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在第一代草魴雜交品系中的發(fā)生
發(fā)布時間:2021-07-05 12:07
魚類遠緣雜交是兩種不同魚類的雜交,可以形成不同倍性雜交魚,兩個親本可以是屬于不同的種、不同的亞科、不同的科,其雜交后代二倍體及多倍體的形成是物種進化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雜交后代能整合雙親的優(yōu)點,在生長速度、存活率、抗病能力等方面均表現(xiàn)出雜種優(yōu)勢。在雜交后代的個體中出現(xiàn)親代沒有的基因組合的現(xiàn)象稱為基因重組。基因重組使配子出現(xiàn)多樣性,也體現(xiàn)出了物種的多樣性,促進著新物種的產(chǎn)生,重組的發(fā)生帶動著生物進化。本實驗以草魚為母本,團頭魴為父本的情況下,形成子一代魚類雜交組合:二倍體草魴和三倍體草魴,建立了草魴第一代雜交品系。轉(zhuǎn)錄組指發(fā)生轉(zhuǎn)錄的細胞內(nèi)所有轉(zhuǎn)錄產(chǎn)物的集合,其中包括核糖體RNA、信使RNA、非編碼RNA、轉(zhuǎn)運RNA,對研究生物體的遺傳調(diào)控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華大公司得到的轉(zhuǎn)錄組數(shù)據(jù)庫進行生物信息學分析,從中挑選出五個重組基因,以其轉(zhuǎn)錄本中的mRNA序列設計引物,以草魚、團頭魴、二倍體草魴、三倍體草魴四個物種的DNA為模板,進行PCR擴增。在轉(zhuǎn)錄組中的mRNA序列上對二倍體草魴和三倍體草魴與親本序列比較結果顯示二倍體草魴的upf3b基因出現(xiàn)了堿基的替換和交換重組的現(xiàn)象,且重組區(qū)域發(fā)...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5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基于推斷的草魚、團頭魴、二倍體草魴、三倍體草魴的upf3b、copb2、TPP1、u2surp基
TPP1基因草魴雜交子代與親本重組比較分析
u2surp基因草魴雜交子代與親本重組比較分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多倍體生物研究進展[J]. 宋燦,劉少軍,肖軍,何偉國,周毅,覃欽博,張純,劉筠.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 2012(03)
[2]Distant hybridization leads to different ploidy fishes[J]. LIU ShaoJun Key Laboratory of Protein Chemistry and Fish Developmental Biology of Education Ministry of China,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Chin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2010(04)
[3]魚類遺傳改良研究綜述[J]. 朱華平,盧邁新,黃樟翰,高風英,楊麗萍. 中國水產(chǎn)科學. 2010(01)
[4]人類蛋白編碼基因局部GC水平相關性分析[J]. 陳祥貴,胡軍,楊瀟. 遺傳. 2008(09)
[5]魚類品種改良的遺傳和發(fā)育基礎研究的現(xiàn)狀和將來[J]. 桂建芳. 生命科學. 2005(02)
[6]草魚和團頭魴的核型及其C帶帶型的研究[J]. 楊慧一.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 1990(04)
[7]鰱、鳙、青、草魚地理分布的研究[J]. 李思忠,方芳. 動物學報. 1990(03)
[8]鯉鯽移核魚與散鱗鏡鯉雜交優(yōu)勢及遺傳性狀的研究[J]. 潘光碧,唐剛勝,杜森英,李祖華,張峰,鄒桂偉,鄭衛(wèi)東. 水產(chǎn)學報. 1989(03)
[9]同步化技術在草魚染色體顯帶中的應用及草魚核型的初步分析[J]. 晏炬,劉世華,張木先. 動物學研究. 1989(02)
[10]魚類囊胚細胞和卵的電融合[J]. 易詠蘭,劉沛霖,劉漢勤,陳宏溪. 水生生物學報. 1988(02)
本文編號:3266045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5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基于推斷的草魚、團頭魴、二倍體草魴、三倍體草魴的upf3b、copb2、TPP1、u2surp基
TPP1基因草魴雜交子代與親本重組比較分析
u2surp基因草魴雜交子代與親本重組比較分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多倍體生物研究進展[J]. 宋燦,劉少軍,肖軍,何偉國,周毅,覃欽博,張純,劉筠.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 2012(03)
[2]Distant hybridization leads to different ploidy fishes[J]. LIU ShaoJun Key Laboratory of Protein Chemistry and Fish Developmental Biology of Education Ministry of China,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Chin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2010(04)
[3]魚類遺傳改良研究綜述[J]. 朱華平,盧邁新,黃樟翰,高風英,楊麗萍. 中國水產(chǎn)科學. 2010(01)
[4]人類蛋白編碼基因局部GC水平相關性分析[J]. 陳祥貴,胡軍,楊瀟. 遺傳. 2008(09)
[5]魚類品種改良的遺傳和發(fā)育基礎研究的現(xiàn)狀和將來[J]. 桂建芳. 生命科學. 2005(02)
[6]草魚和團頭魴的核型及其C帶帶型的研究[J]. 楊慧一.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 1990(04)
[7]鰱、鳙、青、草魚地理分布的研究[J]. 李思忠,方芳. 動物學報. 1990(03)
[8]鯉鯽移核魚與散鱗鏡鯉雜交優(yōu)勢及遺傳性狀的研究[J]. 潘光碧,唐剛勝,杜森英,李祖華,張峰,鄒桂偉,鄭衛(wèi)東. 水產(chǎn)學報. 1989(03)
[9]同步化技術在草魚染色體顯帶中的應用及草魚核型的初步分析[J]. 晏炬,劉世華,張木先. 動物學研究. 1989(02)
[10]魚類囊胚細胞和卵的電融合[J]. 易詠蘭,劉沛霖,劉漢勤,陳宏溪. 水生生物學報. 1988(02)
本文編號:32660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scyylw/326604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