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雜運行方式下核電站變壓器的直流偏磁問題
發(fā)布時間:2021-11-24 12:44
核電站地處電網(wǎng)的邊緣地區(qū),運行方式復雜,變壓器直流偏磁問題比較突出。以滇西北—廣東直流輸電工程為例,分析其大亞灣與嶺澳互聯(lián)方案影響。通過構建大亞灣與嶺澳核電廠附近局部電網(wǎng)直流電流分布的仿真計算模型,分別計算2025年以及2030年廣東電網(wǎng)架構下,直流單極大地運行時局部區(qū)域互聯(lián)電網(wǎng)的直流電流分布,利用磁動勢評估相關變壓器的直流偏磁風險,并綜合對比了多種直流偏磁抑制方案。結果表明:直流輸電工程可能導致核電站變壓器直流偏磁風險,不同電網(wǎng)運行方式會影響直流電流分布,合理選擇電容隔直的措施可以有效抑制直流偏磁危害。經(jīng)過分析認為,大亞灣的最終抑制方案是對站內(nèi)所有變壓器采取電容隔直措施。
【文章來源】: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 2020,53(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變壓器模型
將變電站接地體和直流極等效為電流源,正負代表電流泄漏或吸收的方向;地上交流網(wǎng)絡輸電線路中的直流電阻以及變電站內(nèi)變壓器高壓側等效繞組的電阻構成電阻網(wǎng)絡;地下通過地表電位、變電站電阻、變電站間互阻建立電場模型,通過場路結合的方法計算直流電流。求解等效電路,就可以獲得直流分布信息[23]。將水平多層土壤模型作為大地模型,并根據(jù)文獻[24]計算得到了地表電位數(shù)據(jù)。3 算例分析
本文針對電網(wǎng)中2個復雜變電站中,大亞灣核電站內(nèi)的變壓器進行直流分布計算以及抑制措施說明。嶺澳核電站內(nèi)包含4臺500 kV單相變壓器以及2臺220 kV單相變壓器,大亞灣核電站包括1臺500 kV的單相變壓器、1臺400 kV的單相變壓器以及3臺中性點串聯(lián)電容的500/400 kV的自耦變壓器(即中性點不接地)。嶺澳核電站以及大亞灣核電站之間擴建1臺500/400 kV聯(lián)絡變壓器,一側接入大亞灣核電站的400 kV母線,另一側接入嶺澳核電站的500 kV母線側,形成嶺澳核電站的500 kV母線側與大亞灣核電站的400 kV母線側電氣聯(lián)絡。建立模型時嶺澳核電站的400 kV母線側和大亞灣核電站的500 kV母線側分別擴建1個出線間隔,示意圖見圖5。圖4 互聯(lián)方案局部電網(wǎng)模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變壓器中性點智能接地裝置的設計[J]. 劉望來,張龍斌,周珊. 科技通報. 2016(09)
[2]抑制變壓器直流偏磁的電容隔直裝置優(yōu)化配置[J]. 劉春明,黃彩臣,潘明明,楊嘉楠,閆旭東. 高電壓技術. 2016(07)
[3]單相變壓器直流偏磁及抑制措施分析[J]. 張師赫,蘇帥,劉青. 電氣技術. 2016(04)
[4]換流變壓器編組和受端電網(wǎng)結構對其直流偏磁的影響研究[J]. 劉連光,閆旭東,馬成廉,魏愷,張燕秉. 電網(wǎng)技術. 2016(01)
[5]基于場路耦合模型的超高壓自耦變壓器電磁場研究[J]. 閻秀恪,王振芹,于向東,張艷麗,白保東,謝德馨. 電工電能新技術. 2015(11)
[6]復雜運行工況下變壓器直流偏磁的抑制[J]. 全江濤,童歆,文習山,徐碧川,阮羚,潘卓洪. 高電壓技術. 2015(07)
[7]500kV電力變壓器直流偏磁耐受性能的仿真研究[J]. 楊曉輝,王豐華,段若晨,鄭含博. 電力系統(tǒng)保護與控制. 2014(14)
[8]天中直流工程入地電流對新疆哈密地區(qū)交流電網(wǎng)的影響[J]. 于永軍,楊琪,侯志遠,文習山,祁曉笑,王亮. 電網(wǎng)技術. 2014(08)
[9]直流偏磁對計量用電流互感器的性能影響分析[J]. 譚炳源,盧繼平,江波,艾兵. 電網(wǎng)技術. 2014(05)
[10]220kV主變壓器中性點加裝隔直電容對零序電量的影響[J]. 李曉華,傅龍輝,羅龍波,晏寒婷,張波,邱建. 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 2014(01)
博士論文
[1]基于時域場路耦合模型的變壓器直流偏磁電磁特性研究[D]. 潘超.華北電力大學 2013
