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潁河流域水循環(huán)影響要素演變特征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2-01-27 01:03
為了定量分析氣候變化和土地利用情況對流域水循環(huán)演變特征的影響,以災害多發(fā)地帶的沙潁河流域為研究區(qū),選取流域及周邊12個站點的逐日氣象數(shù)據(jù),以M-K檢驗方法為主,分析流域的趨勢性、突變性和周期性;同時,選取沙潁河流域3期的土地利用數(shù)據(jù),分析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演變過程。結果表明:①1961—2013年,沙潁河流域的年降水量表現(xiàn)為減—增—減的變化趨勢,年均氣溫呈減—增的變化趨勢,年潛在蒸散量為下降態(tài)勢;②年降水量在1982年發(fā)生突變,年均氣溫和年潛在蒸散量分別在2001年和1970年發(fā)生突變;③年降水量、年均氣溫以及年潛在蒸散量的演變周期分別以29、28、28 a為主;④沙潁河流域土地利用類型以耕地、城鄉(xiāng)、工礦、居民用地和林地為主,且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土地利用類型轉(zhuǎn)化主要發(fā)生在耕地與城鄉(xiāng)、工礦、居民用地之間,耕地面積逐期減少,城鄉(xiāng)、工礦、居民用地逐期增加。
【文章來源】: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41(02)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沙潁河流域氣象站點及水系分布
1961—2013年沙潁河流域各氣象要素的年際變化趨勢如圖2所示。由圖2(a)可知,沙潁河流域的年降水量呈不顯著的減—增—減的變化趨勢,分別在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后期發(fā)生轉(zhuǎn)折。在顯著性水平α=0.05下,統(tǒng)計量 |Ζ|=0.0728 ,小于Z0.05=0.225 0(Z0.05表示在α=0.05下對應的Z值統(tǒng)計量),說明流域年降水量整體變化趨勢不顯著。由圖2(b)可知,沙潁河流域的年均氣溫變化整體呈現(xiàn)出減—增的變化趨勢 (|Ζ|=3.2900>Ζ 0.05 = 0.2250 ) ,其中在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末期該年平均氣溫略有減少,自90年代初快速增加。從圖2(c)可看出,沙潁河流域的年潛在蒸散量表現(xiàn)為減少態(tài)勢,且變化趨勢非常顯著 (|Ζ|= 2.2600 >Ζ 0.05 =0.2250) ,在90年代中期發(fā)生轉(zhuǎn)折。3.1.2 突變性分析
沙潁河流域氣象要素的M-K檢驗結果如圖3所示,其中,UF為M-K突變檢驗中按時間正序計算出的統(tǒng)計量序列,UB為按時間逆序計算出的統(tǒng)計量序列。由圖3可知,沙潁河流域的年降水量的UF和UB曲線存在多個交點,根據(jù)兩曲線的交點及變化趨勢,可判斷出突變發(fā)生在1982年左右,但變化趨勢不顯著;年均氣溫的突變年份為2001年,并從2008年開始變化非常顯著;年潛在蒸散量的突變發(fā)生在1972年左右,且變化非常顯著。3.1.3 周期性分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滁州市城西試驗流域植被區(qū)土壤蒸發(fā)特性及其驅(qū)動要素研究[J]. 劉悅,鮑振鑫,金君良,劉艷麗,管曉祥,王婕,王國慶,賀瑞敏.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06)
[2]基于靜態(tài)和動態(tài)權重的流域水文模型集合預報方法對比[J]. 王婕,劉翠善,劉艷麗,鮑振鑫,宋明明,劉悅,王國慶.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06)
[3]近59年廣西氣象要素時空變化特征分析[J]. 莫崇勛,劉朋,朱新榮,阮俞理,楊云川,孫桂凱. 南水北調(diào)與水利科技. 2019(01)
[4]基于Mann-kendall法的嘉陵江流域降水量時空分布規(guī)律[J]. 符艷紅,謝世友,高潔. 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06)
[5]基于Mann-Kendall檢驗的王瑤水庫降水、徑流變化趨勢及突變分析[J]. 宋兵. 陜西水利. 2018(03)
[6]基于遙感和GIS的陜南地區(qū)近20年土地利用時空變化特征[J]. 王志杰,蘇嫄. 自然災害學報. 2017(06)
[7]基于三維Copula函數(shù)的沙潁河流域水文干旱頻率分析[J]. 馬建琴,和鵬飛,彭高輝,崔弼峰,劉蕾. 灌溉排水學報. 2017(09)
