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飲食文化變遷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15 09:26
本文通過歷史學、民族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以土家族土司地區(qū)的飲食文化變遷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歷史文獻的梳理,闡述了土家族土司地區(qū)的飲食文化中的主食變遷過程;通過開展田野調查,展現了當前土家族地區(qū)傳統(tǒng)飲食文化的發(fā)展現狀。文章以此為基礎,分析了土家族飲食文化變遷對土家族土司地區(qū)的人口、生態(tài)環(huán)境以及民族心理上所造成的影響。明清改土歸流之前,土家族土司地區(qū)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加上生產技術水平的低下,農業(yè)生產尚不能滿足當地土家族的食物需求。在此階段中,小米在土家族的飲食結構中占據了主要地位。與此同時,土家族的日常飲食對自然依賴很大。山間生長的葛、蕨等植物的果實根莖是土家族飲食結構中的重要補充。明清時期,隨著中央王朝在這一區(qū)域大規(guī)模地推行改土歸流,以玉米為代表的美洲農作物大量涌入土家族地區(qū)。產量高、適宜山地耕種的玉米迅速在土家族地區(qū)傳播開來,并取代了小米的主食地位,成為改土歸流后直至近代該區(qū)域最主要的農作物。而玉米所表現出的社會作用不僅僅限于為土家族提供了果腹的食物,更為大量人口進入土家族地區(qū)創(chuàng)造了可能,而這也利于緩和清中葉傳統(tǒng)農業(yè)地區(qū)出現的激烈的人地矛盾。從小米到玉米,這就是土家族飲食文化發(fā)展過程中...
【文章來源】:湖北民族大學湖北省
【文章頁數】:8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選題緣由
第二節(jié) 研究意義
一、學術意義
二、現實意義
第三節(jié) 研究現狀及發(fā)展趨勢
一、國外研究現狀及趨勢
二、國內研究現狀及趨勢
第四節(jié) 研究方法
第五節(jié) 概念界定
第一章 從小米到玉米:土家族土司地區(qū)飲食的古代變遷
第一節(jié) 以小米為主食的飲食結構
一、小米的主食地位
二、野生動植物的補充地位
第二節(jié) 美洲農作物的傳入
一、玉米在土家族地區(qū)的引種與傳播
二、玉米的主食地位
三、美洲農作物的貢獻
第二章 從玉米到大米:土家族土司地區(qū)飲食的近現代變遷
第一節(jié) 以大米為主食的飲食結構
一、大米的傳統(tǒng)地位
二、以大米為主食的的飲食結構
三、大米與民族融合
第二節(jié) 土家族地區(qū)飲食文化的現代變遷
一、田野調查點簡介
二、傳統(tǒng)飲食文化的現代發(fā)展
第三章 土家族飲食文化變遷的影響
第一節(jié) 土家族飲食文化變遷對人口的影響
第二節(jié) 土家族飲食文化變遷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
第三節(jié) 土家族飲食文化對民族心理的影響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情況)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土家族古代飲食文化體系與階層性特征[J]. 楊洪林,郭心. 江西社會科學. 2015(05)
[2]二十一世紀中國飲食文化史研究的新發(fā)展[J]. 姚偉鈞,羅秋雨. 浙江學刊. 2015(01)
[3]清代土家族地區(qū)的移民與玉米引種[J]. 郗玉松. 農業(yè)考古. 2014(04)
[4]土家族飲食文化變遷的歷史考察[J]. 王希輝.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3(03)
[5]飲食文化變遷與文化墮距[J]. 陳學智. 黑龍江科學. 2010(05)
[6]青稞、蕎麥與玉米——一個對羌族“物質文化”的文本與表征分析[J]. 王明珂. 西北民族研究. 2009(02)
[7]土家族文化變遷的人類學思考[J]. 范正勇.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S1)
[8]試論鄂西土家族飲食文化的特色[J]. 姚偉鈞,劉樸兵.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03)
[9]論云南飲食文化[J]. 方鐵.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07(03)
[10]武陵土家族村落飲食居住文化變遷——以百順村為例[J]. 許傳靜. 涪陵師范學院學報. 2006(05)
博士論文
[1]撒拉族民族認同研究[D]. 胡兆義.蘭州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廣西大瑤山瑤族飲食文化歷史形態(tài)與變遷研究[D]. 黃禾雨.浙江工商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139068
【文章來源】:湖北民族大學湖北省
【文章頁數】:8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選題緣由
第二節(jié) 研究意義
一、學術意義
二、現實意義
第三節(jié) 研究現狀及發(fā)展趨勢
一、國外研究現狀及趨勢
二、國內研究現狀及趨勢
第四節(jié) 研究方法
第五節(jié) 概念界定
第一章 從小米到玉米:土家族土司地區(qū)飲食的古代變遷
第一節(jié) 以小米為主食的飲食結構
一、小米的主食地位
二、野生動植物的補充地位
第二節(jié) 美洲農作物的傳入
一、玉米在土家族地區(qū)的引種與傳播
二、玉米的主食地位
三、美洲農作物的貢獻
第二章 從玉米到大米:土家族土司地區(qū)飲食的近現代變遷
第一節(jié) 以大米為主食的飲食結構
一、大米的傳統(tǒng)地位
二、以大米為主食的的飲食結構
三、大米與民族融合
第二節(jié) 土家族地區(qū)飲食文化的現代變遷
一、田野調查點簡介
二、傳統(tǒng)飲食文化的現代發(fā)展
第三章 土家族飲食文化變遷的影響
第一節(jié) 土家族飲食文化變遷對人口的影響
第二節(jié) 土家族飲食文化變遷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
第三節(jié) 土家族飲食文化對民族心理的影響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情況)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土家族古代飲食文化體系與階層性特征[J]. 楊洪林,郭心. 江西社會科學. 2015(05)
[2]二十一世紀中國飲食文化史研究的新發(fā)展[J]. 姚偉鈞,羅秋雨. 浙江學刊. 2015(01)
[3]清代土家族地區(qū)的移民與玉米引種[J]. 郗玉松. 農業(yè)考古. 2014(04)
[4]土家族飲食文化變遷的歷史考察[J]. 王希輝.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3(03)
[5]飲食文化變遷與文化墮距[J]. 陳學智. 黑龍江科學. 2010(05)
[6]青稞、蕎麥與玉米——一個對羌族“物質文化”的文本與表征分析[J]. 王明珂. 西北民族研究. 2009(02)
[7]土家族文化變遷的人類學思考[J]. 范正勇.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S1)
[8]試論鄂西土家族飲食文化的特色[J]. 姚偉鈞,劉樸兵.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03)
[9]論云南飲食文化[J]. 方鐵.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07(03)
[10]武陵土家族村落飲食居住文化變遷——以百順村為例[J]. 許傳靜. 涪陵師范學院學報. 2006(05)
博士論文
[1]撒拉族民族認同研究[D]. 胡兆義.蘭州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廣西大瑤山瑤族飲食文化歷史形態(tài)與變遷研究[D]. 黃禾雨.浙江工商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1390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gylw/3139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