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楊梅(Myrica rubra)是重要的亞熱帶特產水果,截止目前浙江省栽培面積130余萬畝,產值位居我省各類水果之首。楊梅凋萎病是由異色擬盤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versicolor)和小孢擬盤多毛孢菌(P.microspora)引起的系統(tǒng)性病害,發(fā)病枝梢逐年增加,最終導致整株死亡,現(xiàn)有主栽品種'東魁'(Dongkui,DK)對病害高度敏感,嚴重制約了楊梅產業(yè)的發(fā)展。綜合防控病害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費時費力,推廣抗病品種是最有效可行的方法。我團隊培育的'早佳'楊梅高抗凋萎病,明確該品種的抗病機制有利于該品種推廣及品種改良。本文通過對'早佳'楊梅和'東魁'楊梅的擬盤多毛孢菌的侵染過程、寄主病原互作基因轉錄差異以及防衛(wèi)因子活性變化進行了系統(tǒng)性的研究,以闡明'早佳'楊梅(Zaojia,ZJ)對凋萎病的抗性機理。研究結果如下:1.凋萎病菌侵染抗、感楊梅的過程差異明顯?、感楊梅接種凋萎病菌后,冷凍掃描電鏡觀察發(fā)現(xiàn),異色擬盤多毛孢菌侵染ZJ的枝條6 h后分生孢子出現(xiàn)萎縮,整根菌絲干癟,且末端縊縮嚴重,未繼續(xù)延伸侵入植物細胞:相反DK的枝條上分生孢子飽滿,菌絲生長正常,且頂端膨大,有繼續(xù)向植物細胞內延伸的趨勢;石蠟包埋接種凋萎病菌的楊梅枝條并制作切片,顯微鏡觀察發(fā)現(xiàn),接種48、72 h后的ZJ枝條橫切面木質部細胞完整,而DK出現(xiàn)明顯的破損。2.凋萎病菌侵染抗、感楊梅的轉錄組差異?、感楊梅接種凋萎病菌后,利用轉錄組測序篩選差異基因,利用熒光定量PCR技術對差異基因進行驗證。結果顯示:在病原菌未侵染時,MKK4和WRKY40基因以及調控赤霉素通路的GA2ox7、KAO1、KAO2、RGA和KS基因在ZJ的葉片中的表達量要顯著高于感病品種DK的葉片,而GA2ox1和KS基因在ZJ的枝條中的表達量要顯著高于DK的枝條,其它的檢測基因在兩個品種中的表達量差異不顯著,說明MKK4、WRKY40等8個基因在ZJ中對病害的基礎抗性強于DK。病原菌侵染后,ZJ中MKK4和transcription factorTGA4等18個檢測基因以及調控赤霉素通路的CPS和GA2ox1等15個檢測基因表達量相比0 h都有顯著提高,這說明MKK4和transcription factor TGA4等18個基因以及赤霉素信號通路的CPS和GA2ox1等15個基因都參與了楊梅對凋萎病菌的抗性誘導。此外,ZJ與DK相比,ZJ葉片中WRKY40,GA2ox7等共7個基因相對表達量在檢測時間內大部分時間點高于DK葉片,而且MADS-box protein、GA2ox7等共15個基因表達量在ZJ中先達到峰值;在枝條中,SBP、GA20ox1等共24個基因的表達量在ZJ中先達到峰值,這些基因可能決定了 ZJ高抗凋萎病。3.凋萎病菌侵染抗、感楊梅的防衛(wèi)因子活性差異。ZJ和DK的葉片和枝條的過氧化氫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過氧化物酶(Polyphenol oxidase,POD)、脯氨酸(Proline,PRO)和抗壞血酸過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在接種后不同時間內的活性水平表現(xiàn)出不同的變化趨勢且在大部分的時間段高于初始水平,說明ZJ和DK均能夠在病原菌誘導下產生防衛(wèi)反應。比較發(fā)現(xiàn),ZJ枝條的活性氧清除酶SOD、CAT、POD、PRO的活性水平在大多數(shù)時間段高于DK,這說明ZJ枝條內擁有更強的活性氧清除能力,這可能是ZJ抗病性強于DK的原因。同時發(fā)現(xiàn),ZJ葉片內在檢測時間內大多數(shù)時間點CAT、POD和PAL酶活性要高于DK,這說明CAT、POD和PAL酶同樣參與了 ZJ葉片的防衛(wèi)反應。