[8]沙潁河流域主要參數(shù)與自然地理特征[J]. 左其亭,羅增良,石永強,甘容,劉靜,陳豪. 水利水電技術. 2016(12)
[9]氣候變化下海河流域未來水資源演變趨勢[J]. 金君良,王國慶,劉翠善,劉艷麗,鮑振鑫.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05)
[10]GSFLOW在沙穎河流域地表水與地下水聯(lián)合模擬的應用[J]. 張多純,張幼寬. 水文地質(zhì)工程地質(zhì). 2015(02)
本文編號:3611453
【文章來源】: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41(02)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沙潁河流域氣象站點及水系分布
1961—2013年沙潁河流域各氣象要素的年際變化趨勢如圖2所示。由圖2(a)可知,沙潁河流域的年降水量呈不顯著的減—增—減的變化趨勢,分別在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后期發(fā)生轉(zhuǎn)折。在顯著性水平α=0.05下,統(tǒng)計量 |Ζ|=0.0728 ,小于Z0.05=0.225 0(Z0.05表示在α=0.05下對應的Z值統(tǒng)計量),說明流域年降水量整體變化趨勢不顯著。由圖2(b)可知,沙潁河流域的年均氣溫變化整體呈現(xiàn)出減—增的變化趨勢 (|Ζ|=3.2900>Ζ 0.05 = 0.2250 ) ,其中在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末期該年平均氣溫略有減少,自90年代初快速增加。從圖2(c)可看出,沙潁河流域的年潛在蒸散量表現(xiàn)為減少態(tài)勢,且變化趨勢非常顯著 (|Ζ|= 2.2600 >Ζ 0.05 =0.2250) ,在90年代中期發(fā)生轉(zhuǎn)折。3.1.2 突變性分析
沙潁河流域氣象要素的M-K檢驗結果如圖3所示,其中,UF為M-K突變檢驗中按時間正序計算出的統(tǒng)計量序列,UB為按時間逆序計算出的統(tǒng)計量序列。由圖3可知,沙潁河流域的年降水量的UF和UB曲線存在多個交點,根據(jù)兩曲線的交點及變化趨勢,可判斷出突變發(fā)生在1982年左右,但變化趨勢不顯著;年均氣溫的突變年份為2001年,并從2008年開始變化非常顯著;年潛在蒸散量的突變發(fā)生在1972年左右,且變化非常顯著。3.1.3 周期性分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滁州市城西試驗流域植被區(qū)土壤蒸發(fā)特性及其驅(qū)動要素研究[J]. 劉悅,鮑振鑫,金君良,劉艷麗,管曉祥,王婕,王國慶,賀瑞敏.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06)
[2]基于靜態(tài)和動態(tài)權重的流域水文模型集合預報方法對比[J]. 王婕,劉翠善,劉艷麗,鮑振鑫,宋明明,劉悅,王國慶.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06)
[3]近59年廣西氣象要素時空變化特征分析[J]. 莫崇勛,劉朋,朱新榮,阮俞理,楊云川,孫桂凱. 南水北調(diào)與水利科技. 2019(01)
[4]基于Mann-kendall法的嘉陵江流域降水量時空分布規(guī)律[J]. 符艷紅,謝世友,高潔. 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06)
[5]基于Mann-Kendall檢驗的王瑤水庫降水、徑流變化趨勢及突變分析[J]. 宋兵. 陜西水利. 2018(03)
[6]基于遙感和GIS的陜南地區(qū)近20年土地利用時空變化特征[J]. 王志杰,蘇嫄. 自然災害學報. 2017(06)
[7]基于三維Copula函數(shù)的沙潁河流域水文干旱頻率分析[J]. 馬建琴,和鵬飛,彭高輝,崔弼峰,劉蕾. 灌溉排水學報. 2017(09)
[8]沙潁河流域主要參數(shù)與自然地理特征[J]. 左其亭,羅增良,石永強,甘容,劉靜,陳豪. 水利水電技術. 2016(12)
[9]氣候變化下海河流域未來水資源演變趨勢[J]. 金君良,王國慶,劉翠善,劉艷麗,鮑振鑫.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05)
[10]GSFLOW在沙穎河流域地表水與地下水聯(lián)合模擬的應用[J]. 張多純,張幼寬. 水文地質(zhì)工程地質(zhì). 2015(02)
本文編號:36114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dqwllw/361145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