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海峽地震海洋學特征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11 02:56
地震海洋學是一種近些年發(fā)展起來的,利用多道地震勘探方法研究物理海洋相關現(xiàn)象與變化的新方法。國內外相關專家已經(jīng)利用該方法研究海洋鋒面、中尺度渦旋、內波、水體躍層等方面的物理海洋現(xiàn)象,并且得到較好的效果。研究海域多處于較大水深的挪威海域與日本海域,對于水深小于100m的淺海水域研究較少。渤海海峽是連接渤海與北黃海的重要區(qū)域,也是渤海重要的船務巷道,其中以老鐵山水道尤為重要,針對該海域水體的生成、變化特征研究,對該區(qū)域的洋流變化、水團交換、交通運輸乃至軍事戰(zhàn)略等都有重要影響。以渤海海峽老鐵山水道為研究海域,依據(jù)物理海洋特征,研究針對該海域的海洋水體地震采集系統(tǒng)參數(shù)、資料處理方法,以及反演效果等地震海洋學特征。以物理海洋學為基礎,分析海水速度、密度與溫度、鹽度、深度等海洋物理參數(shù)之間的關系,建立地震反射系數(shù)與各物理參數(shù)之間的定量關系。結合國際海水狀態(tài)方程,以Zoeppritze方程為基礎,重點研究各物理量對反射系數(shù)的貢獻量關系,總結該海域地震反射系數(shù)的變化范圍,確立海洋水體的弱反射地震波場特征。根據(jù)地震波場特征,對比不同采集參數(shù)間對淺海水體躍層反射的適用性,為確保高分辨高信噪比的采集效果,設計...
【文章來源】: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8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測線2mcs的地震疊加剖面,右下方為放大27倍的黑框中圖像,展示了海洋鋒面的地震特征
數(shù)據(jù)進行反演,獲得高分辨的溫度差剖面。圖 1-5 為 AVBT 采集數(shù)據(jù)對比。 2mcs 的地震疊加剖面,右下方為放大 27 倍的黑框中圖像,展面的地震特征[8]
Biescas 等[13]加的斯海灣采集的多道地震資料進行分析處理,成功提取水體中的中尺度漩渦的精細結構,其橫向分辨率達 10-15m。地震剖面上明橢圓形反射結構,即為中尺度渦旋結構。與該海域的溫鹽歷史數(shù)據(jù)基本吻合旋中心溫度、鹽度變化平緩,在反射剖面中表現(xiàn)為弱反射。而其外邊界呈現(xiàn)鹽差,在地震剖面上表現(xiàn)為強反射。說明地震剖面可以有效正確的刻畫渦旋結圖 1-6 為加迪斯灣的中尺度渦旋地震剖面。Pinherio[14]同樣在 Tagus 深海中地震海洋學方法獲得海水次表層測量數(shù)據(jù),海平面異常圖等也都得到很好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數(shù)模檢波器信號響應的時頻分析[J]. 尉佳,劉懷山,崔曉,于靜,邱燕. 工程地球物理學報. 2013(06)
[2]地震資料F-X域去噪方法研究[J]. 馬國俊,趙小春. 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 2013(19)
[3]海上二維拖纜地震參數(shù)選擇淺析[J]. 翟繼鋒,韋成龍,曾憲軍. 海洋信息. 2013(03)
[4]海水物性對地震反射系數(shù)的相對貢獻[J]. 董崇志,宋海斌,王東曉,黃興輝,拜陽. 地球物理學報. 2013(06)
[5]電火花震源激發(fā)的聲波頻譜分析[J]. 黃海,吳衡. 南海地質研究. 2012(00)
[6]地震弱反射信號地震響應特征分析[J]. 王慶華. 內江科技. 2013(03)
[7]海洋拖纜地震資料關鍵問題分析及處理對策[J]. 陳見偉,莊錫進,胡冰,王兆旗,張金陵.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2(27)
[8]南海深海物理過程與地質過程的關系探討[J]. 宋海斌. 熱帶海洋學報. 2012(03)
[9]局部頻率域SVD壓制隨機噪聲方法[J]. 劉志鵬,趙偉,陳小宏,朱振宇,郝振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02)
[10]隨機噪聲的多尺度多方向域壓制方法研究[J]. 劉偉,曹思遠,王征,車慧翠,孫文艷. 石油物探. 2011(03)
博士論文
[1]基于多尺度變換的圖像去噪及融合算法研究[D]. 劉玉淑.山東大學 2013
[2]基于海洋地震學的淺海水體特征研究[D]. 尹燕欣.中國海洋大學 2012
[3]海上地震數(shù)據(jù)多纜采集與記錄系統(tǒng)設計研究[D]. 馬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2
[4]海洋小多道地震高精度探測關鍵技術研究[D]. 邢磊.中國海洋大學 2012
[5]基于壓縮感知和稀疏表示的地震數(shù)據(jù)重建與去噪[D]. 唐剛.清華大學 2010
[6]南黃海中部隆起海相地層油氣地震勘探關鍵技術研究[D]. 吳志強.中國海洋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基于地質目標的觀測系統(tǒng)優(yōu)化設計方法研究[D]. 劉晨.中國海洋大學 2013
[2]基于稀疏變換的地震數(shù)據(jù)去噪方法研究[D]. 張博.浙江大學 2013
[3]高密度地震采集技術研究[D]. 劉二鵬.太原理工大學 2011
