繸鳚(Azuma emmnion)生物學特性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3-24 22:25
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逐月在大連市旅順口區(qū)采集新鮮繸鳚樣本,根據(jù)常規(guī)的生物學的研究方法,對其形態(tài)結構、年齡、生長和繁殖等內容進行了分析,并對結果進行了討論,主要的研究成果為:繸鳚(Azuma emmnion),隸屬于鱸形目(Perciformes),線鳚科(Stichaeidae),繸鳚屬(Azuma)。其體型狹長且側扁,體色有橙色、橘紅和淺棕等色。較寬大的圓形胸鰭以及較長的背鰭和臀鰭,這些生理特征可以幫助其迅速捕捉食物。繸鳚的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腸組成,肝胰臟和膽囊組成了消化腺。繸鳚的胃為卜字型,屬于雜食性魚類。繸鳚優(yōu)勢個體體長主要集中在1327 cm,占漁獲物的89.41%;200 g以下的個體占漁獲物的86.47%。采集的繸鳚樣品共分8個年齡組,其中優(yōu)勢年齡組為24齡,共占漁獲物的78.11%;體長與脊椎骨輪徑為線性關系,且雌雄個體之間無顯著性差異,表達式為L=122.1R+4.576(R2=0.977,N=338);體長與體重的冪函數(shù)關系式在雌雄個體之間也無顯著性差異,其表達式為W=0.008L3....
【文章頁數(shù)】: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獻綜述
1.1 魚類的外形特征
1.2 魚類的食性
1.3 魚類的年齡與生長
1.3.1 年齡鑒定材料的選擇
1.3.2 魚類的生長分析
1.4 魚類的繁殖
1.4.1 性腺發(fā)育分期
1.4.2 性成熟特征
1.4.3 繁殖期和產(chǎn)卵類型
1.4.4 繁殖力和卵徑
1.4.5 性腺成熟的營養(yǎng)來源
1.5 繸鳚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6 研究目的和意義
第二章 繸鳚的外形特征、內部消化系統(tǒng)及食性的研究
2.1 材料與方法
2.1.1 試驗材料
2.1.2 試驗方法
2.1.3 數(shù)據(jù)處理
2.2 結果
2.2.1 外部形態(tài)特征
2.2.2 可量和可比性狀
2.2.3 可數(shù)性狀
2.2.4 消化系統(tǒng)結構
2.3 討論
2.3.1 繸鳚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
2.3.2 繸鳚的消化體統(tǒng)結構與食性
第三章 繸鳚的年齡與生長
3.1 材料與方法
3.1.1 試驗材料
3.1.2 樣本處理
3.1.3 年齡鑒定方法
3.1.4 數(shù)據(jù)處理
3.2 結果
3.2.1 鑒定材料及年輪特征
3.2.2 體長、體重和年齡分布
3.2.3 體長和輪徑的關系
3.2.4 生長退算
3.2.5 體長和體重的關系
3.2.6 生長方程
3.2.7 生長指數(shù)
3.3 討論
3.3.1 年齡鑒定材料的選擇
3.3.2 繸鳚的生長特點
3.3.3 資源保護
第四章 繸鳚的繁殖生物學特性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試驗材料
4.1.2 試驗方法
4.1.3 數(shù)據(jù)處理
4.2 結果
4.2.1 性別和性征
4.2.2 性腺發(fā)育分期
4.2.3 性成熟年齡和個體大小分布
4.2.4 個體繁殖力和生物學指標
4.2.5 個體繁殖力和生物學指標的相關分析
4.2.6 繸鳚雌雄個體性腺指數(shù)
4.2.7 肝胰臟和肌肉的生化組成分析
4.3 討論
4.3.1 繸鳚的個體繁殖力
4.3.2 繸鳚個體繁殖力與生物學指標的關系
4.3.3 肝臟和肌肉的生化組成
結論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目錄
致謝
本文編號:3938112
【文章頁數(shù)】: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獻綜述
1.1 魚類的外形特征
1.2 魚類的食性
1.3 魚類的年齡與生長
1.3.1 年齡鑒定材料的選擇
1.3.2 魚類的生長分析
1.4 魚類的繁殖
1.4.1 性腺發(fā)育分期
1.4.2 性成熟特征
1.4.3 繁殖期和產(chǎn)卵類型
1.4.4 繁殖力和卵徑
1.4.5 性腺成熟的營養(yǎng)來源
1.5 繸鳚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6 研究目的和意義
第二章 繸鳚的外形特征、內部消化系統(tǒng)及食性的研究
2.1 材料與方法
2.1.1 試驗材料
2.1.2 試驗方法
2.1.3 數(shù)據(jù)處理
2.2 結果
2.2.1 外部形態(tài)特征
2.2.2 可量和可比性狀
2.2.3 可數(shù)性狀
2.2.4 消化系統(tǒng)結構
2.3 討論
2.3.1 繸鳚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
2.3.2 繸鳚的消化體統(tǒng)結構與食性
第三章 繸鳚的年齡與生長
3.1 材料與方法
3.1.1 試驗材料
3.1.2 樣本處理
3.1.3 年齡鑒定方法
3.1.4 數(shù)據(jù)處理
3.2 結果
3.2.1 鑒定材料及年輪特征
3.2.2 體長、體重和年齡分布
3.2.3 體長和輪徑的關系
3.2.4 生長退算
3.2.5 體長和體重的關系
3.2.6 生長方程
3.2.7 生長指數(shù)
3.3 討論
3.3.1 年齡鑒定材料的選擇
3.3.2 繸鳚的生長特點
3.3.3 資源保護
第四章 繸鳚的繁殖生物學特性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試驗材料
4.1.2 試驗方法
4.1.3 數(shù)據(jù)處理
4.2 結果
4.2.1 性別和性征
4.2.2 性腺發(fā)育分期
4.2.3 性成熟年齡和個體大小分布
4.2.4 個體繁殖力和生物學指標
4.2.5 個體繁殖力和生物學指標的相關分析
4.2.6 繸鳚雌雄個體性腺指數(shù)
4.2.7 肝胰臟和肌肉的生化組成分析
4.3 討論
4.3.1 繸鳚的個體繁殖力
4.3.2 繸鳚個體繁殖力與生物學指標的關系
4.3.3 肝臟和肌肉的生化組成
結論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目錄
致謝
本文編號:39381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scyylw/393811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