的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檢測方法研究[D]. 李青青.華東理工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非標記功能性核酸熒光傳感器檢測水及食品中汞離子和鉛離子殘留的研究[D]. 孫宏靖.吉林大學 2019
[2]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在肝和肺腫瘤診斷中的應用研究[D]. 張琨.山東師范大學 2019
[3]非標記核酸適配體熒光傳感器檢測牛奶中的土霉素與三聚氰胺[D]. 別佳昕.吉林大學 2018
[4]大腸桿菌O157:H7在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土壤中的存活行為及其影響因素[D]. 丁美月.吉林大學 2018
[5]量子點的表面修飾及其在腫瘤核酸標志物檢測中的應用[D]. 楊向榮.南京郵電大學 2016
[6]基于核酸適配體的多種抗生素同時檢測方法的研究[D]. 薛璟珂.江南大學 2016
[7]乳制品中三聚氰胺快速檢測方法的研究[D]. 黃婷婷.仲愷農業(yè)工程學院 2016
[8]基于適配體的農獸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研究[D]. 白文薈.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16
[9]適配體化磁納米富集及生物發(fā)光檢測金葡菌[D]. 陳文玲.江南大學 2015
[10]ISET聯(lián)合細胞免疫熒光檢測循環(huán)腫瘤細胞技術體系的建立及其臨床研究[D]. 王振丹.濟南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1980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gylw/319804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