[4]黃海淺層多道高分辨率地震資料處理[D]. 陳業(yè)斗.中國海洋大學 2011
[5]近海淺層高分辨率多道地震采集與處理方法研究[D]. 郭磊.中國海洋大學 2010
[6]地震約束波阻抗反演及應用研究[D]. 董月昌.中國海洋大學 2009
[7]渤海冬、夏季溫鹽場結構及其海流特征分析[D]. 宋文鵬.中國海洋大學 2009
[8]灘淺海地震資料特征分析及噪音壓制技術研究[D]. 臧成印.成都理工大學 2009
[9]基于小波變換的地震信號去噪方法研究與應用[D]. 周懷來.成都理工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429651
【文章來源】: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8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測線2mcs的地震疊加剖面,右下方為放大27倍的黑框中圖像,展示了海洋鋒面的地震特征
數(shù)據(jù)進行反演,獲得高分辨的溫度差剖面。圖 1-5 為 AVBT 采集數(shù)據(jù)對比。 2mcs 的地震疊加剖面,右下方為放大 27 倍的黑框中圖像,展面的地震特征[8]
Biescas 等[13]加的斯海灣采集的多道地震資料進行分析處理,成功提取水體中的中尺度漩渦的精細結構,其橫向分辨率達 10-15m。地震剖面上明橢圓形反射結構,即為中尺度渦旋結構。與該海域的溫鹽歷史數(shù)據(jù)基本吻合旋中心溫度、鹽度變化平緩,在反射剖面中表現(xiàn)為弱反射。而其外邊界呈現(xiàn)鹽差,在地震剖面上表現(xiàn)為強反射。說明地震剖面可以有效正確的刻畫渦旋結圖 1-6 為加迪斯灣的中尺度渦旋地震剖面。Pinherio[14]同樣在 Tagus 深海中地震海洋學方法獲得海水次表層測量數(shù)據(jù),海平面異常圖等也都得到很好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數(shù)模檢波器信號響應的時頻分析[J]. 尉佳,劉懷山,崔曉,于靜,邱燕. 工程地球物理學報. 2013(06)
[2]地震資料F-X域去噪方法研究[J]. 馬國俊,趙小春. 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 2013(19)
[3]海上二維拖纜地震參數(shù)選擇淺析[J]. 翟繼鋒,韋成龍,曾憲軍. 海洋信息. 2013(03)
[4]海水物性對地震反射系數(shù)的相對貢獻[J]. 董崇志,宋海斌,王東曉,黃興輝,拜陽. 地球物理學報. 2013(06)
[5]電火花震源激發(fā)的聲波頻譜分析[J]. 黃海,吳衡. 南海地質研究. 2012(00)
[6]地震弱反射信號地震響應特征分析[J]. 王慶華. 內江科技. 2013(03)
[7]海洋拖纜地震資料關鍵問題分析及處理對策[J]. 陳見偉,莊錫進,胡冰,王兆旗,張金陵.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2(27)
[8]南海深海物理過程與地質過程的關系探討[J]. 宋海斌. 熱帶海洋學報. 2012(03)
[9]局部頻率域SVD壓制隨機噪聲方法[J]. 劉志鵬,趙偉,陳小宏,朱振宇,郝振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02)
[10]隨機噪聲的多尺度多方向域壓制方法研究[J]. 劉偉,曹思遠,王征,車慧翠,孫文艷. 石油物探. 2011(03)
博士論文
[1]基于多尺度變換的圖像去噪及融合算法研究[D]. 劉玉淑.山東大學 2013
[2]基于海洋地震學的淺海水體特征研究[D]. 尹燕欣.中國海洋大學 2012
[3]海上地震數(shù)據(jù)多纜采集與記錄系統(tǒng)設計研究[D]. 馬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2
[4]海洋小多道地震高精度探測關鍵技術研究[D]. 邢磊.中國海洋大學 2012
[5]基于壓縮感知和稀疏表示的地震數(shù)據(jù)重建與去噪[D]. 唐剛.清華大學 2010
[6]南黃海中部隆起海相地層油氣地震勘探關鍵技術研究[D]. 吳志強.中國海洋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基于地質目標的觀測系統(tǒng)優(yōu)化設計方法研究[D]. 劉晨.中國海洋大學 2013
[2]基于稀疏變換的地震數(shù)據(jù)去噪方法研究[D]. 張博.浙江大學 2013
[3]高密度地震采集技術研究[D]. 劉二鵬.太原理工大學 2011
[4]黃海淺層多道高分辨率地震資料處理[D]. 陳業(yè)斗.中國海洋大學 2011
[5]近海淺層高分辨率多道地震采集與處理方法研究[D]. 郭磊.中國海洋大學 2010
[6]地震約束波阻抗反演及應用研究[D]. 董月昌.中國海洋大學 2009
[7]渤海冬、夏季溫鹽場結構及其海流特征分析[D]. 宋文鵬.中國海洋大學 2009
[8]灘淺海地震資料特征分析及噪音壓制技術研究[D]. 臧成印.成都理工大學 2009
[9]基于小波變換的地震信號去噪方法研究與應用[D]. 周懷來.成都理工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4296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dqwllw/342965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