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脂中改善HepG2細胞脂質積累和氧化應激的關鍵組分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05 22:12
油脂是與脂質代謝紊亂型疾病關系最為密切的食用原料,隨著人們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長,科學的選擇及合理的攝入油脂變得尤為重要。脂肪酸作為主要油脂組分,被普遍認為對油脂功效性起決定性作用,而隨著油脂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關注油脂微量伴隨物的功效性。本論文將油脂體外消化與細胞試驗相結合,探究了油脂種類及烹調方式對HepG2細胞脂質積累和氧化應激的影響。同時,利用多元數據組分析建模方法,探究油脂中改善脂質積累和氧化應激的關鍵(脂肪酸和微量伴隨物)組分,并對其作用機制進行初步探究,以期為深入了解油脂組分的營養(yǎng)功效、為脂質代謝紊亂高危人群食用油的開發(fā)提供理論基礎,主要研究內容如下:以豬油、大豆油、米糠油、棕櫚油、初榨椰子油、普洱茶茶籽油、初榨橄欖油和亞麻籽油等八種食用油脂為原料,通過油脂體外消化與細胞試驗相結合,探究不同油脂對HepG2細胞脂質積累和氧化應激的影響。研究發(fā)現橄欖油中的多酚和黃酮含量最高,分別為238.36 mg/kg和26.57 mg/kg。米糠油中總甾醇、角鯊烯和生育酚/生育三烯酚含量最高,而茶油中豆甾-3,5-二烯和帕克醇含量遠高于其他七種油脂。八種油脂樣品處理HepG...
【文章來源】:江南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140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食用油的總多酚含量
江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2圖2-2不同食用油脂(消化產物)對HepG2細胞存活率的影響Fig.2-2EffectsofproductsofdigestionindifferentedibleoilsoncellviabilityinHepG2cells注:A-H分別為豬油、大豆油、米糠油、棕櫚油、椰子油、茶籽油、橄欖油和亞麻籽油2.4.7不同食用油脂對細胞內脂質水平的影響油脂的過量攝入會導致肝臟內脂質過量積累,影響肝臟的正常功能,誘發(fā)NAFLD[94]。不同濃度的食用油脂(消化產物)處理細胞后,胞內脂質水平如圖2-3所示。
第二章不同食用油脂對HepG2細胞脂質積累和氧化應激的影響23圖2-3不同食用油脂(消化產物,200μmol/L(L)和500μmol/L(H),以脂肪酸濃度計,C為空白對照組)對HepG2細胞內脂質水平的影響Fig.2-3Effectsofproductsofdigestionindifferentedibleoils(fattyacidconcentration,200μmol/L(L),500μmol/L(H),CControlgroup)onlipidlevelinHepG2cells與空白對照組細胞相比,食用油脂處理后,細胞內甘油三酯水平顯著增高(200μmol/L的茶油和亞麻籽油除外)。不同種類的食用油脂對細胞內TG和TC含量的影響不一。其中豬油、大豆油和棕櫚油的攝入顯著提高了細胞內TG和TC的含量,而椰子油、茶油、橄欖油、亞麻籽油和低濃度(200μmol/L)米糠油的攝入對細胞內TG和TC含量的影響較小,尤其是以低濃度的茶油處理后,細胞內的TC含量與空白對照組細胞無顯著性差異,并且細胞內TG含量顯著低于空白對照組,這可能與油脂脂肪酸組分和微量活性成分的組成及含量有關。目前國內外對普洱茶籽油的降血脂、保護肝臟等作用的報道較少,對茶籽油的功效性報道較多。Lee等[95]報道稱油茶籽油對四氯化碳誘導的極性肝損傷的小鼠肝臟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Rabalert等[96]報道稱椰子油可以顯著降低小鼠脂肪細胞內的脂質積累,其主要是由于椰子油中富含月桂酸等中鏈脂肪酸,可有效抑制細胞內脂肪合成核因子等基因的表達。Priore等[97]綜述了橄欖油對NAFLD的改善作用,發(fā)現適量攝入橄欖油可以有效調節(jié)肝臟脂質代謝,降低肝臟脂質沉積,其改善作用主要是由于橄欖多酚對FASN、ACC及CPT等基因表達的調節(jié)作用。Yu等[98]報道稱亞麻籽油中富含α-亞麻酸,適量攝入可以有效加速小鼠體內的脂肪分解速率,調節(jié)脂質代謝。Burdeos等[99]研究發(fā)現米糠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植物甾醇酯對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臟部分代謝物的影響[J]. 歐陽鵬凌,管玘,曲丹,丁信文,宋立華. 食品科學. 2019(15)
