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S改性瀝青老化及再生性能研究
【學(xué)位單位】:中國石油大學(xué)(華東)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年份】:2017
【中圖分類】:TE626.86
【部分圖文】:
圖 3-18 熒光顯微鏡試驗Fig3-18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test:將改性瀝青樣品置于 135℃烘箱烘至熔融狀態(tài),用玻備好的載玻片上,輕輕蓋上蓋玻片,將載玻片再置于烘溫。選取有代表性的改性瀝青原樣及不同老化溫度和光圖像如下。原樣
圖 3-18 熒光顯微鏡試驗Fig3-18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test將改性瀝青樣品置于 135℃烘箱烘至熔融狀好的載玻片上,輕輕蓋上蓋玻片,將載玻片溫。選取有代表性的改性瀝青原樣及不同老圖像如下。
具體操作:將改性瀝青樣品置于 135℃烘箱烘至熔融狀態(tài),用玻璃棒攪拌一滴滴在備好的載玻片上,輕輕蓋上蓋玻片,將載玻片再置于烘箱中片刻,冷卻至室溫。選取有代表性的改性瀝青原樣及不同老化溫度和不同老化性瀝青熒光圖像如下。圖 3-19 SBS 改性瀝青原樣圖像Fig3-19 Image of SBS modified asphalt原樣163℃、5h 163℃、10h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戰(zhàn)琦琦;郭偉;張瑜;吳濤;郭鵬;韋萬峰;;泡沫溫拌再生瀝青混合料性能試驗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8年11期
2 李泉;吳超凡;;環(huán)氧乳化瀝青冷再生瀝青混合料性能研究[J];硅酸鹽通報;2017年01期
3 段丹軍;張曉燕;張恒基;;大比例溫再生瀝青混合料施工溫度確定[J];公路;2017年03期
4 張科;鄭鑫;張旭;;熱再生瀝青混合料疲勞特性試驗研究[J];公路工程;2017年01期
5 丁濟同;何東坡;;溫拌再生瀝青混合料設(shè)計及其性能研究[J];公路;2017年06期
6 謝維平;劉新;;冷再生瀝青混合料基層施工工藝及質(zhì)量控制[J];西部交通科技;2017年08期
7 聶金榮;麻鳳海;;溫拌再生瀝青混合料耐久性能室內(nèi)試驗研究[J];公路工程;2017年05期
8 林翔;李海軍;林立寬;;基于正交試驗的再生瀝青混合料耐久性能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應(yīng)用技術(shù)版);2015年11期
9 尹自永;;溫拌再生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試驗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應(yīng)用技術(shù)版);2016年06期
10 梁勝超;;不同壓實溫度下溫拌再生瀝青混合料性能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6年08期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4條
1 龔明輝;生物質(zhì)再生瀝青混合料微觀特性研究[D];東南大學(xué);2017年
2 郭鵬;溫拌再生瀝青混合料集料—瀝青粘附特性及路用性能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xué);2014年
3 祝譚雍;基于再生瀝青混合料性能特點的再生路面設(shè)計研究[D];東南大學(xué);2017年
4 趙斌;瀝青混合料熱再生機理及技術(shù)性能研究[D];長安大學(xué);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印冬;寒冷季凍區(qū)廢舊瀝青路面熱再生室內(nèi)試驗研究[D];河北建筑工程學(xué)院;2019年
2 王小兵;高摻量RAP在瀝青路面熱再生技術(shù)中的應(yīng)用[D];鄭州大學(xué);2019年
3 丁其宇;SBS改性瀝青老化及再生性能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xué)(華東);2017年
4 田維東;瀝青路面就地?zé)嵩偕夹g(shù)研究與工程應(yīng)用[D];蘭州交通大學(xué);2018年
5 于大海;基于單軸貫入試驗的再生瀝青混合料平衡設(shè)計方法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xué);2018年
6 寇洪源;就地?zé)嵩偕鸀r青混合料溫度參數(shù)與性能的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xué);2018年
7 丁濟同;Evotherm溫拌再生瀝青混合料試驗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xué);2018年
8 喻崢嶸;廠拌熱再生瀝青混合料設(shè)計關(guān)鍵技術(shù)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xué);2016年
9 宋藝龍;溫拌再生瀝青混合料技術(shù)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xué);2013年
10 姜嚴旭;熱再生瀝青混合料瀝青再生與融合微觀機制及性能評價研究[D];東南大學(xué);2018年
本文編號:28712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hxgylw/2871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