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沙德液滴粒徑的油包水乳狀液黏度模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21 16:24
【摘要】:原油的油包水乳狀液在石油工業(yè)中廣泛存在,目前世界上開采的石油中,約80%為乳狀液形式。由于原油中含有膠質(zhì)、瀝青質(zhì)及固相小顆粒等天然乳化劑,含水原油在開采和輸送過程中,極易形成穩(wěn)定的乳狀液,其黏度可能會大大超過油品的黏度,給原油的輸送、加工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因此,準確地預測油包水乳狀液的黏度對管道的安全和經(jīng)濟運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傳統(tǒng)的油包水型乳狀液黏度預測模型多把乳狀液視為牛頓流體,而原油包水型乳狀液在中、高含水率時卻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很強的非牛頓特性。乳狀液表現(xiàn)出非牛頓流體特性時,分散相液滴粒徑是影響其表觀黏度的重要因素。本文選取四種物性不同的原油配制乳狀液,研究了溫度、含水率及攪拌轉(zhuǎn)速對乳狀液沙德液滴粒徑的影響規(guī)律。以乳狀液液滴破碎機理為基礎,借助已有的乳狀液液滴粒徑模型,通過回歸分析,確立了沙德液滴粒徑模型中的參數(shù)。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四種原油乳狀液液滴粒徑對乳狀液黏度的影響,對Richardson黏度模型進行了改進,提出了包含剪切率、含水率和分散相液滴粒徑共同影響的乳狀液黏度模型,同時對改進后的乳狀液黏度模型進行了評價。評價結(jié)果表明,針對四種原油乳狀液,改進后的黏度預測模型的最大相對偏差為11.49%,而傳統(tǒng)的Richardson黏度模型的最大相對偏差為110.91%,改進后的黏度模型具有較好的預測效果。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E621
【圖文】:
圖 2.1 攪拌系統(tǒng)示意圖Fig. 2.1 Sketch of the stirring experimental apparatus片拍攝裝置滴圖片拍攝裝置如圖 2.2 所示,主要包括:(1)日本 N2-POL 透射光偏光顯微鏡,用于對油包水乳狀液液滴NKAM SCIENTIFIC INSTRUMENT LTD 生產(chǎn)的 PE60度,其可實現(xiàn)-5~90℃范圍內(nèi)的控溫;(3)美國 RoperSNAP 3.3M 型顯微鏡專用 CCD 數(shù)碼相機,用于圖像拍 2.2 所示。同時采用 Costar 公司生產(chǎn)的 3010 型細胞刮。
圖 2.4 刮片成品實拍圖Fig. 2.4 Photograph of sample的統(tǒng)計方法攝得到的液滴圖片為*.TIF 格式,首先的圖片,然后采用 Nano Measurer 1.2 軟.2 軟件的主界面如圖 2.5 所示,其主要計的液滴粒徑圖片,拖動鼠標從圖片左尺”選項,然后在彈出的窗口中輸入所值參照表 2.2 中視野大小值設定;顯微鏡圖片上標示顆粒,每標示一個顆會在“即時報告”窗口中顯示;圖片中所有的液滴后,點擊“報告”中所有液滴的粒徑值。
本文編號:2724329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E621
【圖文】:
圖 2.1 攪拌系統(tǒng)示意圖Fig. 2.1 Sketch of the stirring experimental apparatus片拍攝裝置滴圖片拍攝裝置如圖 2.2 所示,主要包括:(1)日本 N2-POL 透射光偏光顯微鏡,用于對油包水乳狀液液滴NKAM SCIENTIFIC INSTRUMENT LTD 生產(chǎn)的 PE60度,其可實現(xiàn)-5~90℃范圍內(nèi)的控溫;(3)美國 RoperSNAP 3.3M 型顯微鏡專用 CCD 數(shù)碼相機,用于圖像拍 2.2 所示。同時采用 Costar 公司生產(chǎn)的 3010 型細胞刮。
圖 2.4 刮片成品實拍圖Fig. 2.4 Photograph of sample的統(tǒng)計方法攝得到的液滴圖片為*.TIF 格式,首先的圖片,然后采用 Nano Measurer 1.2 軟.2 軟件的主界面如圖 2.5 所示,其主要計的液滴粒徑圖片,拖動鼠標從圖片左尺”選項,然后在彈出的窗口中輸入所值參照表 2.2 中視野大小值設定;顯微鏡圖片上標示顆粒,每標示一個顆會在“即時報告”窗口中顯示;圖片中所有的液滴后,點擊“報告”中所有液滴的粒徑值。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呂宇玲;何利民;丁慎圓;;油水兩相流管道內(nèi)液滴形成過程研究[J];化工進展;2014年03期
2 李曉平;陳樹仁;崔琳;萬捷;;原油乳狀液液滴直徑測量軟件開發(fā)與應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年07期
3 呂宇玲;何利民;丁慎圓;郭賢賢;程浩;;原油-水分散流中液滴粒徑及壓降規(guī)律研究[J];工程熱物理學報;2013年03期
4 王瑋;王鵬宇;李楷;段紀淼;武坤一;宮敬;;非牛頓原油包水乳狀液的表觀黏度預測[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13年01期
5 呂宇玲;何利民;程浩;羅小明;;油水兩相分散流液滴粒徑預測模型[J];化工學報;2012年07期
6 王瑋;宮敬;李曉平;;非牛頓稠油包水乳狀液的剪切稀釋性[J];石油學報;2010年06期
7 呂宇玲;何利民;何正榜;羅小明;;油水兩相分散流液滴分布特性研究進展[J];油氣儲運;2010年08期
8 蔣小華;王瑋;宮敬;;稠油包水乳狀液的表觀黏度[J];化工學報;2008年03期
9 宮敬;竇丹;;用改進的PR模型預測原油包水型乳狀液表觀粘度[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5期
10 黃啟玉;張帆;張勁軍;汪岷;白東喬;;原油水乳狀液制備條件研究[J];油氣儲運;2007年06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呂宇玲;油水兩相分散流的液滴特征與壓降規(guī)律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2年
本文編號:27243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hxgylw/272432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