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離層對超長GNSS基線共視影響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9-06 22:25
針對電離層對遠距離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共視實時時間比對的影響,本文設計了三種電離層延遲減弱措施,分析不同電離層模型對GPS基線長度在100~3 000km節(jié)點的時間同步影響特征,并從實時性同步要求分析各種方法的優(yōu)缺點,提出了一種適用于實時時間比對的方法,基于實測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表明,該方法針對3 000km基線,同步精度可以達到2.5ns。
【文章來源】:北京測繪. 2020,34(12)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ALBH站三種不同的電離層模型延遲量隨時間變化圖
每組站間選擇了4顆共視衛(wèi)星來表示一天中不同時段的電離層延遲量的變化情況,距離比較近的站間觀測的共視衛(wèi)星數(shù)量比較多,同時跟蹤的時間也比較長(如圖2),距離比較遠的站間觀測的共同衛(wèi)星數(shù)量比較少,且跟蹤時間也比較短(如圖3)。圖3 VILL-ANKR三種不同模型的電離層延
圖2 TLSE-ZIMM三種不同模型的電離層延遲量由圖2、圖3知TLSE-ZIMM站間用廣播模型計算的電離層延遲與真實電離層延遲相差在0.1~0.7m之間,TEC模型計算的電離層與真實電離層的變化趨勢比廣播模型更好一些;VILL-ANKR站間31號衛(wèi)星廣播模型計算出的電離層延遲與真實電離層延遲量相差超過1m,最大的相差2 m,TEC模型計算出的電離層延遲與真實電離層相差在1 m以內(nèi)。整體來看,TEC模型計算出來的電離層延遲變化趨勢與真實電離層變化趨勢比較相似,而廣播模型的無論從趨勢還是從結果來看都比電離層格網(wǎng)模型差。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多項式的區(qū)域電離層建模精度分析與驗證[J]. 付偉,姚頑強,陳鵬,劉航. 北京測繪. 2018(10)
[2]基于抗差估計的Klobuchar-like電離層模型參數(shù)估計方法[J]. 劉宸,趙鶴,朱偉剛,劉長建,馮緒. 測繪工程. 2018(10)
[3]電離層延遲的區(qū)域CORS數(shù)據(jù)實時監(jiān)測[J]. 辛星,桂維振,崔有禎,熊歡歡. 測繪科學. 2018(04)
[4]常用電離層模型對單點定位精度的影響分析[J]. 胡海洋,鄒進貴,司加強. 北京測繪. 2017(S1)
[5]地基GNSS區(qū)域電離層延遲實時格網(wǎng)算法研究[J]. 王倩,章紅平,黃玲,李東俊.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2016(12)
[6]附有國際參考電離層約束的全球電離層模型[J]. 王成,王解先,段兵兵.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 2014(11)
[7]區(qū)域電離層TEC的變化研究[J]. 鞏巖,黨亞民. 北京測繪. 2010(01)
[8]單站GPS載波平滑偽距精密授時研究[J]. 張小紅,程世來,李星星,郭斐.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 2009(04)
[9]利用GPS雙頻載波相位單歷元解算電離層VTEC[J]. 林劍,吳云,周義炎,施順英,邢樂林.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2007(05)
[10]電離層延遲改正模型綜述[J]. 章紅平,平勁松,朱文耀,黃珹. 天文學進展. 2006(01)
碩士論文
[1]基于北斗GEO和IGSO衛(wèi)星的高精度共視時間傳遞[D]. 楊帆.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國家授時中心) 2013
本文編號:3388288
【文章來源】:北京測繪. 2020,34(12)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ALBH站三種不同的電離層模型延遲量隨時間變化圖
每組站間選擇了4顆共視衛(wèi)星來表示一天中不同時段的電離層延遲量的變化情況,距離比較近的站間觀測的共視衛(wèi)星數(shù)量比較多,同時跟蹤的時間也比較長(如圖2),距離比較遠的站間觀測的共同衛(wèi)星數(shù)量比較少,且跟蹤時間也比較短(如圖3)。圖3 VILL-ANKR三種不同模型的電離層延
圖2 TLSE-ZIMM三種不同模型的電離層延遲量由圖2、圖3知TLSE-ZIMM站間用廣播模型計算的電離層延遲與真實電離層延遲相差在0.1~0.7m之間,TEC模型計算的電離層與真實電離層的變化趨勢比廣播模型更好一些;VILL-ANKR站間31號衛(wèi)星廣播模型計算出的電離層延遲與真實電離層延遲量相差超過1m,最大的相差2 m,TEC模型計算出的電離層延遲與真實電離層相差在1 m以內(nèi)。整體來看,TEC模型計算出來的電離層延遲變化趨勢與真實電離層變化趨勢比較相似,而廣播模型的無論從趨勢還是從結果來看都比電離層格網(wǎng)模型差。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多項式的區(qū)域電離層建模精度分析與驗證[J]. 付偉,姚頑強,陳鵬,劉航. 北京測繪. 2018(10)
[2]基于抗差估計的Klobuchar-like電離層模型參數(shù)估計方法[J]. 劉宸,趙鶴,朱偉剛,劉長建,馮緒. 測繪工程. 2018(10)
[3]電離層延遲的區(qū)域CORS數(shù)據(jù)實時監(jiān)測[J]. 辛星,桂維振,崔有禎,熊歡歡. 測繪科學. 2018(04)
[4]常用電離層模型對單點定位精度的影響分析[J]. 胡海洋,鄒進貴,司加強. 北京測繪. 2017(S1)
[5]地基GNSS區(qū)域電離層延遲實時格網(wǎng)算法研究[J]. 王倩,章紅平,黃玲,李東俊.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2016(12)
[6]附有國際參考電離層約束的全球電離層模型[J]. 王成,王解先,段兵兵.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 2014(11)
[7]區(qū)域電離層TEC的變化研究[J]. 鞏巖,黨亞民. 北京測繪. 2010(01)
[8]單站GPS載波平滑偽距精密授時研究[J]. 張小紅,程世來,李星星,郭斐.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 2009(04)
[9]利用GPS雙頻載波相位單歷元解算電離層VTEC[J]. 林劍,吳云,周義炎,施順英,邢樂林.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2007(05)
[10]電離層延遲改正模型綜述[J]. 章紅平,平勁松,朱文耀,黃珹. 天文學進展. 2006(01)
碩士論文
[1]基于北斗GEO和IGSO衛(wèi)星的高精度共視時間傳遞[D]. 楊帆.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國家授時中心) 2013
本文編號:33882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dqwllw/338828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