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eudoalteromonas marina ECSMB14103鞭毛基因fliP、鞭毛提取蛋白對生物被膜形成及厚殼
發(fā)布時間:2021-12-10 09:05
厚殼貽貝是我國沿海地區(qū)的重要經濟水產貝類,同時也是一種海洋污損生物。生物被膜是海洋生態(tài)系統中關鍵的組成成分,并提供能夠顯著影響整體群落組成的生化線索。鞭毛作為細菌原核生物的運動器官,不僅影響著其運動能力,還參與很多微生物的生理活動過程,包括對生物被膜的形成過程。研究表明,鞭毛具有一定的毒性,可引起宿主的免疫反應,進而影響宿主的生理活動。細菌鞭毛的合成是由多級鞭毛調控基因控制合成蛋白進而組裝形成鞭毛,那么鞭毛調控基因是否會通過調控鞭毛合成進而影響生物被膜的生物學特性,從而影響厚殼貽貝的附著,還是鞭毛是否會直接影響厚殼貽貝的附著,關于這兩種影響厚殼貽貝附著的機制我們尚未得知。在本論文中,我們構建了Pseudoalteromonas marina鞭毛基因fli P缺失突變菌株,并提取了P.marina菌株的鞭毛蛋白,主要研究了鞭毛基因fli P、鞭毛提取蛋白對生物被膜形成和厚殼貽貝附著的影響。本研究結果如下:1.P.marina鞭毛基因fli P對生物被膜形成及厚殼貽貝幼蟲附著變態(tài)的影響為研究海洋假交替單胞菌(P.marina)鞭毛相關調控基因對厚殼貽貝幼蟲附著變態(tài)的影響,進一步驗證鞭毛調控...
【文章來源】:上海海洋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本論文技術路線圖
上海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8圖2-1(A)PCR驗證fliP的基因敲除。M:Marker;(B)P.marina鞭毛合成蛋白基因fliP敲除前后基因簇。Figure.2-1(A)In-framedeletionoffliPwasconfirmedbyPCR;(B)ThefliPgeneclusterbeforeandafterknockout.2.3.2fliP基因缺失對厚殼貽貝幼蟲附著變態(tài)的影響為了進一步探究海洋假交替單胞菌fliP缺失突變株生物被膜的生態(tài)意義,對野生型和fliP缺失突變株形成的生物被膜對厚殼貽貝幼蟲的誘導附著及變態(tài)能力進行比較分析。結果顯示,fliP缺失突變株相對于野生型菌株顯著抑制了厚殼貽貝幼蟲附著變態(tài),fliP缺失突變株相對于野生型菌株,1×108CFU/ml濃度下,附著變態(tài)率下降30.75%;3×108CFU/ml濃度下,附著變態(tài)率下降36.84%;5×108CFU/ml
上海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1圖2-3野生型單個菌落形態(tài)(A)和ΔfliP菌株單個菌落形態(tài)(B);野生型菌株透射電子顯微鏡圖像(C)和ΔfliP菌株透射電子顯微鏡圖像(D)。Figure.2-3Colonymorphologyofwild-type(A)andΔfliP(B),andtransmissionelectron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腸道細菌對厚殼貽貝稚貝附著的作用研究[J]. 楊娜,梁簫,彭莉華,沈和定,楊金龍. 海洋科學. 2017(11)
[2]銅綠假單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診治專家共識[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14 (01)
[3]微生物膜對海洋無脊椎動物幼體附著變態(tài)的影響研究[J]. 楊金龍,王沖,顧忠旗,李一峰,包衛(wèi)洋,沈和定. 海洋科學. 2012(08)
[4]鞭毛介導的運動性與細菌生物膜的相互關系[J]. 丁莉莎,王瑤. 微生物學報. 2009(04)
[5]細菌鞭毛研究概況及進展[J]. 李任峰,何啟蓋,周銳,陳煥春. 微生物學通報. 2005(06)
[6]海洋附著細菌對冠瘤海鞘幼體附著和變態(tài)的影響[J]. 張朝霞,柯才煥,馮丹青,黃英,周時強,呂嘉揚. 海洋學報(中文版). 2005(05)
[7]扇貝幼蟲附著基的細菌組成及其作用[J]. 徐懷恕,許兵,紀偉尚. 水產學報. 1991(02)
本文編號:3532306
【文章來源】:上海海洋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本論文技術路線圖
上海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8圖2-1(A)PCR驗證fliP的基因敲除。M:Marker;(B)P.marina鞭毛合成蛋白基因fliP敲除前后基因簇。Figure.2-1(A)In-framedeletionoffliPwasconfirmedbyPCR;(B)ThefliPgeneclusterbeforeandafterknockout.2.3.2fliP基因缺失對厚殼貽貝幼蟲附著變態(tài)的影響為了進一步探究海洋假交替單胞菌fliP缺失突變株生物被膜的生態(tài)意義,對野生型和fliP缺失突變株形成的生物被膜對厚殼貽貝幼蟲的誘導附著及變態(tài)能力進行比較分析。結果顯示,fliP缺失突變株相對于野生型菌株顯著抑制了厚殼貽貝幼蟲附著變態(tài),fliP缺失突變株相對于野生型菌株,1×108CFU/ml濃度下,附著變態(tài)率下降30.75%;3×108CFU/ml濃度下,附著變態(tài)率下降36.84%;5×108CFU/ml
上海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1圖2-3野生型單個菌落形態(tài)(A)和ΔfliP菌株單個菌落形態(tài)(B);野生型菌株透射電子顯微鏡圖像(C)和ΔfliP菌株透射電子顯微鏡圖像(D)。Figure.2-3Colonymorphologyofwild-type(A)andΔfliP(B),andtransmissionelectron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腸道細菌對厚殼貽貝稚貝附著的作用研究[J]. 楊娜,梁簫,彭莉華,沈和定,楊金龍. 海洋科學. 2017(11)
[2]銅綠假單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診治專家共識[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14 (01)
[3]微生物膜對海洋無脊椎動物幼體附著變態(tài)的影響研究[J]. 楊金龍,王沖,顧忠旗,李一峰,包衛(wèi)洋,沈和定. 海洋科學. 2012(08)
[4]鞭毛介導的運動性與細菌生物膜的相互關系[J]. 丁莉莎,王瑤. 微生物學報. 2009(04)
[5]細菌鞭毛研究概況及進展[J]. 李任峰,何啟蓋,周銳,陳煥春. 微生物學通報. 2005(06)
[6]海洋附著細菌對冠瘤海鞘幼體附著和變態(tài)的影響[J]. 張朝霞,柯才煥,馮丹青,黃英,周時強,呂嘉揚. 海洋學報(中文版). 2005(05)
[7]扇貝幼蟲附著基的細菌組成及其作用[J]. 徐懷恕,許兵,紀偉尚. 水產學報. 1991(02)
本文編號:35323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scyylw/353230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