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素條件下番茄弱致病青枯雷爾氏菌對強致病青枯雷爾氏菌的抑菌圈試驗
發(fā)布時間:2021-07-03 00:38
用無致病力青枯菌防治番茄青枯病是一種可取的生物防治手段,但在研究無致病力細菌培養(yǎng)條件方面仍采用單因素討論生長條件,忽略了多因素條件下各因素間的互作效應。為了探討互作效應以及培養(yǎng)條件對無致病力青枯菌抑制強致病力青枯菌的影響,本試驗利用疑似青枯菌發(fā)病番茄植株為材料,先對菌株進行驗證,然后采用多因素研究法,探索青枯菌生長繁殖的最佳培養(yǎng)條件以及弱致病力青枯菌對強致病力青枯菌抑制能力最強時的培養(yǎng)條件,結果為:1、對疑似菌株進行TZC培養(yǎng),菌株呈現為邊緣白色,中央紅色,菌落粘液較多使菌群顏色呈現粉紅色,且流動性很強;對疑似菌株鏡檢,疑似菌株呈現桿狀;對疑似菌株接種番茄幼苗,番茄幼苗表現為先頂部葉片萎焉,然后下部葉片萎焉,最后中部葉片萎焉,傍晚以后恢復正常,連續(xù)幾天后不再恢復;因而確定疑似菌株為強致病力青枯菌。2、三因素互作條件下,弱致病力青枯菌達到最大濃度時的溫度為35℃、pH=6、取樣時間點為48h;因而弱致病力青枯菌最佳生長繁殖的條件為35℃、pH=6和培養(yǎng)時間48h。3、只關注單一素時,弱致病力青枯菌對強致病青枯菌抑制能力最強(抑菌圈最大)時的最佳培養(yǎng)條件為溫度35℃、pH=6和取樣時間點4...
【文章來源】:四川農業(yè)大學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TZC培養(yǎng)基上的強致病青枯蘭?
呈紅色或粉紅色一致,初步認定待測菌為疑似青枯雷爾氏菌。??1.2菌體形態(tài)??從圖2可知,顯微成像下菌體形態(tài)呈近桿狀與青枯菌顯微成像結果一致。??1.3接種驗證??表1疑似青枯菌接種后的發(fā)病情況??Table?1.Tomatoes?incidence?rate?after?inoculated?of?suspected?bacterial?wilt?? ̄?接種后時間(d)?3?4?5?6?...?20?20天萎黨率(各30添r??實驗組萎薦數量(株)7?10?11?11...?12?40%??對照姐萎慕數量(株)0?0?0?0...?0?0??將疑似青枯雷爾氏菌接種到番茄植株上,在第H天時番茄植株開始出現萎焉,??連續(xù)觀測四天,萎焉植株逐漸增多;對萎焉的植株進行追蹤觀察(圖3,圖4和??圖5),植株表現為:先頂部葉片萎焉,然后下部葉片萎焉,最后中部葉片萎焉,??傍晚W后恢復正常,連續(xù)幾天后不再恢復。疑似菌株接種到蒂茄植株上的表現與??常規(guī)表型判斷青枯菌(先是頂葉萎薦下垂,然后下部葉片調萎,最后中部葉片調??萎
圖3梭種疑似閒株前?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番茄青枯病的發(fā)生與防治[J]. 趙從新,鄭宇峰,王順黨. 云南農業(yè)科技. 2009(S2)
[2]防治青枯。ń敛。┑纳镛r藥——青枯停[J]. 黃世群,丁佶,石萬成. 四川農業(yè)科技. 2008(03)
[3]田陽縣番茄青枯病發(fā)生及防治對策[J]. 李桂艷,黃孟西,韋放,羅加松,黃艷春,郭頂. 長江蔬菜. 2007(10)
[4]青枯雷爾氏菌在植株體內分布及其致病力的異質性研究[J]. 劉波,朱育菁,林抗美,肖榮鳳,葛慈斌,藍江林,冒乃和.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07(07)
[5]植物細菌性青枯病的研究進展[J]. 李彩華,靳學慧. 中國科技信息. 2005(23)
[6]氨基寡糖素對番茄青枯病防治作用[J]. 孔德英,肖崇剛. 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03)
[7]芽孢桿菌在促進番茄生長和控制青枯病上的比較優(yōu)勢(英文)[J]. 蘇阿德,謝關林,李斌,Coosemans,劉波. 浙江大學學報(農業(yè)與生命科學版). 2004(06)
[8]番茄青枯病病菌無致病力菌株的分離和控病研究[J]. 王羽,肖崇剛. 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04)
[9]生防菌株2P24與CPF-10的鑒定及其生防相關性狀的初步分析[J]. 魏海雷,王燁,張力群,唐文華. 植物病理學報. 2004(01)
[10]不同質地土壤抑病性和微生物特征[J]. 蔡燕飛,廖宗文,羅潔,李鋒. 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03(05)
碩士論文
[1]青枯菌培養(yǎng)特性及廣藿香抗病性鑒定方法的研究[D]. 劉星.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2009
[2]水培番茄青枯病發(fā)生條件及防治研究[D]. 王震.華中農業(yè)大學 2008
[3]無致病力青枯病病菌對番茄青枯病的控病研究[D]. 王羽.西南農業(yè)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261503
【文章來源】:四川農業(yè)大學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TZC培養(yǎng)基上的強致病青枯蘭?