[2]變壓器直流偏磁研究[D]. 董霞.山東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變壓器直流偏磁仿真分析及其抑制[D]. 高凌祥.西南交通大學 2016
[2]直流輸電和磁暴引起變壓器直流偏磁的相關研究[D]. 肖冬.華中科技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516010
【文章來源】: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 2020,53(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變壓器模型
將變電站接地體和直流極等效為電流源,正負代表電流泄漏或吸收的方向;地上交流網(wǎng)絡輸電線路中的直流電阻以及變電站內(nèi)變壓器高壓側等效繞組的電阻構成電阻網(wǎng)絡;地下通過地表電位、變電站電阻、變電站間互阻建立電場模型,通過場路結合的方法計算直流電流。求解等效電路,就可以獲得直流分布信息[23]。將水平多層土壤模型作為大地模型,并根據(jù)文獻[24]計算得到了地表電位數(shù)據(jù)。3 算例分析
本文針對電網(wǎng)中2個復雜變電站中,大亞灣核電站內(nèi)的變壓器進行直流分布計算以及抑制措施說明。嶺澳核電站內(nèi)包含4臺500 kV單相變壓器以及2臺220 kV單相變壓器,大亞灣核電站包括1臺500 kV的單相變壓器、1臺400 kV的單相變壓器以及3臺中性點串聯(lián)電容的500/400 kV的自耦變壓器(即中性點不接地)。嶺澳核電站以及大亞灣核電站之間擴建1臺500/400 kV聯(lián)絡變壓器,一側接入大亞灣核電站的400 kV母線,另一側接入嶺澳核電站的500 kV母線側,形成嶺澳核電站的500 kV母線側與大亞灣核電站的400 kV母線側電氣聯(lián)絡。建立模型時嶺澳核電站的400 kV母線側和大亞灣核電站的500 kV母線側分別擴建1個出線間隔,示意圖見圖5。圖4 互聯(lián)方案局部電網(wǎng)模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變壓器中性點智能接地裝置的設計[J]. 劉望來,張龍斌,周珊. 科技通報. 2016(09)
[2]抑制變壓器直流偏磁的電容隔直裝置優(yōu)化配置[J]. 劉春明,黃彩臣,潘明明,楊嘉楠,閆旭東. 高電壓技術. 2016(07)
[3]單相變壓器直流偏磁及抑制措施分析[J]. 張師赫,蘇帥,劉青. 電氣技術. 2016(04)
[4]換流變壓器編組和受端電網(wǎng)結構對其直流偏磁的影響研究[J]. 劉連光,閆旭東,馬成廉,魏愷,張燕秉. 電網(wǎng)技術. 2016(01)
[5]基于場路耦合模型的超高壓自耦變壓器電磁場研究[J]. 閻秀恪,王振芹,于向東,張艷麗,白保東,謝德馨. 電工電能新技術. 2015(11)
[6]復雜運行工況下變壓器直流偏磁的抑制[J]. 全江濤,童歆,文習山,徐碧川,阮羚,潘卓洪. 高電壓技術. 2015(07)
[7]500kV電力變壓器直流偏磁耐受性能的仿真研究[J]. 楊曉輝,王豐華,段若晨,鄭含博. 電力系統(tǒng)保護與控制. 2014(14)
[8]天中直流工程入地電流對新疆哈密地區(qū)交流電網(wǎng)的影響[J]. 于永軍,楊琪,侯志遠,文習山,祁曉笑,王亮. 電網(wǎng)技術. 2014(08)
[9]直流偏磁對計量用電流互感器的性能影響分析[J]. 譚炳源,盧繼平,江波,艾兵. 電網(wǎng)技術. 2014(05)
[10]220kV主變壓器中性點加裝隔直電容對零序電量的影響[J]. 李曉華,傅龍輝,羅龍波,晏寒婷,張波,邱建. 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 2014(01)
博士論文
[1]基于時域場路耦合模型的變壓器直流偏磁電磁特性研究[D]. 潘超.華北電力大學 2013
[2]變壓器直流偏磁研究[D]. 董霞.山東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變壓器直流偏磁仿真分析及其抑制[D]. 高凌祥.西南交通大學 2016
[2]直流輸電和磁暴引起變壓器直流偏磁的相關研究[D]. 肖冬.華中科技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5160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hkxlw/351601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