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突江鰈、石鰈及其雜交種的性狀差異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海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S917.4
【圖文】:
Ⅳ28~30、Ⅴ33~35、Ⅵ38~40、Ⅶ45~46、Ⅷ50~51 的鰭條膜上;臀鰭起始于肛門,止于尾柄前端下邊緣,以第 11~16 根鰭條較長,有 5~7 個條紋,分別位于Ⅰ5~6、Ⅱ10~11、Ⅲ15~16、Ⅳ19~21、Ⅴ25~27、Ⅵ31~32、Ⅶ37~38 的鰭條膜上;尾鰭上的條紋分布不規(guī)律。反交種和正交種相似,但背鰭以第 30~36 根鰭條較長,有 7~9個條紋,分布位置分別為Ⅰ6~7、Ⅱ12~13、Ⅲ18~19、Ⅳ22~24、Ⅴ28~30、Ⅵ34~36、Ⅶ41~43、Ⅷ46~47、Ⅸ51~52 的鰭條膜上;臀鰭以第 13~18 根鰭條較長,有 5~6個條紋,分別位于Ⅰ7~8、Ⅱ13~14、Ⅲ20~22、Ⅳ26~28、Ⅴ32~33、Ⅵ39~40 的鰭條膜上。兩雜交種的側線前端在鰓蓋上邊緣處分叉,一條到達上眼后緣下部,一條到達背鰭的第 4~5 根鰭條基部,與兩親本非常相似;但正交種的側線在胸鰭末端處彎曲,與母本星突江鰈相似,而反交種的側線近似直線形,在胸鰭末端處無明顯的彎曲,與母本石鰈相似。正交種的有眼側灰青色,有黑色斑點和更顯眼、似珍珠的白色斑點,無眼側白色,分布有極少量的黑斑,與母本星突江鰈相似;反交種的有眼側深灰色,有黑色斑點,半數以下有少量白色斑點出現,無眼側白色,有大面積的黑斑分布,與母本石鰈相似。
3.67±0.58b2.77±0.43a3.02±0.11a71.66 2.97±0.62.00 27.16 的 HI 平均數;②除去體長/全長、吻長/全長、眼徑/全長、眼性狀比值的 HI 平均數。proportional values of traditional metric characters; ②HI averas of traditional metric characters except standard length/total ltal length, eye diameter/total length, and interorbital width/total leng聚類分析(圖 3-2)和歐氏距離的計算結果(表 3-6)顯最為接近,先聚為一支,歐式距離最小,為 3.782;再與歐氏距離為 4.537;最后與父本石鰈聚為一支,歐式距江鰈的歐式距離為 6.567,與石鰈的歐氏距離為 9.307。一支,歐式距離最大,為 13.983。
上海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intestine length/total length內臟團重/體重visceral weight/body weight0.343 0.697 各主成分貢獻率contributive proportion of eachprincipal component(%)31.164 23.281 各主成分累積貢獻率cumulative contributiveproportion of each principalcomponent(%)31.164 54.44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愛軍;莊志猛;李晨;孫先領;王新安;雷霽霖;;星突江鰈生物學特性及養(yǎng)殖前景[J];海洋水產研究;2006年05期
2 齊國山;李迪;陳四清;莊志猛;劉長琳;宋宗誠;鄧永生;;星突江鰈的形態(tài)特征及內部結構研究[J];中國水產科學;2008年01期
3 李迪;陳四清;劉志鴻;譚杰;莊志猛;張秀梅;劉長琳;常青;;星突江鰈染色體核型分析[J];漁業(yè)科學進展;2009年02期
4 劉長琳;莊志猛;陳四清;鄒健;李學文;;星突江鰈精子的超微結構[J];漁業(yè)科學進展;2009年04期
5 臧坤;柳學周;徐永江;張凱;史寶;史學營;李存玉;;星突江鰈生長激素基因的克隆及體外重組表達分析[J];水產學報;2014年09期
6 張永舉;韓兵;王桂青;;星突江鰈工廠化養(yǎng)殖技術研究[J];中國水產;2007年10期
7 張修峰;劉長琳;衣服田;劉立波;萬初坤;;星突江鰈工廠化養(yǎng)殖技術及其經濟效益分析[J];北京水產;2008年03期
8 陳艷翠;高天翔;陳四清;莊志猛;劉長琳;;星突江鰈(Platichthys stellatus)群體同工酶分析[J];南方水產;2008年01期
9 陳四清;劉長琳;莊志猛;鄒健;李學文;李迪;齊國山;;星突江鰈胚胎發(fā)育的研究[J];漁業(yè)科學進展;2009年01期
10 李晨;馬愛軍;莊志猛;尤鋒;;星突江鰈同工酶的遺傳多樣性研究[J];海洋水產研究;2008年04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記者 王森;星突江鰈魚試養(yǎng)成功[N];盤錦日報;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曹棟正;星突江鰈、石鰈及其雜交種的性狀差異研究[D];上海海洋大學;2016年
2 臧坤;星突江鰈生長激素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的生理功能及體外重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學;2014年
3 李迪;星突江鰈(Platichthys stellatus Pallas)染色體核型和消化生理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4 齊國山;饑餓對星突江鰈幼魚影響的初步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8069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scyylw/2806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