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理想壓力分布的人椅界面正向設計研究
【圖文】:
典型的皮膚組織單向和雙向拉伸試驗下的應力應變關系如圖2.1 所示[32]。膠原纖維和彈性纖維可以分別認為是線彈性的,,但由于結(jié)構的不均勻性,皮膚的應力應變關系是非線性的,可以將該曲線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中,由于膠原纖維的網(wǎng)狀結(jié)構,其纖維方向所受拉力較小,主要受拉對象為彈性纖維,曲線彈性模量較小,十分平緩,由彈性纖維的拉伸積累所造成。第二個階段隨著拉伸的繼續(xù),膠原纖維逐漸受力變直,皮膚組織逐漸變硬,應力幾乎隨著應變線性增加,由于膠原纖維的拉伸和滑移,該區(qū)域呈現(xiàn)較好的線性行為。第三個階段為屈服破壞區(qū)域,應變逐漸增大,應力增長很小,膠原纖維內(nèi)部出現(xiàn)屈服破壞。圖 2.1 皮膚應力應變曲線各向異性:皮膚是一種在自然張力作用下的各向異性材料。在結(jié)構上,皮膚的自然紋路循著真皮纖維的方向存在天然的張力線,稱為預應力線(蘭格氏線),預應力線遍布全身,而皮膚力學性能上的各向異性也遵循相同的方向。由于沿著預應力線上的彈性蛋白和膠原纖維比其他方向的線條上拉伸得更多,所以皮膚在這些線條方向上的延展性更低而硬度更高。但在較高的應變下,應力-應變曲線線性區(qū)域的斜率在各
圖 3.1 典型軟質(zhì)聚氨酯泡沫壓縮加載-卸載曲泡沫力學行為,仿真時本構模型選取需能準確BAQUS 中 Hyperfoam 超彈性泡沫本構模型能夠擬的材料特征表現(xiàn)為材料各向同性、材料非線積受力變化大的多孔固體,能夠描述彈性體泡縮情況下大應變彈性變形。Hyperfoam 本構模( ( )21 2 312 1 3 i ii i iNeliii iU J = = 數(shù),i ,i 和i 為依賴溫度的材料常數(shù),i 為thJ 定義如下:( )131 2 3 th eli i J J = → = ·········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TS665.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段海波;;工業(yè)再設計和正向設計概念辨析[J];智能制造;2016年04期
2 默默;;隆鑫通用進軍通航發(fā)動機領域[J];摩托車信息;2016年12期
3 呂鐵;江鴻;;從逆向工程到正向設計——中國高鐵對裝備制造業(yè)技術追趕與自主創(chuàng)新的啟示[J];經(jīng)濟管理;2017年10期
4 ;精益研發(fā)2.0:促進基于正向設計的自主創(chuàng)新[J];艦船科學技術;2015年12期
5 吳玉珍;王銘;;液力透平的直接正向設計方法[J];化工設備與管道;2019年03期
6 韓曉紅;邵亞楠;;開展航天產(chǎn)品正向設計的基礎和原則[J];質(zhì)量與可靠性;2017年06期
7 韋小華;徐清魁;賈美霞;;淺析汽車回收利用的正向設計[J];汽車實用技術;2016年10期
8 呂亮;復數(shù)乘法器邏輯正向設計研究[J];微電子技術;1997年03期
9 居水榮,毛成烈,徐興明,邵匯青;基于0.9μm標準單元的高層次正向設計實例[J];微電子技術;1999年04期
10 崔洪杰;;關于特種汽車正向設計的流程探索[J];時代汽車;2019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羊定侯;王銘鵬;曾志華;;某車型后副車架正向設計結(jié)構分析研究[A];2017年第七屆全國地方機械工程學會學術年會暨海峽兩岸機械科技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7年
2 李玉平;孫樹凱;;飛機研發(fā)正向設計方法:設計準則[A];2019年(第四屆)中國航空科學技術大會論文集[C];2019年
3 王輝;;建筑工程BIM正向設計研究[A];共享·協(xié)同——2019全國建筑院系建筑數(shù)字技術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9年
4 范習民;陳劍;宋萍;高煜;;汽車NVH正向設計流程[A];第十九屆和第二十屆全國振動與噪聲高技術及應用會議論文集[C];2007年
5 蔡志敏;趙亮;潘國瑞;;Civil 3D在市政道路正向設計中的應用[A];第二屆全國巖土工程BIM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7年
6 左文杰;;車身骨架結(jié)構正向設計與自主CAE軟件開發(fā)[A];第十九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分5“智能制造引領東北工業(yè)基地振興”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17年