[2]清脂護肝方抑制HepG2細胞脂質沉積的研究[J]. 羅蕾蕾,邵建國,卞兆連,汪洋. 南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9(04)
[3]Mutual interaction between oxidative stress and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iseases specifically focusing o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 Junichi Fujii,Takujiro Homma,Sho Kobayashi,Han Geuk Seo. World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18(01)
[4]制油工藝對油脂品質的影響研究[J]. 趙丹,汪學德,張潤陽,馬宇翔. 中國油脂. 2018(06)
[5]Effect of high exposure of chlorogenic acid on lipid accumul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oleic acid-treated HepG2 cells[J]. Ya-yun Liu,Ting Zhai,Qing-qing Yu,Jing Zhu,Yong Che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2018(02)
[6]煎炸時間對不同食用油脂品質的影響[J]. 鐘宏星,張晶,梁偉健,曾史俊. 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 2017(12)
[7]食用油脂煎炸過程中理化指標分析及其在監(jiān)管中的應用[J]. 郝丹輝,梁永銘,茅春輝,吳健春. 工業(yè)微生物. 2017(02)
[8]β-谷甾醇與豆甾醇對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的體外研究[J]. 周海玥,湯威,姜婧,宋立華. 營養(yǎng)學報. 2016(05)
[9]油脂煎炸過程中多環(huán)芳烴含量的變化[J]. 石龍凱,劉玉蘭,王瑩輝,張東東. 現代食品科技. 2015(04)
[10]植物甾醇酯對高脂飲食誘導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預防作用[J]. 張情,伍佩英,曲丹,張瑤,熊瑛,宋立華.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14(34)
博士論文
[1]萊菔硫烷對肝臟脂肪滴形成的影響及MAM區(qū)的調控機制[D]. 田思聰.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9
[2]重要三萜化合物關鍵合成基因的挖掘及其生物合成[D]. 喬瑋博.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2018
[3]油茶籽油熱穩(wěn)定性研究[D]. 王進英.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2017
[4]肝臟特異性Ggps1敲除通過激活FXR介導膽汁酸排泄改善梗阻性黃疸肝損傷[D]. 賈文俊.南京大學 2017
[5]Lp-PLA2對肝臟細胞脂代謝的影響[D]. 韓曉蕾.吉林大學 2016
[6]藏雞胚胎低氧適應的轉錄組差異表達分析[D]. 王翔宇.中國農業(yè)大學 2014
[7]Insig-1/SCAP/SREBP-1c通路對內質網應激下肝細胞脂質代謝的影響[D]. 房殿亮.重慶醫(yī)科大學 2013
[8]食用油熱加工過程中反式脂肪酸的形成與控制[D]. 楊美艷.南昌大學 2012
[9]丹酚酸B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IR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 黃鳴清.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2010
碩士論文
[1]制油工藝對亞麻籽餅粕酚類化合物含量及其抗氧化性能的影響[D]. 于叢叢.江南大學 2019
[2]IL-37d調控mTORC1信號通路的分子機制以及在肝臟脂質積累中的作用[D]. 王小羽.山東大學 2019
[3]UPC2-Q-TOF-MS檢測甘油三酯技術的建立及在人乳脂研究中的應用[D]. 張星河.江南大學 2018
[4]提取方式對葡萄籽油伴隨物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響[D]. 夏鈺.江南大學 2018
[5]三七皂苷R1對體外培養(yǎng)瘢痕疙瘩成纖維細胞及組織中ROS、PI3K/AKT信號轉導通路及蛋白AKR1-C3的作用機制研究[D]. 麻藝群.昆明醫(yī)科大學 2018
