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熟性芥藍品種品質(zhì)形成及活性氧代謝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2-06 13:08
本文以“夏翠芥藍”(早熟)、“秋盛芥藍”(中熟)和“遲花芥藍”(晚熟)三個不同熟性芥藍品種為材料,采用水培方式栽培,分別在植株花芽分化前、花芽分化期、花芽分化后、現(xiàn)蕾期、采收期和開花期取樣,研究了不同熟性芥藍品種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的品質(zhì)形成與活性氧代謝規(guī)律;并以晚熟品種為材料,研究了芥藍不同器官和不同部位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與活性氧代謝特性。研究結(jié)果表明:1、不同熟性芥藍品種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變化趨勢相似,但變化幅度有所不同,都呈現(xiàn)出升-降-升-降-升的趨勢,在花芽分化后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較低,而在現(xiàn)蕾期最高,以早熟品種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中熟品種略低于早熟品種,而晚熟品種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不同熟性芥藍品種在花芽分化前的游離氨基酸含量快速升高,花芽分化期達到高峰,花芽分化后快速下降,但早熟品種花芽分化后到采收期一直下降,而中、晚熟品種在花芽分化后游離氨基酸含量則逐漸回升,于現(xiàn)蕾期達到小高峰后又快速下降。以中熟品種在不同生長期的游離氨基酸含量較高,早熟品種次之,而晚熟品種最低。2、除了晚熟品種在采收期Vc含量有所下降外,從花芽分化前到采收期不同熟性芥藍品種的Vc含量均逐漸提高。...
【文章頁數(shù)】:59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英文縮略詞
1 前言
1.1 芥藍生長發(fā)育特性的研究進展
1.2 影響芥藍品質(zhì)形成的因素
1.2.1 溫度對芥藍品質(zhì)的影響
1.2.2 光對芥藍品質(zhì)的影響
1.2.3 水分對芥藍品質(zhì)的影響
1.2.4 礦質(zhì)元素對芥藍品質(zhì)的影響
1.3 芥藍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品質(zhì)形成的研究進展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2 材料與方法
2.1 試驗材料
2.2 試驗方法
2.3 營養(yǎng)液管理
2.4 各項指標的測定方法
2.4.1 品質(zhì)指標的測定
2.4.1.1 維生素C(Vc)含量的測定
2.4.1.2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測定
2.4.1.3 游離氨基酸含量的測定
2.4.1.4 硝酸鹽含量的測定
2.4.1.5 亞硝酸鹽含量的測定
2.4.1.6 糖類含量的測定
2.4.1.7 硫苷含量的測定
2.4.2 糖代謝酶活性的測定
2.4.2.1 中性轉(zhuǎn)化酶(NI)活性的測定
2.4.2.2 酸性轉(zhuǎn)化酶(AI)活性的測定
2.4.2.3 蔗糖合成酶(SS)活性的測定
2.4.2.4 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的測定
2.4.3 活性氧代謝指標的測定
2.4.3.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測定
2.4.3.2 過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測定
2.4.3.3 過氧化氫酶(CAT)活性的測定
2.4.3.4 丙二醛(MDA)含量的測定
2.4.3.5 游離脯氨酸(Pro)含量的測定
2.5 統(tǒng)計分析方法
3 結(jié)果與分析
3.1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生長發(fā)育過程的品質(zhì)形成和活性氧代謝
3.1.1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生長發(fā)育過程的品質(zhì)形成規(guī)律
3.1.1.1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可溶性蛋白含量的變化
3.1.1.2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游離氨基酸含量的變化
3.1.1.3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Vc含量的變化
3.1.1.4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硝酸鹽含量的變化
3.1.1.5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亞硝酸鹽含量的變化
3.1.1.6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可溶性糖含量的變化
3.1.1.7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果糖含量的變化
3.1.1.8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蔗糖含量的變化
3.1.1.9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硫苷含量的變化
3.1.2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生長發(fā)育過程的糖代謝酶活性變化
3.1.2.1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NI活性的變化
3.1.2.2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AI活性的變化
3.1.2.3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SS活性的變化
3.1.2.4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的SPS活性的變化
3.1.3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生長發(fā)育過程的活性氧代謝變化
3.1.3.1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SOD活性的變化
3.1.3.2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POD活性的變化
3.1.3.3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CAT活性的變化
3.1.3.4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Pro含量的變化
3.1.3.5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MDA含量的變化
3.2 芥藍不同器官的品質(zhì)和活性氧代謝變化
3.2.1 芥藍不同器官的品質(zhì)
3.2.1.1 芥藍不同器官可溶性蛋白含量的變化
3.2.1.2 芥藍不同器官游離氨基酸含量的變化
3.2.1.3 芥藍不同器官維生素Vc含量的變化
3.2.1.4 芥藍不同器官硝酸鹽含量的變化
3.2.1.5 芥藍不同器官亞硝酸鹽含量的變化
3.2.1.6 芥藍不同器官可溶性糖含量的變化
3.2.1.7 芥藍不同器官果糖含量的變化
3.2.1.8 芥藍不同器官蔗糖含量的變化
3.2.1.9 芥藍不同器官硫苷含量的變化
3.2.2 芥藍不同器官的活性氧代謝
3.2.2.1 芥藍不同器官SOD活性的變化
3.2.2.2 芥藍不同器官POD活性的變化
3.2.2.3 芥藍不同器官CAT活性的變化
3.2.2.4 芥藍不同器官Pro含量的變化
3.2.2.5 芥藍不同器官MDA含量的變化
4 討論