呈紅色或粉紅色一致,初步認定待測菌為疑似青枯雷爾氏菌。??1.2菌體形態(tài)??從圖2可知,顯微成像下菌體形態(tài)呈近桿狀與青枯菌顯微成像結果一致。??1.3接種驗證??表1疑似青枯菌接種后的發(fā)病情況??Table?1.Tomatoes?incidence?rate?after?inoculated?of?suspected?bacterial?wilt?? ̄?接種后時間(d)?3?4?5?6?...?20?20天萎黨率(各30添r??實驗組萎薦數量(株)7?10?11?11...?12?40%??對照姐萎慕數量(株)0?0?0?0...?0?0??將疑似青枯雷爾氏菌接種到番茄植株上,在第H天時番茄植株開始出現萎焉,??連續(xù)觀測四天,萎焉植株逐漸增多;對萎焉的植株進行追蹤觀察(圖3,圖4和??圖5),植株表現為:先頂部葉片萎焉,然后下部葉片萎焉,最后中部葉片萎焉,??傍晚W后恢復正常,連續(xù)幾天后不再恢復。疑似菌株接種到蒂茄植株上的表現與??常規(guī)表型判斷青枯菌(先是頂葉萎薦下垂,然后下部葉片調萎,最后中部葉片調??萎
圖3梭種疑似閒株前?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番茄青枯病的發(fā)生與防治[J]. 趙從新,鄭宇峰,王順黨. 云南農業(yè)科技. 2009(S2)
[2]防治青枯。ń敛。┑纳镛r藥——青枯停[J]. 黃世群,丁佶,石萬成. 四川農業(yè)科技. 2008(03)
[3]田陽縣番茄青枯病發(fā)生及防治對策[J]. 李桂艷,黃孟西,韋放,羅加松,黃艷春,郭頂. 長江蔬菜. 2007(10)
[4]青枯雷爾氏菌在植株體內分布及其致病力的異質性研究[J]. 劉波,朱育菁,林抗美,肖榮鳳,葛慈斌,藍江林,冒乃和.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07(07)
[5]植物細菌性青枯病的研究進展[J]. 李彩華,靳學慧. 中國科技信息. 2005(23)
[6]氨基寡糖素對番茄青枯病防治作用[J]. 孔德英,肖崇剛. 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03)
[7]芽孢桿菌在促進番茄生長和控制青枯病上的比較優(yōu)勢(英文)[J]. 蘇阿德,謝關林,李斌,Coosemans,劉波. 浙江大學學報(農業(yè)與生命科學版). 2004(06)
[8]番茄青枯病病菌無致病力菌株的分離和控病研究[J]. 王羽,肖崇剛. 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04)
[9]生防菌株2P24與CPF-10的鑒定及其生防相關性狀的初步分析[J]. 魏海雷,王燁,張力群,唐文華. 植物病理學報. 2004(01)
[10]不同質地土壤抑病性和微生物特征[J]. 蔡燕飛,廖宗文,羅潔,李鋒. 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03(05)
碩士論文
[1]青枯菌培養(yǎng)特性及廣藿香抗病性鑒定方法的研究[D]. 劉星.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2009
[2]水培番茄青枯病發(fā)生條件及防治研究[D]. 王震.華中農業(yè)大學 2008
[3]無致病力青枯病病菌對番茄青枯病的控病研究[D]. 王羽.西南農業(yè)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2615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yylw/326150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