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馬鈴薯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研究及塊莖性狀的全基因組關聯(lián)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3-04-03 04:41
  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 L.)在許多國家都是一種重要的主糧和經濟作物。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第一種植大國和生產大國,在世界馬鈴薯產業(yè)中起到了主導地位。為了解馬鈴薯種質資源的遺傳多樣性和群體結構,豐富目前匱乏的馬鈴薯基因以促進馬鈴薯改良,為了篩選與馬鈴薯塊莖重要表型性狀相關的SNPs位點及候選基因,同時為尋找與馬鈴薯生產上的主要病害之一馬鈴薯晚疫病抗性相關的候選基因,為馬鈴薯種質資源的創(chuàng)新利用和新品種選育提供參考依據(jù)。本研究通過簡單重復序列(SSR)標記、擴增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AFLP)標記技術和基于SLAF-seq技術開發(fā)出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NP)位點,對收集和保存的包括從世界上8個國家和國際馬鈴薯研究中心(CIP)及國內不同地方的288份馬鈴薯種質資源進行了系統(tǒng)的遺傳多樣性和群體結構研究;對4個主要塊莖性狀(芽眼色、芽眼深淺、肉色和皮色)進行了全基因組關聯(lián)分析;進行了基于SNP標記的馬鈴薯種質資源抗晚疫病基因區(qū)域選擇消除分析。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結果如下:1.通過SSR和AFLP標記技術來評估這288份馬鈴薯種質資源的遺傳多樣性和群體結構,從20對表現(xiàn)多態(tài)性的SSR標記中檢測...

【文章頁數(shù)】:15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縮略語表
第一章 綜述
    1.1 中國馬鈴薯育種發(fā)展簡史
    1.2 中國馬鈴薯種質資源研究現(xiàn)狀
    1.3 馬鈴薯種質資源的遺傳多樣性研究
        1.3.1 形態(tài)學標記
        1.3.2 細胞學標記
        1.3.3 生化標記
        1.3.4 分子標記
        1.3.5 馬鈴薯主要農藝性狀的全基因組關聯(lián)分析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義
第二章 基于SSR和AFLP標記的288份馬鈴薯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和群體結構分析
    2.1 材料與方法
        2.1.1 實驗材料
        2.1.2 方法
    2.2 結果與分析
        2.2.1 SSR和AFLP標記的多態(tài)性分析比較
        2.2.2 SSR和AFLP標記的聚類分析結果的比較
        2.2.3 綜合兩種分子標記的群體結構分析、PCA分析和聚類分析
        2.2.4 綜合兩種分子標記結果進行不同地區(qū)馬鈴薯種質資源群體間聚類分析
    2.3 討論
第三章 基于SLAF-seq技術開發(fā)的SNP標記的馬鈴薯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和群體結構分析
    3.1 材料與方法
        3.1.1 實驗材料
        3.1.2 基因組DNA的提取
        3.1.3 酶切建庫
        3.1.4 測序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質量分析
        3.1.5 實驗建庫評估
        3.1.6 SLAF標簽的獲得和SNP標記的開發(fā)
        3.1.7 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與分析
    3.2 結果與分析
        3.2.1 酶切方案評估
        3.2.2 測序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質量分析
        3.2.3 實驗建庫評估
        3.2.4 SLAF標簽的獲得和SNP標記的開發(fā)
        3.2.5 遺傳進化分析
    3.3 討論
第四章 基于SNP標記的馬鈴薯種質資源主要塊莖性狀的全基因組關聯(lián)分析
    4.1 材料與方法
        4.1.1 實驗材料
        4.1.2 方法
    4.2 結果與分析
        4.2.1 芽眼色性狀的關聯(lián)分析
        4.2.2 芽眼深淺性狀的關聯(lián)分析
        4.2.3 肉色性狀的關聯(lián)分析
        4.2.4 皮色性狀的關聯(lián)分析
    4.3 討論
第五章 基于SNP標記的馬鈴薯種質資源抗晚疫病基因選擇分析
    5.1 材料與方法
        5.1.1 實驗材料
        5.1.2 方法
    5.2 結果與分析
        5.2.1 抗病性鑒定結果統(tǒng)計
        5.2.2 Fst群體選擇清除分析
    5.3 討論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個人簡介



本文編號:378067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zwlw/378067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f52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