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至青色系列軟玉的寶石學特征研究
【圖文】:
由白色至黑青色軟玉標本
3 軟玉的組成礦物對于 T、C、B、A 位置的占位情況,有必要對鐵元素的價態(tài)進行計算,如果其中任何一個位置的個數小于其理想個數(T=8.000,C=5.000,B=2.000,A=1.000),則說明占位不足,不含有三價鐵離子( B. E. Leak,2001)。通過此條件進行判斷所測樣品中是否含有三價鐵,觀察以上樣品的晶體化學式,均不全部符合理想占位 (T=8.000,C=5.000,B=2.000,A=1.000)的情況,因此無法對三價鐵進行經驗估算。3.2.1.2 閃石族礦物的分類由以上化學方程式可得出 CaB≥1.5,根據國際礦物學協(xié)會的角閃石的命名法則,計算出樣品均為鈣角閃石類,分類圖見圖 3-1。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TS93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婷婷;廖宗廷;;寶石學專業(yè)本科生培養(yǎng)方法探討[J];西南科技大學高教研究;2013年02期
2 ;《寶石和寶石學雜志》2018年總目次(期—頁碼)[J];寶石和寶石學雜志;2018年06期
3 ;《寶石和寶石學雜志》2017年總目次(期—頁碼)[J];寶石和寶石學雜志;2017年06期
4 ;《寶石和寶石學雜志》征稿簡則[J];寶石和寶石學雜志;2017年06期
5 ;《寶石和寶石學雜志》2016年總目次(期—頁碼)[J];寶石和寶石學雜志;2016年06期
6 ;《寶石和寶石學雜志》征稿簡則[J];寶石和寶石學雜志;2017年04期
7 ;《寶石和寶石學雜志》敬告讀者:謹防網絡詐騙[J];寶石和寶石學雜志;2015年06期
8 萬綺娟;;特色科技期刊《寶石和寶石學雜志》品牌建設實踐[J];編輯學報;2015年S1期
9 張琨;劉佳;;琥珀及其仿制品的寶石學鑒定特征與分析[J];科技展望;2016年20期
10 趙增寶;張建偉;;一件“清代”翡翠的寶石學特征[J];中國寶玉石;201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田亮光;黃文慧;程佑法;劉化峰;;X射線衍射貌相技術在寶石學中的應用[A];中國分析測試協(xié)會科學技術獎發(fā)展回顧[C];2015年
2 薛源;鄧旺暉;何雪梅;張雪梅;李丹丹;;鄂陜地區(qū)綠松石寶石學特征分析[A];2013中國珠寶首飾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3 歐陽秋眉;;三種類型黑色翡翠的寶石學研究及其歸屬問題[A];2009中國珠寶首飾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4 張健;陸太進;陳華;;覆膜翡翠的寶石學特征研究[A];2011中國珠寶首飾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5 李寶軍;;內蒙古“佘太翠”的地質學和寶石學特征研究[A];2011中國珠寶首飾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6 彭艷菊;呂林素;毛冰;;察沃石寶石學特征及分布[A];第一屆全國青年地質大會論文集[C];2013年
7 白峰;王永生;;西藏“象牙玉”的寶石學特征研究[A];2009中國珠寶首飾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8 王然;何雪梅;徐璐;;內蒙古“黃崗玉”的寶石學特征[A];2013中國珠寶首飾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9 徐立;陳美華;;俄羅斯阿爾漢格爾斯克地區(qū)金剛石礦物學和寶石學特征[A];2011中國珠寶首飾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10 劉迎新;張琳琪;;蛋白石的寶石學特征及二氧化硅相組成研究[A];2016年全國礦物科學與工程學術研討會摘要集[C];201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蔣子清;古柏林推出基于區(qū)塊鏈的寶石種源證明[N];中國黃金報;2019年
2 周自進 張利群;共同攜手開展寶石學教育[N];中國黃金報;2010年
3 劉曙甲 劉志偉;我國掌握在鉆石上刻字技術[N];科技日報;2004年
4 江晨;贈送寶石學問多[N];中國礦業(yè)報;2002年
5 記者 高茹琨;美國寶石學會與華東國際珠寶城牽手[N];中國黃金報;2008年
6 周祺/譯;美國寶石學會出臺新動議[N];中國黃金報;2005年
7 記者 龐穎;業(yè)內人士熱議寶石學話題[N];中國黃金報;2007年
8 阿力;中國地大著手培養(yǎng)高級珠寶專業(yè)人才[N];中國礦業(yè)報;2005年
9 孟慶華;新加坡珠寶首飾檢測及貿易的發(fā)展[N];中國黃金報;2000年
10 沈美冬 陳格格;中以在寶石科技領域開展全面合作[N];中國自然資源報;201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小慧;巴林石的礦物學與寶石學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7年
2 范陸薇;寶石級紅珊瑚的成分和結構特征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08年
3 陳全莉;綠松石的再生利用工藝和機理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冉;白色至青色系列軟玉的寶石學特征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9年
2 潘彥玫;緬甸血茶琥珀寶石學特征及相關改色實驗分析[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9年
3 韓旭;“老撾石”的寶石礦物學特征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9年
4 趙思藝;綠色石榴石的寶石學特征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9年
5 劉影影;三種寶石級紅珊瑚的成分和結構特征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9年
6 曹瑩;吉林蛟河寶石級橄欖石特征及質量評價[D];成都理工大學;2019年
7 徐婭芬;澳大利亞藍寶石的寶石學特征和熱處理改色工藝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9年
8 高寒;阿富汗祖母綠的寶石學及產地特征研究[D];河北地質大學;2019年
9 魯楠楠;云南保山南紅瑪瑙與四川涼山南紅瑪瑙的對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8年
10 劉翊萱;波羅的海和緬甸琥珀的寶石學特征及有機成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6608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gylw/2660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