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絨螯蟹雌蟹繁殖期的能量代謝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23 21:23
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稱河蟹或大閘蟹,是具有洄游習性的經(jīng)濟物種,長江口是其主要的索餌場和繁育場。繁殖期是延續(xù)種群的重要生活史階段,繁殖期的動物對能量的需求較高,只有當機體能夠滿足自身能量需求時才能抱卵成功,所以了解動物繁殖前后的能量代謝調(diào)節(jié)機制對恢復其種群資源量至關重要。本研究以天然和養(yǎng)殖群體的性成熟中華絨螯蟹雌蟹為研究對象,采用生理生化方法,系統(tǒng)的研究了抱卵前后雌蟹的能量代謝酶特征、呼吸和排泄代謝率及體成分的變動,旨在揭示繁殖期的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能量代謝調(diào)節(jié)機理,并為種群資源保護提供基礎資料和參考依據(jù)。1. 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能量代謝酶的變動以天然和養(yǎng)殖群體的性成熟中華絨螯蟹雌蟹為研究對象,采用生理生化分析方法,測定抱卵前后不同組織中關鍵能量代謝酶[己糖激酶(HK)、磷酸果糖激酶(PFK)、丙酮酸脫氫酶(PK)、琥珀酸脫氫酶(SDH)、蘋果酸脫氫酶(MDH)、精氨酸激酶(AK)]活性的變化。兩群體結果均表明:抱卵前肝胰腺和肌肉組織中HK活性顯著高于抱卵后(P<0.05);抱卵前后肝胰腺和肌肉組織中PFK活性均存在顯著差異(P<0.0...
【文章來源】:上海海洋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綜述
1.1 中華絨螯蟹繁殖生物學
1.1.1 洄游
1.1.2 繁殖期和繁殖水域
1.1.3 胚胎發(fā)育
1.2 甲殼類繁殖期能量代謝研究
1.2.1 能量代謝酶
1.2.2 耗氧率和氧氮比
1.3 甲殼類生化成分研究現(xiàn)狀
1.3.1 生長發(fā)育期生化組成變動
1.3.2 洄游期生化組成變動
1.3.3 繁殖期生化組成變動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能量代謝酶的變化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
2.1.2 樣品采集和測定
2.1.3 數(shù)據(jù)處理
2.2 結果與分析
2.2.1 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糖酵解酶活性的變化
2.2.2 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三羧酸循環(huán)酶活性的變化
2.2.3 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雌蟹AK活性變化
2.3 討論
2.3.1 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糖酵解酶活性的差異
2.3.2 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三羧酸循環(huán)酶活性的差異
2.3.3 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精氨酸激酶活性的差異
第三章 長江口中華絨螯蟹抱卵前后標準代謝和窒息點
3.1 材料與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N排泄率、耗氧量和排氨量的計算"> 3.1.3 耗氧率、NH3-N排泄率、耗氧量和排氨量的計算
3.1.4 氧氮比和能耗率
3.1.5 窒息點的檢測
3.1.6 數(shù)據(jù)分析
3.2 結果與分析
3.2.1 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的窒息點
3.2.2 中華絨螯蟹雌蟹雌蟹的耗氧量和耗氧率
3.2.3 中華絨螯蟹雌蟹的排氨量、排氨率
3.2.4 中華絨螯蟹雌蟹氧氮比和能耗率
3.3 討論
3.3.1 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對低氧的耐受性
3.3.2 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的代謝
3.3.3 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的代謝底物
第四章 長江口中華絨螯蟹抱卵前后的生化組成變動
4.1 材料與方法
4.1.1 實驗蟹采樣及解剖
4.1.2 實驗方法
4.1.3 數(shù)據(jù)處理
4.2 結果與分析
4.2.1 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雌蟹的脂肪酸組成
4.2.2 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氨基酸組成的變動
4.3 討論
4.3.1 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脂肪酸組成的變動
4.3.3 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氨基酸組成的變動
小結
1.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能量代謝酶的變動
2.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標準代謝的變動