【圖文】:
孢子在載玻片和硬塑料的萌發(fā)速度相似,10邋h后分生孢子開始萌發(fā)。研宄發(fā)現(xiàn),小孢逡逑擬盤多毛孢菌分生孢子基部細胞先膨大,芽管從基部細胞的豎直方向或者基部倒數(shù)第逡逑二個細胞側面長出,這些與異色擬盤多毛孢菌分生孢子萌發(fā)存在差異(圖2.1,圖2.2)。逡逑13逡逑

3.2侵染結構觀察逡逑在冷凍掃描電鏡下觀察,異色擬盤多毛孢菌侵染早佳楊梅枝條6h后分生孢子形逡逑態(tài)出現(xiàn)萎縮現(xiàn)象(圖2.3-a),菌絲干癟,末端出現(xiàn)萎縮,不繼續(xù)延伸(圖2.3-c),,而逡逑其在侵染東魁楊梅枝條6邋h后分生孢子形態(tài)飽滿,前端膨大(圖2.3-b),菌絲生長正逡逑常,并有向組織細胞內延伸的趨勢(圖2.3-d)。逡逑15逡逑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S436.6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任海英;戚行江;梁森苗;鄭錫良;張振蘭;;環(huán)境因子對楊梅凋萎病菌分生孢子萌發(fā)及侵染的影響[J];果樹學報;2015年03期
2 張振蘭;朱瀟婷;任海英;戚行江;鄭錫良;梁森苗;顏麗菊;;楊梅種質資源對凋萎病抗性評價[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4年10期
3 肖紅利;孔志強;包郁明;趙鳳軒;柳少燕;李蕾;陳捷胤;戴小楓;;大麗輪枝菌侵染抗感棉種的組織學過程觀察[J];植物病理學報;2014年03期
4 張曉玉;張溫典;田蘭;鞏校東;張運峰;谷守芹;范永山;;不同毒性玉米大斑病菌侵染對感病玉米葉片PAL活性的影響[J];玉米科學;2014年01期
5 任海英;李崗;戚行江;韋繼光;梁森苗;鄭錫良;顏麗菊;朱瀟婷;;楊梅凋萎病菌異色擬盤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的生物學特性研究(英文)[J];浙江農業(yè)學報;2013年06期
6 胡美姣;楊波;李敏;楊冬平;蒲金基;張正科;高兆銀;;海南芒果果腐病病原菌鑒定及其生物學特性研究[J];熱帶作物學報;2013年08期
7 任海英;戚行江;陳安良;鄭錫良;梁森苗;顏麗菊;王繼燦;李崗;;十種殺菌劑對楊梅凋萎病的藥效評價[J];果樹學報;2013年05期
8 趙秀娟;唐鑫;程蛟文;李衛(wèi)鵬;譚澍;胡開林;;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變化與苦瓜抗枯萎病的關系[J];華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3年03期
9 羅丹;張喜春;田碩;;低溫脅迫對番茄幼苗脯氨酸積累及其代謝關鍵酶活性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3年16期
10 鄺瑞彬;李春雨;楊靜;魏岳榮;楊喬松;胡春華;盛鷗;易干軍;;抗感枯萎病香蕉的細胞結構抗性研究[J];分子植物育種;2013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沈萬芳;油茶炭疽病發(fā)生與林分和氣候因素的關系及葉片結構抗病機理的研究[D];安徽農業(yè)大學;2008年
2 王玲平;黃瓜感染枯萎病菌后生理生化變化及其與抗病性關系的研究[D];山西農業(yè)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
26127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yylw/2612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