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樟同分異構松油醇抑菌活性及高產(chǎn)途徑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11 13:18
油樟是一種材用、藥用兼之的芳香植物,其精油成分中松油醇含量豐富,并同時含有α-松油醇、松油烯-4-醇和δ-松油醇三種同分異構體。本文以油樟葉為材料,三種同分異構松油醇為對象,研究了三種同分異構松油醇的抑菌活性及機理,嘗試了三種同分異構天然松油醇的生物(內(nèi)生菌)和物理高產(chǎn)途徑,為天然松油醇應用領域的開拓和生產(chǎn)提供理論支撐和借鑒。研究的主要結(jié)論如下:(1)三種同分異構松油醇的抑菌作用α-松油醇、松油烯-4-醇和δ-松油醇對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志賀氏菌和大腸桿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α-松油醇的最小抑菌濃度(MIC)范圍為0.39001.5623μL/mL,最小殺菌濃度(MBC)為1.56253.1250μL/mL;松油烯-4-醇對四種食源性病原菌MIC均為0.7800μL/mL,MBC范圍為0.78001.5625μL/mL;δ-松油醇的MIC范圍為0.78001.5625 mg/mL,MBC為1.56253.1250 mg/mL。時間殺菌曲線顯示4種食源性病原菌對三種同分...
【文章來源】:西華大學四川省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松油醇同分異構體
23圖2.6PI染色熒光圖Fig.2.6PIstainingfluorescencemap注2)圖A為對照組;圖B、C、D依次為α-松油醇、松油烯-4-醇和δ-松油醇實驗組(6)菌體形態(tài)觀察采用掃描電鏡觀察α-松油醇、松油烯-4-醇和δ-松油醇對志賀氏菌細胞形態(tài)所產(chǎn)生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2.7。掃描電鏡下,對照組志賀氏菌(control)呈短小桿狀,菌體表面完整,飽滿,邊界清晰,屬于正常的細胞形態(tài),該狀態(tài)下,菌體可進行正常的生長繁殖。由A-1、B-1和C-1可知,志賀氏菌分別經(jīng)1MIC濃度的α-松油醇、松油烯-4-醇和δ-松油醇作用4h后,菌體細胞表面出現(xiàn)明顯褶皺,其中α-松油醇和松油烯-4-醇作用菌株最為明顯;松油烯-4-醇和δ-松油醇處理的部分菌體開始出現(xiàn)空洞、凹陷的現(xiàn)象,說明α-松油醇、松油烯-4-醇和δ-松油醇的加入已經(jīng)對志賀氏菌的細胞外觀結(jié)構產(chǎn)生影響,部分菌體已無法維持正常的細胞形態(tài)。由A-2、B-2和C-2可知,增大作用濃度為2MIC,A-2中志賀氏菌出現(xiàn)嚴重的粘連現(xiàn)象,菌體邊界模糊,無法呈現(xiàn)完整的細胞形態(tài);B-2ADCB
25圖2.6志賀氏菌形態(tài)的掃描電鏡觀察Fig.2.6ScanningelectronmicrophotographsofS.flexneri注3)A-1、B-1和C-1分別為1MIC濃度的α-松油醇、松油烯-4-醇和δ-松油醇;A-2、B-2和C-2分別為2MIC濃度的α-松油醇、松油烯-4-醇和δ-松油醇2.5本章小結(jié)(1)油樟油三種同分異構松油醇(α-松油醇、松油烯-4-醇和δ-松油醇)對四種供試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志賀氏菌和大腸桿菌)均表現(xiàn)出良好的抑菌活性。其中,松油烯-4-醇對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的抑菌活性優(yōu)于α-松油醇和δ-松油醇,對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的MIC均為0.7800μL/mL,MBC分別為1.5625μL/mL和0.7800μL/mL;α-松油醇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分別為0.3900μL/mL和1.5625μL/mL,強于松油烯-4-醇和δ-松油醇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α-松油醇和松油烯-4-醇對志賀氏菌的抑菌活性相當,優(yōu)于δ-松油醇。時間殺菌曲線顯示四種食源性病原菌對α-松油醇、松油烯-4-醇和δ-松油醇的抑制作用顯示為濃度依賴型。(2)通過對志賀氏菌抑菌機理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三種同分異構松油醇(α-松油醇、松油烯-4-醇和δ-松油醇)會破壞菌體細胞結(jié)構,導致細胞膜、細胞壁通透性增強,使胞內(nèi)核酸、蛋白質(zhì)外泄,增大胞外堿性磷酸酶含量,同時降低細胞膜電位,影響菌體物質(zhì)代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茶多酚/ε-聚賴氨酸鹽酸鹽復合微膠囊對美國紅魚魚片的保鮮作用[J]. 楊華,楊麗麗,王明,魏旭青,孫彤,周斌,勵建榮. 現(xiàn)代食品科技. 2020(01)