[6]白茶抗氧化及消減LO2細胞脂質作用研究[D]. 林秋香.福建農林大學 2018
[7]基于脂肪酸組成對燕麥—小麥復配粉中燕麥粉的定量分析[D]. 王超群.江南大學 2016
[8]加工過程對油茶籽油微量營養(yǎng)成分和抗氧化性能的影響[D]. 李志曉.江南大學 2015
[9]Nrf2/ARE信號通路在納米二氧化鈦誘導HepG2細胞氧化損傷中的作用研究[D]. 王茜.河北醫(yī)科大學 2014
[10]綠茶多酚對高脂飲食大鼠HMGCS2表達的影響[D]. 廖丹.華中科技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266917
【文章來源】:江南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140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食用油的總多酚含量
江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2圖2-2不同食用油脂(消化產物)對HepG2細胞存活率的影響Fig.2-2EffectsofproductsofdigestionindifferentedibleoilsoncellviabilityinHepG2cells注:A-H分別為豬油、大豆油、米糠油、棕櫚油、椰子油、茶籽油、橄欖油和亞麻籽油2.4.7不同食用油脂對細胞內脂質水平的影響油脂的過量攝入會導致肝臟內脂質過量積累,影響肝臟的正常功能,誘發(fā)NAFLD[94]。不同濃度的食用油脂(消化產物)處理細胞后,胞內脂質水平如圖2-3所示。
第二章不同食用油脂對HepG2細胞脂質積累和氧化應激的影響23圖2-3不同食用油脂(消化產物,200μmol/L(L)和500μmol/L(H),以脂肪酸濃度計,C為空白對照組)對HepG2細胞內脂質水平的影響Fig.2-3Effectsofproductsofdigestionindifferentedibleoils(fattyacidconcentration,200μmol/L(L),500μmol/L(H),CControlgroup)onlipidlevelinHepG2cells與空白對照組細胞相比,食用油脂處理后,細胞內甘油三酯水平顯著增高(200μmol/L的茶油和亞麻籽油除外)。不同種類的食用油脂對細胞內TG和TC含量的影響不一。其中豬油、大豆油和棕櫚油的攝入顯著提高了細胞內TG和TC的含量,而椰子油、茶油、橄欖油、亞麻籽油和低濃度(200μmol/L)米糠油的攝入對細胞內TG和TC含量的影響較小,尤其是以低濃度的茶油處理后,細胞內的TC含量與空白對照組細胞無顯著性差異,并且細胞內TG含量顯著低于空白對照組,這可能與油脂脂肪酸組分和微量活性成分的組成及含量有關。目前國內外對普洱茶籽油的降血脂、保護肝臟等作用的報道較少,對茶籽油的功效性報道較多。Lee等[95]報道稱油茶籽油對四氯化碳誘導的極性肝損傷的小鼠肝臟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Rabalert等[96]報道稱椰子油可以顯著降低小鼠脂肪細胞內的脂質積累,其主要是由于椰子油中富含月桂酸等中鏈脂肪酸,可有效抑制細胞內脂肪合成核因子等基因的表達。Priore等[97]綜述了橄欖油對NAFLD的改善作用,發(fā)現適量攝入橄欖油可以有效調節(jié)肝臟脂質代謝,降低肝臟脂質沉積,其改善作用主要是由于橄欖多酚對FASN、ACC及CPT等基因表達的調節(jié)作用。Yu等[98]報道稱亞麻籽油中富含α-亞麻酸,適量攝入可以有效加速小鼠體內的脂肪分解速率,調節(jié)脂質代謝。Burdeos等[99]研究發(fā)現米糠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植物甾醇酯對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臟部分代謝物的影響[J]. 歐陽鵬凌,管玘,曲丹,丁信文,宋立華. 食品科學. 2019(15)
[2]清脂護肝方抑制HepG2細胞脂質沉積的研究[J]. 羅蕾蕾,邵建國,卞兆連,汪洋. 南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9(04)
[3]Mutual interaction between oxidative stress and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iseases specifically focusing o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 Junichi Fujii,Takujiro Homma,Sho Kobayashi,Han Geuk Seo. World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18(01)
[4]制油工藝對油脂品質的影響研究[J]. 趙丹,汪學德,張潤陽,馬宇翔. 中國油脂. 2018(06)
