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葡萄中有很多不揮發(fā)性的糖苷類香氣前體物質(zhì),它們是葡萄酒果香的主要產(chǎn)生的來源之一,它們的水解產(chǎn)物也同時可以為發(fā)酵香氣的合成提供前體化合物。這類糖苷類物質(zhì)主要是通過各種糖苷水解酶的作用然后釋放出活性香氣成分。β-葡萄糖苷酶能夠?qū)⑵咸丫浦械钠咸烟擒战Y合態(tài)香氣前體水解,并釋放揮發(fā)性糖苷配基,從而形成濃郁豐富的葡萄酒香氣。在葡萄酒釀造的過程中,作為酒精發(fā)酵的主導微生物的酵母菌(釀酒酵母和非釀酒酵母),對葡萄酒的感官品質(zhì)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而且酵母菌同時也是β-葡萄糖苷酶的主要來源之一。篩選具有產(chǎn)β-葡萄糖苷酶能力的酵母菌并對其產(chǎn)生的β-葡萄糖苷酶的酶學性質(zhì)進行研究及應用,有利于提升葡萄酒的香氣品質(zhì)。本研究結論如下:(1)采用YEPD培養(yǎng)基,篩選得到酵母菌92株,經(jīng)鑒定,16株酵母菌為Naganishia,占比為17.4%;13株酵母菌為紅酵母屬(Rhodotorula),占比為14.1%;4株酵母菌為Papiliotrema,占比為4.3%;8株酵母菌為隱球菌屬(Cryptococcus),占比為8.7%;4株酵母菌為Vishniacozyma,占比為4.3%;9株酵母菌為有孢漢生酵母菌屬(Hanseniaspora),占比為9.8%;12株酵母菌為釀酒酵母屬(Saccharomyces),占比為13%;7株酵母菌為畢赤酵母屬(Pichia),占比為7.6%;9株酵母菌為洛德酵母屬(Lodderomyces),占比為9.8%;10株酵母菌為假絲酵母屬(Candida),占比為10.9%。(2)從吐魯番盆地(吐魯番、鄯善)采集的釀酒葡萄表皮利用七葉苷培養(yǎng)基篩選出5株酵母菌具有較強的產(chǎn)β-葡萄糖苷酶的能力,它們的菌株編號分別是LCC-3、LC-3、LS-18、RX-10、RX-10.1,通過對它們所產(chǎn)β-葡萄糖苷酶的酶學性質(zhì)進行研究。產(chǎn)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LCC-3、LC-3、LS-18、RX-10、RX-10.1,它們的酶活力分別為:183.27±2.30 U/mL、231.32±2.89 U/mL、165.92±2.01 U/mL、263.84±3.40 U/mL、261.04±4.23 U/mL,酶學特性表明:各菌株所產(chǎn)的β-葡萄糖苷酶最適pH分別為:5.0、5.0、5.0、5.0、5.0;最適溫度分別為:50℃、40℃、60℃、50℃、50℃。在乙醇耐受性方面,菌株LS-18所產(chǎn)的β-葡萄糖苷酶的乙醇耐受性最好,在乙醇濃度達到15%時,β-葡萄糖苷酶的相對酶活力是87%,高于其余4株酵母菌所產(chǎn)的β-葡萄糖苷酶的相對酶活力。在葡萄糖濃度耐受性方面,菌株LS-18、RX-10、RX-10.1的表現(xiàn)相近,在葡萄糖濃度達到300 g/L時,它們所產(chǎn)的β-葡萄糖苷酶的相對酶活力分別是78%、79%、79%,高于其他2株菌所產(chǎn)的β-葡萄糖苷酶的相對酶活力。(3)菌株LCC-3(Saccharomyces)、LC-3(Rhodotorula)、LS-18(Naganishia)、RX-10(Candida)、RX-10.1(Candida)具有產(chǎn)β-葡萄糖苷酶的的能力,將這5株酵母與商業(yè)釀酒酵母菌(Top15)進行葡萄酒發(fā)酵試驗,結果表明:對葡萄酒的酒精發(fā)酵過程中發(fā)酵產(chǎn)物及香氣檢測的分析,釀酒酵母菌Top15與篩選出的菌株以1:10的比例(MS3組合)混合發(fā)酵,且篩選出的菌株提前48 h加入,發(fā)現(xiàn)得到的發(fā)酵產(chǎn)物以及主要的揮發(fā)性成分的含量都要比純種發(fā)酵的多,并且揮發(fā)性成分的含量要也要比其他組合的多。
【圖文】:
