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飲食文化中的美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7-04 23:43
【摘要】: 中華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同萬里長城、絲綢之路相齊名成為中華民族文明的標志。肇基久遠、內蘊豐富、生命力旺盛的中華飲食文化深深地植根于中華文化的沃土之中,而備受世界的青睞。飲食文化在人類的諸多文化類型中歷史最悠久、內容最豐富,這些特點在我國的文學元典——《詩經(jīng)》中可見一斑!对娊(jīng)》以其記載歷史的真實性和記述內容的豐富性,加之詩歌特有的簡潔、凝練、含蓄的藝術性,激發(fā)了歷代學者的研究熱情。一些學者曾從民俗學等角度關注其中的人類早期的飲食生活,挖掘和探究深厚的文化內涵。隨著考古學和《詩經(jīng)》詮釋學的推進,這些方面的資料被逐步地引入《詩經(jīng)》研究領域,促進了《詩經(jīng)》研究的進一步發(fā)展。 本文首先在借助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運用詳實的文獻資料和豐富的考古發(fā)現(xiàn),通過文字記載和考古實物的有機結合,對《詩經(jīng)》表現(xiàn)出的飲食種類、加工、飲食慣制等予以綜合考察分析。其次,通過探求祭祀詩、宴飲詩等動態(tài)地表現(xiàn)的飲食生活,再現(xiàn)歷史的細節(jié)和真實,帶讀者進入《詩經(jīng)》的時代,去接近質樸、粗獷的遠古世界,以期進一步強化人們對《詩經(jīng)》史料價值的認同和肯定。再次,通過運用飲食美學的理論對《詩經(jīng)》飲食文化的研究,了解其中蘊含的先民的飲食思想,包括倫理觀念、道德信仰、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情感意志等,挖掘其積淀深厚的美學特質。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側重于民俗學、考古學、美學的角度,對《詩經(jīng)》中記載的飲食文化事象進行分析!对娊(jīng)》中以詩歌這種藝術語言表現(xiàn)出來的諸多飲食內容,基本能找到與之相應的考古實物,并有《詩經(jīng)》之外的古典文獻資料的支持,《詩經(jīng)》記載和考古實物互相印證,基于此,本文力求全面系統(tǒng)地研究《詩經(jīng)》中的飲食文化,探求飲食背后的美學意蘊和內涵。這不僅補充了《詩經(jīng)》研究,肯定了《詩經(jīng)》是詩,是史,是美的典籍。同時也對把握中華飲食文化之源,探尋中華飲食文化不斷發(fā)展的內核力量有重要的意義。
【學位授予單位】:江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TS971
【圖文】:
壩古墓群出土的銅釜(采自《文物食器有 9 種之多,分別為筐、{e作祭器或為盛大典禮饗食之用。的黍稷稻粱的等飯食的器皿,《如《小雅·大東》:“有橻簋飧”權輿》:“於我乎,每食四簋,今是由四簋盛放的食物供自己享用活?常相并而言,如《豳風·伐柯有列,見禮法大行也!薄缎⊙·常豆有楚,k膠宋謾!閉寫隹拖銑1傅牟途擼咧實睪退靡允⒎潘歡鉤蹺局,,常以烹H楹鮮褂謾6剮嗡聘
本文編號:2741748
【學位授予單位】:江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TS971
【圖文】:
壩古墓群出土的銅釜(采自《文物食器有 9 種之多,分別為筐、{e作祭器或為盛大典禮饗食之用。的黍稷稻粱的等飯食的器皿,《如《小雅·大東》:“有橻簋飧”權輿》:“於我乎,每食四簋,今是由四簋盛放的食物供自己享用活?常相并而言,如《豳風·伐柯有列,見禮法大行也!薄缎⊙·常豆有楚,k膠宋謾!閉寫隹拖銑1傅牟途擼咧實睪退靡允⒎潘歡鉤蹺局,,常以烹H楹鮮褂謾6剮嗡聘
本文編號:27417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gylw/274174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