4.1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與品質(zhì)形成、活性氧代謝的關(guān)系
4.1.1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與品質(zhì)形成的關(guān)系
4.1.2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與糖代謝的關(guān)系
4.1.3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與活性氧代謝的關(guān)系
4.2 芥藍不同器官與品質(zhì)、活性氧代謝的關(guān)系
4.2.1 芥藍不同器官與品質(zhì)的關(guān)系
4.2.2 芥藍不同器官與活性氧代謝的關(guān)系
5 結(jié)論
致謝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3736056
【文章頁數(shù)】:59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英文縮略詞
1 前言
1.1 芥藍生長發(fā)育特性的研究進展
1.2 影響芥藍品質(zhì)形成的因素
1.2.1 溫度對芥藍品質(zhì)的影響
1.2.2 光對芥藍品質(zhì)的影響
1.2.3 水分對芥藍品質(zhì)的影響
1.2.4 礦質(zhì)元素對芥藍品質(zhì)的影響
1.3 芥藍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品質(zhì)形成的研究進展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2 材料與方法
2.1 試驗材料
2.2 試驗方法
2.3 營養(yǎng)液管理
2.4 各項指標的測定方法
2.4.1 品質(zhì)指標的測定
2.4.1.1 維生素C(Vc)含量的測定
2.4.1.2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測定
2.4.1.3 游離氨基酸含量的測定
2.4.1.4 硝酸鹽含量的測定
2.4.1.5 亞硝酸鹽含量的測定
2.4.1.6 糖類含量的測定
2.4.1.7 硫苷含量的測定
2.4.2 糖代謝酶活性的測定
2.4.2.1 中性轉(zhuǎn)化酶(NI)活性的測定
2.4.2.2 酸性轉(zhuǎn)化酶(AI)活性的測定
2.4.2.3 蔗糖合成酶(SS)活性的測定
2.4.2.4 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的測定
2.4.3 活性氧代謝指標的測定
2.4.3.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測定
2.4.3.2 過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測定
2.4.3.3 過氧化氫酶(CAT)活性的測定
2.4.3.4 丙二醛(MDA)含量的測定
2.4.3.5 游離脯氨酸(Pro)含量的測定
2.5 統(tǒng)計分析方法
3 結(jié)果與分析
3.1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生長發(fā)育過程的品質(zhì)形成和活性氧代謝
3.1.1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生長發(fā)育過程的品質(zhì)形成規(guī)律
3.1.1.1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可溶性蛋白含量的變化
3.1.1.2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游離氨基酸含量的變化
3.1.1.3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Vc含量的變化
3.1.1.4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硝酸鹽含量的變化
3.1.1.5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亞硝酸鹽含量的變化
3.1.1.6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可溶性糖含量的變化
3.1.1.7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果糖含量的變化
3.1.1.8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蔗糖含量的變化
3.1.1.9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硫苷含量的變化
3.1.2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生長發(fā)育過程的糖代謝酶活性變化
3.1.2.1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NI活性的變化
3.1.2.2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AI活性的變化
3.1.2.3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SS活性的變化
3.1.2.4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的SPS活性的變化
3.1.3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生長發(fā)育過程的活性氧代謝變化
3.1.3.1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SOD活性的變化
3.1.3.2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POD活性的變化
3.1.3.3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CAT活性的變化
3.1.3.4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Pro含量的變化
3.1.3.5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MDA含量的變化
3.2 芥藍不同器官的品質(zhì)和活性氧代謝變化
3.2.1 芥藍不同器官的品質(zhì)
3.2.1.1 芥藍不同器官可溶性蛋白含量的變化
3.2.1.2 芥藍不同器官游離氨基酸含量的變化
3.2.1.3 芥藍不同器官維生素Vc含量的變化
3.2.1.4 芥藍不同器官硝酸鹽含量的變化
3.2.1.5 芥藍不同器官亞硝酸鹽含量的變化
3.2.1.6 芥藍不同器官可溶性糖含量的變化
3.2.1.7 芥藍不同器官果糖含量的變化
3.2.1.8 芥藍不同器官蔗糖含量的變化
3.2.1.9 芥藍不同器官硫苷含量的變化
3.2.2 芥藍不同器官的活性氧代謝
3.2.2.1 芥藍不同器官SOD活性的變化
3.2.2.2 芥藍不同器官POD活性的變化
3.2.2.3 芥藍不同器官CAT活性的變化
3.2.2.4 芥藍不同器官Pro含量的變化
3.2.2.5 芥藍不同器官MDA含量的變化
4 討論
4.1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與品質(zhì)形成、活性氧代謝的關(guān)系
4.1.1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與品質(zhì)形成的關(guān)系
4.1.2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與糖代謝的關(guān)系
4.1.3 不同熟性芥藍品種與活性氧代謝的關(guān)系
4.2 芥藍不同器官與品質(zhì)、活性氧代謝的關(guān)系
4.2.1 芥藍不同器官與品質(zhì)的關(guān)系
4.2.2 芥藍不同器官與活性氧代謝的關(guān)系
5 結(jié)論
致謝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37360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yylw/373605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