圖 1-1 釀酒酵母的顯微形態(tài)[17]g. 1-1 Microstructure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究也越來越深入,也使得酵母成為了現(xiàn)究最為深入的真核微生物之一,研究人學的信息。葡萄而釀成的一種酒精飲料[18],不同品萄本身的原因,,也有發(fā)酵過程復雜的生他的復雜原因,這些復雜的原因綜合在[19]。最重要的酵母菌,在人類歷史上不僅用的作用而言可以分為釀酒酵母和非釀酒主力軍,可以在發(fā)酵過程中將糖分轉(zhuǎn)化基礎的酒精含量[21]。這個地方可以加上還有克勒克酵母屬(Kloeckera)、假絲

然后釋放出糖配體和配基,從而得到揮發(fā)性的香氣成分。這個過程中 β-葡萄苷酶的參與必不可少,所以 β-葡萄糖苷酶是糖苷類香氣前體水解的關鍵酶,而對于葡酒的發(fā)酵來說,β-葡萄糖苷酶的添加或者是產(chǎn) β-葡萄糖苷酶酵母菌的添加,都有助于萄酒香氣的提升。
【學位授予單位】:石河子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TS261.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華;汪慧;王華;;新疆地區(qū)釀酒葡萄栽培氣候區(qū)劃研究[J];科技導報;2011年02期
2 朱婧;覃擁靈;陳桂光;張云開;劉演景;羅杰;梁智群;;β-葡萄糖苷酶高產(chǎn)菌株的選育及酶法轉(zhuǎn)化葡萄糖生產(chǎn)龍膽低聚糖[J];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10年04期
3 陳紅漫;趙璐;楊佳影;;一株產(chǎn)胞外中性β-葡萄糖苷酶菌株的鑒定及酶學特性研究[J];食品科學;2009年15期
4 劉玲玲;朱松;朱婷;張敏;吳敬;陳堅;;重組β-葡萄糖苷酶生產(chǎn)龍膽低聚糖的工藝條件優(yōu)化[J];微生物學報;2009年05期
5 韓笑;陳介南;王義強;何鋼;劉海波;譚力;;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克隆與表達研究進展[J];生物技術通報;2008年03期
6 李華;高麗;;葡萄漿果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測定條件的研究[J];釀酒科技;2007年08期
7 李華;黃科;羅華;;酒酒球菌計數(shù)方法研究[J];釀酒科技;2007年03期
8 李華;高麗;;β-葡萄糖苷酶活性測定方法的研究進展[J];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2007年02期
9 李華;劉曙東;王華;張予林;;葡萄酒感官評價結果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研究[J];中國食品學報;2006年02期
10 張正竹,宛曉春,坂田完三;茶葉β-葡萄糖苷酶親和層析純化與性質(zhì)研究[J];茶葉科學;200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孟憲文;宋小紅;陳歷俊;劉長江;;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進展[A];中國奶業(yè)協(xié)會年會論文集2009(下冊)[C];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汪飛;Trichoderma viride β-葡萄糖苷酶在畢赤酵母中的表達、發(fā)酵優(yōu)化及應用研究[D];江南大學;2018年
2 袁曉華;β-葡萄糖苷酶產(chǎn)生菌的篩選、培養(yǎng)條件優(yōu)化及β-葡萄糖苷酶應用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3 孫艷梅;β-葡萄糖苷酶水解大豆異黃酮糖苷的研究[D];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
26159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gylw/2615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