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反應堆堆外核測量系統(tǒng)改造設計
發(fā)布時間:2021-07-13 23:43
某研究性反應堆是以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101研究堆為原型設計的重水反應堆,其堆外核測量系統(tǒng)是反應堆儀表控制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系統(tǒng)可實時監(jiān)測反應堆堆芯外中子注量率并向功率調節(jié)系統(tǒng)、保護系統(tǒng)等提供必要的反應性信號。本文針對MHWRR運行特性和方式,闡述該反應堆堆外核測量系統(tǒng)的改造設計,詳細介紹其系統(tǒng)組成與功能、系統(tǒng)設計、可靠性要求和設備改造及布置等內容。
【文章來源】:儀器儀表用戶. 2020,27(09)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電離室布置及功能分配示意圖
測量通道由電離室及其監(jiān)測裝置組成。其中,監(jiān)測裝置采用數(shù)字化技術,包含高壓電源、低壓電源、調理單元及實現(xiàn)不同功能的處理單元等部件,用于完成反應堆中子注量率的測量、功率與周期保護觸發(fā)信號的輸出和功率指示等。電離室將探測到的中子注量率信息轉換為微弱的電流信號,送往調理單元,通過調理單元的主放大器對信號放大處理,后轉換輸出至處理單元。調理單元電流測量范圍為1×10-10A~3×10-4A,分六檔輸出,分別為3×10-9A、3×10-8A、3×10-7A、3×10-6A、3×10-5A、3×10-4A,并自動換量程。調理單元設置3×10-8A、3×10-6A、3×10-4A電流檔供儀表自檢。處理單元內置處理器,處理器對放大后的信號處理、計算、轉換后以標準信號輸出至其他系統(tǒng),完成各項功能。同時,處理單元的所有信號以通訊形式送往位于主控室的監(jiān)督控制計算機,完成信號的顯示、存儲。監(jiān)測通道結構及信號流程如圖2所示。
核測量系統(tǒng)在監(jiān)督控制計算機界面上完成反應堆運行模式的選擇及對應的運行重水泵的選擇,根據(jù)不同運行模式設定相應的反應堆功率定值。界面設置示意圖如圖3所示。監(jiān)督控制計算機關于定值的界面上,通過三欄分別顯示了四種運行方式(A、B、C、D)及對應的重水泵運行方式及允許設定的功率范圍,以按鈕(燈)的形式顯示了4臺泵A、B、C、D,以可輸入的文本框形式顯示了功率定值的設定。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核電站堆外核測量系統(tǒng)的原理及工程實踐[J]. 毛歡,熊文彬,闕驥,王桂敏. 核電子學與探測技術. 2014(06)
[2]堆外探測器讀數(shù)與堆內功率分布的關系研究[J]. 周旭華,李富,韓松,王登營,顏見秋. 核電子學與探測技術. 2010(02)
[3]CARR核測量系統(tǒng)設計[J]. 張明葵,徐啟國,曾海,肖晨,金華晉,宋國良. 核動力工程. 2006(S2)
[4]101重水研究堆三十年的技術發(fā)展[J]. 張文惠. 原子能科學技術. 1988(05)
本文編號:3282956
【文章來源】:儀器儀表用戶. 2020,27(09)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電離室布置及功能分配示意圖
測量通道由電離室及其監(jiān)測裝置組成。其中,監(jiān)測裝置采用數(shù)字化技術,包含高壓電源、低壓電源、調理單元及實現(xiàn)不同功能的處理單元等部件,用于完成反應堆中子注量率的測量、功率與周期保護觸發(fā)信號的輸出和功率指示等。電離室將探測到的中子注量率信息轉換為微弱的電流信號,送往調理單元,通過調理單元的主放大器對信號放大處理,后轉換輸出至處理單元。調理單元電流測量范圍為1×10-10A~3×10-4A,分六檔輸出,分別為3×10-9A、3×10-8A、3×10-7A、3×10-6A、3×10-5A、3×10-4A,并自動換量程。調理單元設置3×10-8A、3×10-6A、3×10-4A電流檔供儀表自檢。處理單元內置處理器,處理器對放大后的信號處理、計算、轉換后以標準信號輸出至其他系統(tǒng),完成各項功能。同時,處理單元的所有信號以通訊形式送往位于主控室的監(jiān)督控制計算機,完成信號的顯示、存儲。監(jiān)測通道結構及信號流程如圖2所示。
核測量系統(tǒng)在監(jiān)督控制計算機界面上完成反應堆運行模式的選擇及對應的運行重水泵的選擇,根據(jù)不同運行模式設定相應的反應堆功率定值。界面設置示意圖如圖3所示。監(jiān)督控制計算機關于定值的界面上,通過三欄分別顯示了四種運行方式(A、B、C、D)及對應的重水泵運行方式及允許設定的功率范圍,以按鈕(燈)的形式顯示了4臺泵A、B、C、D,以可輸入的文本框形式顯示了功率定值的設定。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核電站堆外核測量系統(tǒng)的原理及工程實踐[J]. 毛歡,熊文彬,闕驥,王桂敏. 核電子學與探測技術. 2014(06)
[2]堆外探測器讀數(shù)與堆內功率分布的關系研究[J]. 周旭華,李富,韓松,王登營,顏見秋. 核電子學與探測技術. 2010(02)
[3]CARR核測量系統(tǒng)設計[J]. 張明葵,徐啟國,曾海,肖晨,金華晉,宋國良. 核動力工程. 2006(S2)
[4]101重水研究堆三十年的技術發(fā)展[J]. 張文惠. 原子能科學技術. 1988(05)
本文編號:32829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hkxlw/328295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