7 徐營贊;郄永軍;朱偉杰;;基于模型的需求-功能-邏輯-物理系統(tǒng)工程方法在航空系統(tǒng)設計中的應用[A];第八屆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論壇論文集[C];2018年
8 屈少舉;呂之品;汪國民;樊濤;靳文冰;劉浩;;某車型進氣噪聲正向設計及性能提升[A];2016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6年
9 靳素華;郭威;陸榮榮;曹明柱;姚煒;;一款轎車柴油發(fā)動機的正向設計開發(fā)研究[A];2011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張汝琳;古曉科;楚斌峰;趙小杰;;基于某車型的PKB DVC優(yōu)化設計及人機校核分析[A];第十三屆河南省汽車工程科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蔡璐;鄭飛開啟正向設計新時代[N];中國航空報;2019年
2 ;發(fā)展正向設計能力 促進裝備制造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N];經(jīng)濟日報;2018年
3 中國工業(yè)報記者 趙三明;2017中國車用材料國際論壇在天津召開[N];中國工業(yè)報;2017年
4 ;反向與正向設計已不單是方法之爭[N];中國電子報;2002年
5 中國工業(yè)報記者 趙三明;從正向設計解決車用材料問題[N];中國工業(yè)報;2016年
6 本報通訊員 王金玨;實現(xiàn)產(chǎn)品正向設計 提升產(chǎn)品實物質(zhì)量[N];中國航空報;2016年
7 王國裕 劉忠立;反向設計何時了[N];光明日報;2001年
8 余濤;集成電路業(yè)界知識產(chǎn)權保護推動正向設計[N];中國知識產(chǎn)權報;2002年
9 本報記者 童娜;以新能源汽車為核心 全力推進自主創(chuàng)新[N];經(jīng)濟日報;2011年
10 圣景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 姚海平;虛擬的現(xiàn)實[N];中國電子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楊;基于人工智能的汽車排氣消聲器設計技術研究[D];重慶大學;2018年
2 高立新;轎車集成開發(fā)中若干關鍵技術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3 殷磊;重載十字軸式萬向節(jié)的關鍵技術及正向設計理論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廣彬;面向理想壓力分布的人椅界面正向設計研究[D];吉林大學;2019年
2 陳銘博;基于反求工程的海洋平臺起重機正向設計基礎研究[D];天津大學;2018年
3 慈艷柯;MCS-51單片機芯片反向解剖以及正向設計的研究[D];廈門大學;2002年
4 宋萍;基于VB+ACCESS的汽車正向設計客戶需求分析系統(tǒng)[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8年
5 梁志鵬;國V柴油機配氣系統(tǒng)正向設計開發(fā)與分析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6 張豐利;基于汽車NVH正向設計流程的整車模態(tài)匹配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7 徐齊;逆向工程技術在產(chǎn)品造型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07年
8 卞顯虎;逆正向混合工程在重卡車身開發(fā)中的應用與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2年
9 張富明;電動汽車外觀結(jié)構建模及虛擬裝配關系研究[D];華北理工大學;2016年
10 湛璇;基于參數(shù)化方法的車身概念正碰模塊的正向設計與優(yōu)化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7035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gylw/2703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