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廣州虎門段魚類脂肪酸組成及其食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02 23:04
通過調(diào)查珠江廣州虎門段魚種分布,并利用脂肪酸生物標(biāo)記探究珠江廣州虎門段魚類脂肪酸組成及其食性。結(jié)果表明,奇氏羅非魚(Tilapia zillii)、鯪(Cirrhinus molitorella)、下口鯰(Hypostomus plecostomus)、鯉(Cyprinus carpio)、鰱(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赤眼鱒(Squliobarbus curriculus)、鯽(Carassius auratu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紅狼牙鰕虎魚(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矛尾鰕虎魚(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七絲鱭(Coilia grayi)和花鱸(Lateolabrax maculatus)是珠江廣州虎門段水體中常見的魚種,魚體中主要脂肪酸由飽和脂肪酸C14∶0、C15∶0、C16∶0、C17∶0、C18∶0,單不飽和脂肪酸C16∶1ω7、C18∶1ω9、C20∶1ω11,多不飽和脂肪酸C18∶2ω6、C16∶3ω3、C20∶2ω6、C20∶4ω6、C20∶5ω...
【文章來源】: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xué). 2020,59(14)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珠江廣州虎門段樣品采樣點
24種魚類體中含有脂肪酸種類32種,其中飽和脂肪酸有13種,單不飽和脂肪酸有10種,多不飽和脂肪酸9種�?傊舅岷繛�3 022.58~366 828.77μg/g,平均值為85 698.23μg/g(干重),魚體中飽和脂肪酸的含量為1 001.49~97 634.47μg/g,平均值為28 807.43μg/g,單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為1 161.09~170 924.8μg/g,平均值為33 044.02μg/g,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為859.99~98 269.52μg/g,平均值為23 846.78μg/g(圖2)。由圖2可以看出,珠江水體中魚類矛尾鰕虎魚(sp10)的總脂肪酸含量始終較低,且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同樣較低;胡子鯰(sp1)體中的總脂肪酸含量、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矛尾鰕虎魚魚體重較小,每條魚體平均值為2.04 g,胡子鯰、海南紅鲌、革胡子鯰、斑鱧、月鱧、棘頭梅童魚、花鱸、舌鰨、紅狼牙鰕虎魚、矛尾鰕虎魚是肉食性魚類[21-23],其個體中總脂肪酸含量、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依次減少。通過對魚體體重與體內(nèi)總脂肪酸進行線性擬合發(fā)現(xiàn),此10種魚類的魚體體重與總脂肪酸含量明顯呈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P<0.05,R2=0.52)(圖3),肉食型魚類的個體越大,其體中的總脂肪酸含量越高,說明其捕食能力越強。雜食性魚類總脂肪酸含量、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大小順序一致表現(xiàn)為赤眼鱒>鳊>鯽>鯉。由圖2可知,濾食性魚類和碎屑食性魚類魚體的總脂肪酸含量、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脂肪酸含量,濾食性魚類:鳙>七絲鱭>日本鰻鱺>鰱>鯔;碎屑食性魚類:泥鰍>奇氏羅非魚>鯪>下口鯰,草食性魚類以草魚為代表。
通過對魚體體重與體內(nèi)總脂肪酸進行線性擬合發(fā)現(xiàn),此10種魚類的魚體體重與總脂肪酸含量明顯呈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P<0.05,R2=0.52)(圖3),肉食型魚類的個體越大,其體中的總脂肪酸含量越高,說明其捕食能力越強。雜食性魚類總脂肪酸含量、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大小順序一致表現(xiàn)為赤眼鱒>鳊>鯽>鯉。由圖2可知,濾食性魚類和碎屑食性魚類魚體的總脂肪酸含量、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脂肪酸含量,濾食性魚類:鳙>七絲鱭>日本鰻鱺>鰱>鯔;碎屑食性魚類:泥鰍>奇氏羅非魚>鯪>下口鯰,草食性魚類以草魚為代表。本研究中魚類的飽和脂肪酸以C14∶0、C15∶0、C16∶0、C17∶0、C18∶0和C20∶0為主(圖4a)。其中含量較高的是C16∶0和C18∶0兩種飽和脂肪酸,C16∶0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胡子鯰,為80 049.17μg/g,海南紅鲌、革胡子鯰、斑鱧、月鱧、鯉和赤眼鱒中C16∶0飽和脂肪酸含量較豐富,C18∶0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海南紅鲌,為16 207.66μg/g(圖4a)。