3.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脂肪酸和氨基酸的變動
參考文獻
附錄
研究生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
研士期間參加學術會議情況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池塘養(yǎng)殖不同規(guī)格中華絨螯蟹扣蟹生化組成的比較研究[J]. 何先林,姜曉東,王海寧,成永旭,吳旭干. 水產(chǎn)科技情報. 2019(06)
[2]長江口中華絨螯蟹雌蟹的食性和攝食強度[J]. 徐靜靜,耿智,馮廣朋,莊平,吳曉峰,黃曉榮,沈盎綠,王海華. 海洋漁業(yè). 2019(04)
[3]長江口及其鄰近海域生態(tài)環(huán)境綜合評價[J]. 范海梅,蔣曉山,紀煥紅,劉鵬霞,胡茂桂,秦玉濤. 生態(tài)學報. 2019(13)
[4]基于GIS的長江口海域生態(tài)系統(tǒng)脆弱性綜合評價[J]. 何彥龍,袁一鳴,王騰,張昊飛,陳耀輝. 生態(tài)學報. 2019(11)
[5]3種餌料對中華絨螯蟹卵巢發(fā)育和育肥效果的影響[J]. 常國亮,葛永春,鄧登,向朝林,成永旭,吳旭干. 水產(chǎn)科學. 2018(06)
[6]中華絨螯蟹生殖調(diào)控研究進展[J]. 王美篧,唐永凱,俞菊華,徐跑.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 2018(26)
[7]風和徑流量對長江口缺氧影響的數(shù)值模擬[J]. 鄭靜靜,劉桂梅,高姍,李云,李志杰. 海洋學報. 2018(09)
[8]中華絨螯蟹營養(yǎng)生理學研究進展[J]. 孫金秋,徐莞媛,高煥,閻斌倫. 水產(chǎn)科技情報. 2018(04)
[9]飼料中添加雨生紅球藻粉對中華絨螯蟹成體雄蟹生化組成的影響[J]. 龍曉文,趙磊,麻楠,劉建國,吳旭干,成永旭. 動物學雜志. 2018(02)
[10]長江口低氧區(qū)的成因及過程[J]. 劉賁,張霄宇,曾江寧,杜文. 海洋地質(zhì)與第四紀地質(zhì). 2018(01)
博士論文
[1]中華絨螯蟹河口生活史階段的環(huán)境適應性及保護策略[D]. 耿智.華東師范大學 2018
[2]低溶解氧對中國明對蝦生長的影響及其機制的實驗研究[D]. 韋柳枝.中國海洋大學 2010
[3]中華絨螯蟹雌體脂質(zhì)營養(yǎng)及生殖調(diào)控研究[D]. 劉立鶴.華東師范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長江水系三種不同品系中華絨螯蟹成蟹營養(yǎng)成分比較研究[D]. 張修玉.上海交通大學 2016
[2]長江口季節(jié)性低氧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 李亞力.中國海洋大學 2015
[3]長江口中華絨螯蟹產(chǎn)卵場分布及與重要環(huán)境因子的相關性[D]. 蔣金鵬.上海海洋大學 2014
[4]溫度對三疣梭子蟹蛻殼、鈣化生理及呼吸代謝的影響[D]. 戴超.中國海洋大學 2013
[5]低氧脅迫對中華絨螯蟹能量代謝、呼吸代謝及抗氧化代謝的影響[D]. 李澤健.河北大學 2012
[6]中華絨螯蟹雌性親蟹行為、能量代謝及血淋巴生理對鹽度的響應研究[D]. 賈小燕.上海海洋大學 2012
[7]日本沼蝦(Macrobrachium nipponense)胚胎發(fā)育的研究[D]. 趙艷民.華東師范大學 2005
[8]VC和VE對日本沼蝦蛻皮周期中呼吸代謝和抗氧化酶的影響[D]. 牛東紅.河北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156064
【文章來源】:上海海洋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綜述
1.1 中華絨螯蟹繁殖生物學
1.1.1 洄游
1.1.2 繁殖期和繁殖水域
1.1.3 胚胎發(fā)育
1.2 甲殼類繁殖期能量代謝研究
1.2.1 能量代謝酶
1.2.2 耗氧率和氧氮比
1.3 甲殼類生化成分研究現(xiàn)狀
1.3.1 生長發(fā)育期生化組成變動
1.3.2 洄游期生化組成變動
1.3.3 繁殖期生化組成變動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能量代謝酶的變化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
2.1.2 樣品采集和測定
2.1.3 數(shù)據(jù)處理
2.2 結果與分析
2.2.1 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糖酵解酶活性的變化
2.2.2 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三羧酸循環(huán)酶活性的變化
2.2.3 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雌蟹AK活性變化
2.3 討論
2.3.1 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糖酵解酶活性的差異
2.3.2 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三羧酸循環(huán)酶活性的差異
2.3.3 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精氨酸激酶活性的差異
第三章 長江口中華絨螯蟹抱卵前后標準代謝和窒息點
3.1 材料與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N排泄率、耗氧量和排氨量的計算"> 3.1.3 耗氧率、NH3-N排泄率、耗氧量和排氨量的計算