[2]不同提取方法的毛建草精油抗氧化動力學研究[J]. 李慧卿,劉海美.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20(09)
[3]細葉小檗果小檗堿抑菌性能及機理[J]. 包怡紅,張俊順,符群,張海婷. 食品科學. 2020(17)
[4]油樟葉的化學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進展[J]. 胡文杰,羅輝,戴彩華. 中國糧油學報. 2019(11)
[5]華中枸骨葉總黃酮超聲提取工藝的優(yōu)化及其抑菌作用[J]. 杜銀香,張建偉,胡澤華,涂星. 中成藥. 2019(09)
[6]油樟葉精油餾分的主要成分、抑菌活性及其主要單體成分抑菌機理研究[J]. 胡文杰,戴彩華,周升團. 安徽農(nóng)學通報. 2019(15)
[7]樹舌靈芝復合誘變選育漆酶高產(chǎn)菌株[J]. 劉曉丹,王俊玲,王霞. 北方園藝. 2019(14)
[8]茶多酚可降解復合膜在食品保鮮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 王玥,王建川,朱貴萍,皮涵,劉耀文. 包裝工程. 2019(13)
[9]苦木提取物的體外抗菌活性和抗炎作用研究[J]. 趙文娜,崔迎,白靜,惠先,張愛軍. 西北藥學雜志. 2019(04)
[10]基于魚鱗明膠的可食性保鮮膜對金槍魚肉的保鮮作用研究[J]. 單夢圓,宋琳璐,胡奇杰,徐大倫,楊文鴿,張進杰. 核農(nóng)學報. 2019(06)
博士論文
[1]月桂精油及其復合保鮮方法對櫻桃番茄采后病害抑制效果的研究[D]. 徐仕翔.浙江大學 2016
[2]利用酵母細胞生物轉(zhuǎn)化法合成天然2-苯乙醇的研究[D]. 梅建鳳.浙江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植物提取物抑菌活性及抑菌機理[D]. 周云冬.江南大學 2019
[2]草果精油殼聚糖微球的制備、表征及抗菌活性評價[D]. 郭娜.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7
[3]酶輔助提取油樟精油及其抗菌活性研究[D]. 叢贏.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6
[4]酸性雜多類離子液體催化α-蒎烯水合反應的研究[D]. 劉培峰.青島科技大學 2015
[5]三種揮發(fā)性芳香物質(zhì)對柑橘采后酸腐病菌作用初探[D]. 周海恩.湘潭大學 2013
[6]青刺果體外抑菌活性及其活性物質(zhì)的分離純化與作用機制研究[D]. 蒲忠慧.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 2009
[7]秦艽內(nèi)生真菌的誘變育種及其發(fā)酵條件優(yōu)化[D]. 徐婉如.西北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336230
【文章來源】:西華大學四川省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松油醇同分異構體
23圖2.6PI染色熒光圖Fig.2.6PIstainingfluorescencemap注2)圖A為對照組;圖B、C、D依次為α-松油醇、松油烯-4-醇和δ-松油醇實驗組(6)菌體形態(tài)觀察采用掃描電鏡觀察α-松油醇、松油烯-4-醇和δ-松油醇對志賀氏菌細胞形態(tài)所產(chǎn)生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2.7。掃描電鏡下,對照組志賀氏菌(control)呈短小桿狀,菌體表面完整,飽滿,邊界清晰,屬于正常的細胞形態(tài),該狀態(tài)下,菌體可進行正常的生長繁殖。由A-1、B-1和C-1可知,志賀氏菌分別經(jīng)1MIC濃度的α-松油醇、松油烯-4-醇和δ-松油醇作用4h后,菌體細胞表面出現(xiàn)明顯褶皺,其中α-松油醇和松油烯-4-醇作用菌株最為明顯;松油烯-4-醇和δ-松油醇處理的部分菌體開始出現(xiàn)空洞、凹陷的現(xiàn)象,說明α-松油醇、松油烯-4-醇和δ-松油醇的加入已經(jīng)對志賀氏菌的細胞外觀結(jié)構產(chǎn)生影響,部分菌體已無法維持正常的細胞形態(tài)。由A-2、B-2和C-2可知,增大作用濃度為2MIC,A-2中志賀氏菌出現(xiàn)嚴重的粘連現(xiàn)象,菌體邊界模糊,無法呈現(xiàn)完整的細胞形態(tài);B-2ADCB
