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胺的合成及其在水性醇酸樹脂防腐涂料中防腐性能研究
【學位單位】:長安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TQ637
【部分圖文】:
圖 1.1 聚苯胺的摻雜結構(極化子晶格模型)王佛松等人在鹽酸摻雜聚苯胺與氨水脫摻雜研究中發(fā)現聚苯胺的拉曼光譜、紅外光譜等發(fā)生可逆變化。摻雜聚苯胺的結構也出現改變,亞胺上氮原子被質子化后出現的正電荷離域到鄰近的芳環(huán)上,芳環(huán)上的一部分正電荷從苯環(huán)遷移至醌環(huán),他們將這種聚苯胺結構稱為四環(huán)苯醌變體模型[28,30]。該模型表示一個重復單元存在三種共四個芳環(huán)(2B1'、B2'和 Q'),見圖 1.2 所示。
圖 1.2 聚苯胺的摻雜結構(四環(huán)苯醌變體模型)聚苯胺的摻雜方法主要包括:(1)質子酸摻雜一般導電高分子摻雜和質子酸摻雜聚苯胺的實質有根本性的區(qū)別,前者通過主鏈子的得失進行。與前者相比,后者沒有改變主鏈上的電子數目,將質子酸中的質子到聚苯胺主鏈上,同時摻雜酸上的陰離子也進入聚苯胺鏈。摻雜過程中,首先把亞原子質子化,摻雜處的價帶上出現空穴,稱為 p 型摻雜,亞胺氮原子上出現的正電過共軛作用沿分子鏈移至鄰近原子上。根據摻雜酸的種類分為無機酸摻雜和有機酸[31-32]。(2)化學氧化還原摻雜化學氧化還原摻雜是把含有氧化性或者還原性的物質摻入到共軛高分子聚合物生氧化還原反應的過程。一般含有共軛結構的高分子聚合物中π電子不僅存在較低
圖 2.1 聚苯胺合成工藝與表征圖2.2.2 聚苯胺與水性醇酸樹脂復合防腐涂料制備流程為了改善聚苯胺在水性醇酸樹脂防腐涂料的分散性,將合成的聚苯胺微乳液通過乳洗滌、干燥、研磨后分散在一定的去離子水當中,配成具有一定固含量的聚苯胺水散體,制做聚苯胺與水性醇酸樹脂復合防腐涂料,其制備的技術路線見圖 2.2 所示。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帥;;水性涂料的研究進展[J];現代涂料與涂裝;2015年12期
2 鄭燕升;胡傳波;青勇權;王勇;莫倩;;聚苯胺復合防腐材料的研究進展[J];塑料工業(yè);2013年12期
3 傅文峰;戈成岳;;聚苯胺在環(huán)氧樹脂涂層中防蝕性能研究[J];中國涂料;2013年08期
4 李會敏;高永建;張世堂;崔寶印;;聚苯胺防腐涂料研究進展[J];化學研究;2013年02期
5 戈成岳;楊小剛;李程;侯保榮;;聚苯胺納米纖維的合成及其在環(huán)氧樹脂中對Q235鋼的防腐蝕性能[J];高校化學工程學報;2012年01期
6 楊小剛;高婷;;二次摻雜聚苯胺的合成及其導電性能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2年02期
7 張磊;朱顏;王維;周銘;;水性防腐蝕涂料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上海涂料;2012年01期
8 徐晶;劉國軍;劉素花;賀琳;張福明;;水性防腐涂料的研究進展[J];現代涂料與涂裝;2010年12期
9 李玉峰;祝洪雷;高曉輝;楊柳;;水分散性聚苯胺/環(huán)氧樹脂乳液防腐蝕涂層研究[J];熱固性樹脂;2010年03期
10 王鳳春;呂瑩;汪偉;龔劍;;導電聚苯胺不同納米結構的制備[J];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俊生;聚苯胺微/納米結構的構建與表征[D];天津大學;2009年
2 楊小剛;聚苯胺納米結構的制備及其防腐性能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磊;聚苯胺/石墨納米片復合導電防腐涂料制備及性能研究[D];長安大學;2016年
2 李俊;新型聚苯胺環(huán)氧樹脂復合防腐涂料的制備及其涂覆體系防腐性能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3 高揚之;聚苯胺防腐涂層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南京大學;2016年
4 楊顯;功能酸摻雜聚苯胺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河南大學;2014年
5 吳凱;聚苯胺復合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4年
6 侯文鵬;新型納米聚苯胺防腐涂料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3年
7 劉金彪;聚苯胺改性環(huán)氧樹脂涂層的制備及其防腐蝕性能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3年
8 鐘濤;水性金屬防腐蝕涂料的研制及功能化[D];揚州大學;2012年
9 高婷;二次摻雜聚苯胺的合成及其防腐性能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10 趙宏超;納米聚苯胺的合成及其防腐性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8758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hxgylw/2875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