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乳桿菌對凡納濱對蝦致病菌抑制及其對腸道菌群結(jié)構(gòu)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2-02-16 14:47
本研究以凡納濱對蝦(Litopenaeus vannamei)為對象,通過瓊脂擴散法、熒光染色法與分光光度法篩選出對凡納濱對蝦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對對蝦腸黏液有黏附作用且對鹽度有耐受性的3株菌(YRL45、KTP(C-2)、QL),經(jīng)16S rDNA測序比對發(fā)現(xiàn)此3株菌均為植物乳桿菌。將其混合飼喂凡納濱對蝦4周,通過高通量測序研究蝦腸道菌群變化。研究表明,混合植物乳桿菌的飼喂對凡納濱對蝦腸道菌群的α多樣性無顯著性影響,變形菌門和擬桿菌門為凡納濱對蝦腸道優(yōu)勢菌門,植物乳桿菌對凡納濱對蝦腸道中放線菌門的豐度有一定的提高。通過LEfSe分析,發(fā)現(xiàn)植物乳桿菌處理組中潛在致病菌發(fā)光桿菌屬減少,而屬于光合細菌的赤桿菌屬有所增加。研究結(jié)果為益生菌在凡納濱對蝦的應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指導。
【文章來源】: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50(1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菌株來源與活化
1.2 潛在益生菌代謝產(chǎn)物的抑菌實驗
1.2.1 無菌上清液抑菌活性的測定
1.2.2 排除有機酸的發(fā)酵上清液實驗
1.3 潛在益生菌對南美白對蝦腸黏液的黏附
1.3.1 對蝦腸道粗黏液的獲取
1.3.2 細菌的熒光標記
1.3.3 細菌對腸黏液的黏附
1.4 潛在益生菌在不同鹽濃度下的生長
1.5 菌株的16 S測序鑒定
1.6 潛在益生菌對凡納濱對蝦腸道菌群的影響
1.6.1 飼料的準備
1.6.2 凡納濱對蝦的分組與飼養(yǎng)
1.6.3 凡納濱對蝦腸道的收集及測序
1.7 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
2 結(jié)果
2.1 潛在益生菌對致病菌的抑制效果
2.2 乳酸菌對凡納濱對蝦腸黏液的黏附率
2.3 乳酸菌對鹽度耐受性效果
2.4 菌株的16S rDNA鑒定結(jié)果
2.5 乳酸菌對凡納濱對蝦腸道菌群結(jié)構(gòu)的影響
2.5.1 凡納濱對蝦腸道菌群結(jié)構(gòu)的α多樣性分析
2.5.2 凡納濱對蝦腸道菌群結(jié)構(gòu)
2.5.3 植物乳桿菌組與空白對照組間的LEfSe差異分析
3 討論
4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碩士論文
[1]源于植物乳桿菌的抗菌肽Lac-B23的篩選、分離純化及抗菌特性的研究[D]. 楊艷艷.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628157
【文章來源】: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50(1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菌株來源與活化
1.2 潛在益生菌代謝產(chǎn)物的抑菌實驗
1.2.1 無菌上清液抑菌活性的測定
1.2.2 排除有機酸的發(fā)酵上清液實驗
1.3 潛在益生菌對南美白對蝦腸黏液的黏附
1.3.1 對蝦腸道粗黏液的獲取
1.3.2 細菌的熒光標記
1.3.3 細菌對腸黏液的黏附
1.4 潛在益生菌在不同鹽濃度下的生長
1.5 菌株的16 S測序鑒定
1.6 潛在益生菌對凡納濱對蝦腸道菌群的影響
1.6.1 飼料的準備
1.6.2 凡納濱對蝦的分組與飼養(yǎng)
1.6.3 凡納濱對蝦腸道的收集及測序
1.7 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
2 結(jié)果
2.1 潛在益生菌對致病菌的抑制效果
2.2 乳酸菌對凡納濱對蝦腸黏液的黏附率
2.3 乳酸菌對鹽度耐受性效果
2.4 菌株的16S rDNA鑒定結(jié)果
2.5 乳酸菌對凡納濱對蝦腸道菌群結(jié)構(gòu)的影響
2.5.1 凡納濱對蝦腸道菌群結(jié)構(gòu)的α多樣性分析
2.5.2 凡納濱對蝦腸道菌群結(jié)構(gòu)
2.5.3 植物乳桿菌組與空白對照組間的LEfSe差異分析
3 討論
4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碩士論文
[1]源于植物乳桿菌的抗菌肽Lac-B23的篩選、分離純化及抗菌特性的研究[D]. 楊艷艷.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6281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scyylw/362815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