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對于冰川洪水的影響即冰情變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25 15:44
根據(jù)葉爾羌河流域過去50年的冰川洪水和氣候變化資料,研究該流域的溫度和降水的長期變化、冰川洪水的特征以及冰川、河流岸邊冰情的變化。研究結(jié)果表明:自1987年以來,流域溫度明顯升高,特別是在山區(qū),夏季和秋季顯著升高的溫度加速了冰川的融化速度,導致冰湖潰決。洪水突發(fā)的頻率有所增加,在1959年~1986年期間,冰湖潰決的頻率為0.4次/年,在1997年~2006年期間增加到0.7次/年。洪峰流量也表現(xiàn)出增加的趨勢,在1959年~2006年期間,共有7場洪水的洪峰流量超過4000 m3/s,其中3場發(fā)生在1997年之后。研究結(jié)果可為未來新疆內(nèi)陸河整治葉爾羌河蘇蓋提吐乎防洪工程的建設提供可參考的氣象和水文分析資料。
【文章來源】:陜西水利. 2020,(06)
【文章頁數(shù)】:3 頁
【部分圖文】:
1961年~2000年期間年平均溫度變化
圖1 1961年~2000年期間年平均溫度變化卡群站和塔什庫爾干站降水的年際變化見圖2,可以看出:平原的降水量比山區(qū)增加得多。突出點發(fā)生在1986年。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卡群站10年的年降水量有所增加,到90年代,年增量達到了85 mm左右,比80年代和60年代分別增加了25.23%和38.29%,這可歸因于夏季的氣溫變化。然而,在塔什庫爾干站,年降水量與1980年代相比沒有顯著變化,但春季降水量從1980年代的10.77 mm顯著增加到1990年代的19.55 mm。數(shù)據(jù)表明,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山區(qū)和近平原地區(qū)的降水量明顯增加,近平原地區(qū)大多在夏季,山區(qū)大多在春季。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1957—2015年葉爾羌河流域氣候變化特征及其徑流響應[J]. 張雪琪,滿蘇爾·沙比提,劉海濤,馬國飛. 干旱區(qū)研究. 2019(01)
[2]新疆喀什地區(qū)葉爾羌河中下游泥沙特性分析[J]. 李平. 黑龍江水利科技. 2013(07)
[3]葉爾羌河泥沙特征分析[J]. 王均. 黑龍江水利科技. 2013(05)
[4]新疆葉爾羌河冰川湖突發(fā)洪水研究[J]. 張祥松,李念杰,由希堯,王萬祥. 中國科學(B輯 化學 生命科學 地學). 1989(11)
博士論文
[1]全球半干旱地區(qū)冬季快速增溫的觀測研究[D]. 管曉丹.蘭州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608804
【文章來源】:陜西水利. 2020,(06)
【文章頁數(shù)】:3 頁
【部分圖文】:
1961年~2000年期間年平均溫度變化
圖1 1961年~2000年期間年平均溫度變化卡群站和塔什庫爾干站降水的年際變化見圖2,可以看出:平原的降水量比山區(qū)增加得多。突出點發(fā)生在1986年。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卡群站10年的年降水量有所增加,到90年代,年增量達到了85 mm左右,比80年代和60年代分別增加了25.23%和38.29%,這可歸因于夏季的氣溫變化。然而,在塔什庫爾干站,年降水量與1980年代相比沒有顯著變化,但春季降水量從1980年代的10.77 mm顯著增加到1990年代的19.55 mm。數(shù)據(jù)表明,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山區(qū)和近平原地區(qū)的降水量明顯增加,近平原地區(qū)大多在夏季,山區(qū)大多在春季。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1957—2015年葉爾羌河流域氣候變化特征及其徑流響應[J]. 張雪琪,滿蘇爾·沙比提,劉海濤,馬國飛. 干旱區(qū)研究. 2019(01)
[2]新疆喀什地區(qū)葉爾羌河中下游泥沙特性分析[J]. 李平. 黑龍江水利科技. 2013(07)
[3]葉爾羌河泥沙特征分析[J]. 王均. 黑龍江水利科技. 2013(05)
[4]新疆葉爾羌河冰川湖突發(fā)洪水研究[J]. 張祥松,李念杰,由希堯,王萬祥. 中國科學(B輯 化學 生命科學 地學). 1989(11)
博士論文
[1]全球半干旱地區(qū)冬季快速增溫的觀測研究[D]. 管曉丹.蘭州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6088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dqwllw/360880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