3.1.4 氧氮比和能耗率
3.1.5 窒息點的檢測
3.1.6 數(shù)據(jù)分析
3.2 結果與分析
3.2.1 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的窒息點
3.2.2 中華絨螯蟹雌蟹雌蟹的耗氧量和耗氧率
3.2.3 中華絨螯蟹雌蟹的排氨量、排氨率
3.2.4 中華絨螯蟹雌蟹氧氮比和能耗率
3.3 討論
3.3.1 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對低氧的耐受性
3.3.2 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的代謝
3.3.3 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的代謝底物
第四章 長江口中華絨螯蟹抱卵前后的生化組成變動
4.1 材料與方法
4.1.1 實驗蟹采樣及解剖
4.1.2 實驗方法
4.1.3 數(shù)據(jù)處理
4.2 結果與分析
4.2.1 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雌蟹的脂肪酸組成
4.2.2 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氨基酸組成的變動
4.3 討論
4.3.1 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脂肪酸組成的變動
4.3.3 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氨基酸組成的變動
小結
1.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能量代謝酶的變動
2.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標準代謝的變動
3.中華絨螯蟹雌蟹抱卵前后脂肪酸和氨基酸的變動
參考文獻
附錄
研究生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
研士期間參加學術會議情況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池塘養(yǎng)殖不同規(guī)格中華絨螯蟹扣蟹生化組成的比較研究[J]. 何先林,姜曉東,王海寧,成永旭,吳旭干. 水產(chǎn)科技情報. 2019(06)
[2]長江口中華絨螯蟹雌蟹的食性和攝食強度[J]. 徐靜靜,耿智,馮廣朋,莊平,吳曉峰,黃曉榮,沈盎綠,王海華. 海洋漁業(yè). 2019(04)
[3]長江口及其鄰近海域生態(tài)環(huán)境綜合評價[J]. 范海梅,蔣曉山,紀煥紅,劉鵬霞,胡茂桂,秦玉濤. 生態(tài)學報. 2019(13)
[4]基于GIS的長江口海域生態(tài)系統(tǒng)脆弱性綜合評價[J]. 何彥龍,袁一鳴,王騰,張昊飛,陳耀輝. 生態(tài)學報. 2019(11)
[5]3種餌料對中華絨螯蟹卵巢發(fā)育和育肥效果的影響[J]. 常國亮,葛永春,鄧登,向朝林,成永旭,吳旭干. 水產(chǎn)科學. 2018(06)
[6]中華絨螯蟹生殖調(diào)控研究進展[J]. 王美篧,唐永凱,俞菊華,徐跑.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 2018(26)
[7]風和徑流量對長江口缺氧影響的數(shù)值模擬[J]. 鄭靜靜,劉桂梅,高姍,李云,李志杰. 海洋學報. 2018(09)
[8]中華絨螯蟹營養(yǎng)生理學研究進展[J]. 孫金秋,徐莞媛,高煥,閻斌倫. 水產(chǎn)科技情報. 2018(04)
[9]飼料中添加雨生紅球藻粉對中華絨螯蟹成體雄蟹生化組成的影響[J]. 龍曉文,趙磊,麻楠,劉建國,吳旭干,成永旭. 動物學雜志. 2018(02)
[10]長江口低氧區(qū)的成因及過程[J]. 劉賁,張霄宇,曾江寧,杜文. 海洋地質(zhì)與第四紀地質(zhì). 2018(01)
博士論文
[1]中華絨螯蟹河口生活史階段的環(huán)境適應性及保護策略[D]. 耿智.華東師范大學 2018
[2]低溶解氧對中國明對蝦生長的影響及其機制的實驗研究[D]. 韋柳枝.中國海洋大學 2010
[3]中華絨螯蟹雌體脂質(zhì)營養(yǎng)及生殖調(diào)控研究[D]. 劉立鶴.華東師范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長江水系三種不同品系中華絨螯蟹成蟹營養(yǎng)成分比較研究[D]. 張修玉.上海交通大學 2016
[2]長江口季節(jié)性低氧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 李亞力.中國海洋大學 2015
[3]長江口中華絨螯蟹產(chǎn)卵場分布及與重要環(huán)境因子的相關性[D]. 蔣金鵬.上海海洋大學 2014
[4]溫度對三疣梭子蟹蛻殼、鈣化生理及呼吸代謝的影響[D]. 戴超.中國海洋大學 2013
[5]低氧脅迫對中華絨螯蟹能量代謝、呼吸代謝及抗氧化代謝的影響[D]. 李澤健.河北大學 2012
[6]中華絨螯蟹雌性親蟹行為、能量代謝及血淋巴生理對鹽度的響應研究[D]. 賈小燕.上海海洋大學 2012
[7]日本沼蝦(Macrobrachium nipponense)胚胎發(fā)育的研究[D]. 趙艷民.華東師范大學 2005
[8]VC和VE對日本沼蝦蛻皮周期中呼吸代謝和抗氧化酶的影響[D]. 牛東紅.河北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1560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scyylw/315606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