[5]Effect of high exposure of chlorogenic acid on lipid accumul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oleic acid-treated HepG2 cells[J]. Ya-yun Liu,Ting Zhai,Qing-qing Yu,Jing Zhu,Yong Che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2018(02)
[6]煎炸時間對不同食用油脂品質的影響[J]. 鐘宏星,張晶,梁偉健,曾史俊. 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 2017(12)
[7]食用油脂煎炸過程中理化指標分析及其在監(jiān)管中的應用[J]. 郝丹輝,梁永銘,茅春輝,吳健春. 工業(yè)微生物. 2017(02)
[8]β-谷甾醇與豆甾醇對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的體外研究[J]. 周海玥,湯威,姜婧,宋立華. 營養(yǎng)學報. 2016(05)
[9]油脂煎炸過程中多環(huán)芳烴含量的變化[J]. 石龍凱,劉玉蘭,王瑩輝,張東東. 現代食品科技. 2015(04)
[10]植物甾醇酯對高脂飲食誘導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預防作用[J]. 張情,伍佩英,曲丹,張瑤,熊瑛,宋立華.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14(34)
博士論文
[1]萊菔硫烷對肝臟脂肪滴形成的影響及MAM區(qū)的調控機制[D]. 田思聰.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9
[2]重要三萜化合物關鍵合成基因的挖掘及其生物合成[D]. 喬瑋博.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2018
[3]油茶籽油熱穩(wěn)定性研究[D]. 王進英.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2017
[4]肝臟特異性Ggps1敲除通過激活FXR介導膽汁酸排泄改善梗阻性黃疸肝損傷[D]. 賈文俊.南京大學 2017
[5]Lp-PLA2對肝臟細胞脂代謝的影響[D]. 韓曉蕾.吉林大學 2016
[6]藏雞胚胎低氧適應的轉錄組差異表達分析[D]. 王翔宇.中國農業(yè)大學 2014
[7]Insig-1/SCAP/SREBP-1c通路對內質網應激下肝細胞脂質代謝的影響[D]. 房殿亮.重慶醫(yī)科大學 2013
[8]食用油熱加工過程中反式脂肪酸的形成與控制[D]. 楊美艷.南昌大學 2012
[9]丹酚酸B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IR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 黃鳴清.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2010
碩士論文
[1]制油工藝對亞麻籽餅粕酚類化合物含量及其抗氧化性能的影響[D]. 于叢叢.江南大學 2019
[2]IL-37d調控mTORC1信號通路的分子機制以及在肝臟脂質積累中的作用[D]. 王小羽.山東大學 2019
[3]UPC2-Q-TOF-MS檢測甘油三酯技術的建立及在人乳脂研究中的應用[D]. 張星河.江南大學 2018
[4]提取方式對葡萄籽油伴隨物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響[D]. 夏鈺.江南大學 2018
[5]三七皂苷R1對體外培養(yǎng)瘢痕疙瘩成纖維細胞及組織中ROS、PI3K/AKT信號轉導通路及蛋白AKR1-C3的作用機制研究[D]. 麻藝群.昆明醫(yī)科大學 2018
[6]白茶抗氧化及消減LO2細胞脂質作用研究[D]. 林秋香.福建農林大學 2018
[7]基于脂肪酸組成對燕麥—小麥復配粉中燕麥粉的定量分析[D]. 王超群.江南大學 2016
[8]加工過程對油茶籽油微量營養(yǎng)成分和抗氧化性能的影響[D]. 李志曉.江南大學 2015
[9]Nrf2/ARE信號通路在納米二氧化鈦誘導HepG2細胞氧化損傷中的作用研究[D]. 王茜.河北醫(yī)科大學 2014
[10]綠茶多酚對高脂飲食大鼠HMGCS2表達的影響[D]. 廖丹.華中科技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2669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hxgylw/326691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