25圖2.6志賀氏菌形態(tài)的掃描電鏡觀察Fig.2.6ScanningelectronmicrophotographsofS.flexneri注3)A-1、B-1和C-1分別為1MIC濃度的α-松油醇、松油烯-4-醇和δ-松油醇;A-2、B-2和C-2分別為2MIC濃度的α-松油醇、松油烯-4-醇和δ-松油醇2.5本章小結(jié)(1)油樟油三種同分異構松油醇(α-松油醇、松油烯-4-醇和δ-松油醇)對四種供試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志賀氏菌和大腸桿菌)均表現(xiàn)出良好的抑菌活性。其中,松油烯-4-醇對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的抑菌活性優(yōu)于α-松油醇和δ-松油醇,對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的MIC均為0.7800μL/mL,MBC分別為1.5625μL/mL和0.7800μL/mL;α-松油醇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分別為0.3900μL/mL和1.5625μL/mL,強于松油烯-4-醇和δ-松油醇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α-松油醇和松油烯-4-醇對志賀氏菌的抑菌活性相當,優(yōu)于δ-松油醇。時間殺菌曲線顯示四種食源性病原菌對α-松油醇、松油烯-4-醇和δ-松油醇的抑制作用顯示為濃度依賴型。(2)通過對志賀氏菌抑菌機理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三種同分異構松油醇(α-松油醇、松油烯-4-醇和δ-松油醇)會破壞菌體細胞結(jié)構,導致細胞膜、細胞壁通透性增強,使胞內(nèi)核酸、蛋白質(zhì)外泄,增大胞外堿性磷酸酶含量,同時降低細胞膜電位,影響菌體物質(zhì)代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茶多酚/ε-聚賴氨酸鹽酸鹽復合微膠囊對美國紅魚魚片的保鮮作用[J]. 楊華,楊麗麗,王明,魏旭青,孫彤,周斌,勵建榮. 現(xiàn)代食品科技. 2020(01)
[2]不同提取方法的毛建草精油抗氧化動力學研究[J]. 李慧卿,劉海美.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20(09)
[3]細葉小檗果小檗堿抑菌性能及機理[J]. 包怡紅,張俊順,符群,張海婷. 食品科學. 2020(17)
[4]油樟葉的化學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進展[J]. 胡文杰,羅輝,戴彩華. 中國糧油學報. 2019(11)
[5]華中枸骨葉總黃酮超聲提取工藝的優(yōu)化及其抑菌作用[J]. 杜銀香,張建偉,胡澤華,涂星. 中成藥. 2019(09)
[6]油樟葉精油餾分的主要成分、抑菌活性及其主要單體成分抑菌機理研究[J]. 胡文杰,戴彩華,周升團. 安徽農(nóng)學通報. 2019(15)
[7]樹舌靈芝復合誘變選育漆酶高產(chǎn)菌株[J]. 劉曉丹,王俊玲,王霞. 北方園藝. 2019(14)
[8]茶多酚可降解復合膜在食品保鮮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 王玥,王建川,朱貴萍,皮涵,劉耀文. 包裝工程. 2019(13)
[9]苦木提取物的體外抗菌活性和抗炎作用研究[J]. 趙文娜,崔迎,白靜,惠先,張愛軍. 西北藥學雜志. 2019(04)
[10]基于魚鱗明膠的可食性保鮮膜對金槍魚肉的保鮮作用研究[J]. 單夢圓,宋琳璐,胡奇杰,徐大倫,楊文鴿,張進杰. 核農(nóng)學報. 2019(06)
博士論文
[1]月桂精油及其復合保鮮方法對櫻桃番茄采后病害抑制效果的研究[D]. 徐仕翔.浙江大學 2016
[2]利用酵母細胞生物轉(zhuǎn)化法合成天然2-苯乙醇的研究[D]. 梅建鳳.浙江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植物提取物抑菌活性及抑菌機理[D]. 周云冬.江南大學 2019
[2]草果精油殼聚糖微球的制備、表征及抗菌活性評價[D]. 郭娜.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7
[3]酶輔助提取油樟精油及其抗菌活性研究[D]. 叢贏.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6
[4]酸性雜多類離子液體催化α-蒎烯水合反應的研究[D]. 劉培峰.青島科技大學 2015
[5]三種揮發(fā)性芳香物質(zhì)對柑橘采后酸腐病菌作用初探[D]. 周海恩.湘潭大學 2013
[6]青刺果體外抑菌活性及其活性物質(zhì)的分離純化與作用機制研究[D]. 蒲忠慧.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 2009
[7]秦艽內(nèi)生真菌的誘變育種及其發(fā)酵條件優(yōu)化[D]. 徐婉如.西北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3362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hxgylw/333623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