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葉綠體基因組序列的小麥族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2-12-22 04:11
普通小麥(Triticum aestivum L.)是全球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小麥種質資源的更新是培育小麥品種的重要保障。研究小麥族的系統(tǒng)發(fā)育關系,對豐富小麥種質資源、揭示親緣關系、利用優(yōu)異基因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葉綠體作為植物細胞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光合作用的場所,在生物進化的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研究小麥族葉綠體基因組結構和序列的信息在揭示物種起源、進化演變以及物種之間的親緣關系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本研究完成了8個葉綠體DNA提取、測序、拼接組裝,并對8個葉綠體基因組進行了基因注釋、物理圖譜構建、SSR標記和重復序列檢測。另外,利用8個拼接組裝的葉綠體基因組序列和26個已完成測序的葉綠體基因組序列,進行了差異熱點區(qū)檢測、比較基因組分析、系統(tǒng)發(fā)育樹構建和分化時間計算。具體結果如下:(1)通過對栽培二粒小麥(Triticum dicoccum)等8個小麥族物種葉綠體基因組進行解析發(fā)現(xiàn),拼接組裝后的葉綠體基因組大小在113449 bp和136041 bp之間,最小為尾狀山羊草(Aegilops caudata),最大為阿拉拉特小麥(Triticum araraticum);注釋基因數(shù)目最少...
【文章頁數(shù)】: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小麥屬進化示意圖
CGAP框架圖
小麥(Triticumaestivum)葉綠體基因組結構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454FLX高通量技術的厚樸葉綠體全基因組測序及應用研究[J]. 李西文,胡志剛,林小涵,李卿,高歡歡,羅國安,陳士林. 藥學學報. 2012(01)
[2]小麥葉綠體DNA提取方法研究[J]. 侯典云,馬占強,徐虹,郭藹光. 河南農(nóng)業(yè)科學. 2011(10)
[3]小麥的起源、進化與中國小麥遺傳資源[J]. 曹亞萍. 小麥研究. 2008(03)
[4]小麥的起源、進化與中國小麥遺傳資源[J]. 曹亞萍. 小麥研究. 2008 (03)
[5]穿龍薯蕷、黃山藥和盾葉薯蕷psbA-trnH片段序列分析[J]. 孫華欽,羅科,鄒文俊,鄧思楊. 應用與環(huán)境生物學報. 2006(06)
[6]葉綠體基因infA-rpl36區(qū)域在小麥族物種中的序列變異分析[J]. 劉暢,楊足君,李光蓉,馮娟,鄧科君,黃健,任正隆. 遺傳. 2006(10)
[7]甜菜ATP合酶β亞基基因atpB的克隆、序列分析及進化[J]. 崔杰,徐德昌,李濱勝,楊謙,孫璟晗. 植物研究. 2006(05)
[8]用葉綠體rbcL和rps4-trnS區(qū)序列確定亞洲特有單型屬——篦齒蕨屬的系統(tǒng)位置[J]. 陸樹剛,李春香. 植物分類學報. 2006(05)
[9]四個DNA片段在山茶屬分子系統(tǒng)學研究中的應用[J]. 楊俊波,李洪濤,楊世雄,李德銖,楊瑩燕. 云南植物研究. 2006(02)
[10]基于ITS序列和trnL-F序列探討小葉錦雞兒、中間錦雞兒和檸條錦雞兒的種間關系[J]. 侯鑫,劉俊娥,趙一之,趙利清. 植物分類學報. 2006(02)
碩士論文
[1]基于第二代高通量測序的荷花玉蘭葉綠體全基因組研究[D]. 高歡歡.湖北中醫(yī)藥大學 2013
[2]蠟梅科葉綠體基因組進化及被子植物高變?nèi)~綠體基因標記開發(fā)與應用[D]. 董文攀.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2
[3]基于atpB-rbcL基因序列及莖的解剖結構特征對蓼科部分屬間關系的研究[D]. 劉明珍.安徽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723425
【文章頁數(shù)】: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小麥屬進化示意圖
CGAP框架圖
小麥(Triticumaestivum)葉綠體基因組結構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454FLX高通量技術的厚樸葉綠體全基因組測序及應用研究[J]. 李西文,胡志剛,林小涵,李卿,高歡歡,羅國安,陳士林. 藥學學報. 2012(01)
[2]小麥葉綠體DNA提取方法研究[J]. 侯典云,馬占強,徐虹,郭藹光. 河南農(nóng)業(yè)科學. 2011(10)
[3]小麥的起源、進化與中國小麥遺傳資源[J]. 曹亞萍. 小麥研究. 2008(03)
[4]小麥的起源、進化與中國小麥遺傳資源[J]. 曹亞萍. 小麥研究. 2008 (03)
[5]穿龍薯蕷、黃山藥和盾葉薯蕷psbA-trnH片段序列分析[J]. 孫華欽,羅科,鄒文俊,鄧思楊. 應用與環(huán)境生物學報. 2006(06)
[6]葉綠體基因infA-rpl36區(qū)域在小麥族物種中的序列變異分析[J]. 劉暢,楊足君,李光蓉,馮娟,鄧科君,黃健,任正隆. 遺傳. 2006(10)
[7]甜菜ATP合酶β亞基基因atpB的克隆、序列分析及進化[J]. 崔杰,徐德昌,李濱勝,楊謙,孫璟晗. 植物研究. 2006(05)
[8]用葉綠體rbcL和rps4-trnS區(qū)序列確定亞洲特有單型屬——篦齒蕨屬的系統(tǒng)位置[J]. 陸樹剛,李春香. 植物分類學報. 2006(05)
[9]四個DNA片段在山茶屬分子系統(tǒng)學研究中的應用[J]. 楊俊波,李洪濤,楊世雄,李德銖,楊瑩燕. 云南植物研究. 2006(02)
[10]基于ITS序列和trnL-F序列探討小葉錦雞兒、中間錦雞兒和檸條錦雞兒的種間關系[J]. 侯鑫,劉俊娥,趙一之,趙利清. 植物分類學報. 2006(02)
碩士論文
[1]基于第二代高通量測序的荷花玉蘭葉綠體全基因組研究[D]. 高歡歡.湖北中醫(yī)藥大學 2013
[2]蠟梅科葉綠體基因組進化及被子植物高變?nèi)~綠體基因標記開發(fā)與應用[D]. 董文攀.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2
[3]基于atpB-rbcL基因序列及莖的解剖結構特征對蓼科部分屬間關系的研究[D]. 劉明珍.安徽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7234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zwlw/372342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