本文編號:3060120
【文章來源】: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xué). 2020,59(14)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珠江廣州虎門段樣品采樣點
24種魚類體中含有脂肪酸種類32種,其中飽和脂肪酸有13種,單不飽和脂肪酸有10種,多不飽和脂肪酸9種�?傊舅岷繛�3 022.58~366 828.77μg/g,平均值為85 698.23μg/g(干重),魚體中飽和脂肪酸的含量為1 001.49~97 634.47μg/g,平均值為28 807.43μg/g,單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為1 161.09~170 924.8μg/g,平均值為33 044.02μg/g,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為859.99~98 269.52μg/g,平均值為23 846.78μg/g(圖2)。由圖2可以看出,珠江水體中魚類矛尾鰕虎魚(sp10)的總脂肪酸含量始終較低,且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同樣較低;胡子鯰(sp1)體中的總脂肪酸含量、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矛尾鰕虎魚魚體重較小,每條魚體平均值為2.04 g,胡子鯰、海南紅鲌、革胡子鯰、斑鱧、月鱧、棘頭梅童魚、花鱸、舌鰨、紅狼牙鰕虎魚、矛尾鰕虎魚是肉食性魚類[21-23],其個體中總脂肪酸含量、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依次減少。通過對魚體體重與體內(nèi)總脂肪酸進行線性擬合發(fā)現(xiàn),此10種魚類的魚體體重與總脂肪酸含量明顯呈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P<0.05,R2=0.52)(圖3),肉食型魚類的個體越大,其體中的總脂肪酸含量越高,說明其捕食能力越強。雜食性魚類總脂肪酸含量、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大小順序一致表現(xiàn)為赤眼鱒>鳊>鯽>鯉。由圖2可知,濾食性魚類和碎屑食性魚類魚體的總脂肪酸含量、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脂肪酸含量,濾食性魚類:鳙>七絲鱭>日本鰻鱺>鰱>鯔;碎屑食性魚類:泥鰍>奇氏羅非魚>鯪>下口鯰,草食性魚類以草魚為代表。
通過對魚體體重與體內(nèi)總脂肪酸進行線性擬合發(fā)現(xiàn),此10種魚類的魚體體重與總脂肪酸含量明顯呈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P<0.05,R2=0.52)(圖3),肉食型魚類的個體越大,其體中的總脂肪酸含量越高,說明其捕食能力越強。雜食性魚類總脂肪酸含量、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大小順序一致表現(xiàn)為赤眼鱒>鳊>鯽>鯉。由圖2可知,濾食性魚類和碎屑食性魚類魚體的總脂肪酸含量、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脂肪酸含量,濾食性魚類:鳙>七絲鱭>日本鰻鱺>鰱>鯔;碎屑食性魚類:泥鰍>奇氏羅非魚>鯪>下口鯰,草食性魚類以草魚為代表。本研究中魚類的飽和脂肪酸以C14∶0、C15∶0、C16∶0、C17∶0、C18∶0和C20∶0為主(圖4a)。其中含量較高的是C16∶0和C18∶0兩種飽和脂肪酸,C16∶0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胡子鯰,為80 049.17μg/g,海南紅鲌、革胡子鯰、斑鱧、月鱧、鯉和赤眼鱒中C16∶0飽和脂肪酸含量較豐富,C18∶0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海南紅鲌,為16 207.66μg/g(圖4a)。
本文編號:30601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scyylw/306012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