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百薩偃麥草和花生染色體熒光原位雜交寡核苷酸探針(套)開發(fā)與應用
發(fā)布時間:2022-02-26 09:36
小麥(Triticum aestivum,2n=6x=42,AABBDD)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百薩偃麥草(2n=2x=14,JJ)具有很強的耐鹽性和抗多種小麥病害,是小麥改良的重要基因資源。染色體工程是小麥改良的有效途徑,然而由于傳統(tǒng)熒光原位雜交(FISH)所用的質(zhì)粒探針數(shù)目有限,制備程序繁瑣、成本高,因此限制了染色體工程效率的提高。寡核苷酸(single strand oligonucleotide,SSON)探針是人工合成的一種帶有熒光集團的單鏈DNA或RNA片段,其長度通常為20~60 nt,具有易設計、合成和修飾,成本低、靈敏度高、重復性好等特點;诠押塑账崽结樀墓押塑账酕ISH技術(shù)省去了傳統(tǒng)FISH制備探針必需的質(zhì)粒引進、繁殖、提取、標記或PCR擴增等程序,具有簡單、經(jīng)濟和高效的特點,是新一代染色體鑒定技術(shù),具有很大的研究和應用潛力。(1)通過探針長度和濃度效應分析,發(fā)現(xiàn)29~59 nt比14~15 nt SSON探針在低濃度下更容易產(chǎn)生清晰穩(wěn)定的信號,據(jù)此建立了利用已知重復序列、小麥染色體3B和百薩偃麥草染色體4JL基因組序列開發(fā)重復序列SSON探針的方法:在王艷芝(2...
【文章來源】: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江蘇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3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縮略詞表
第一章 文獻綜述
1 染色體分帶
2 熒光原位雜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3 單拷貝基因(序列)FISH
3.1 gDNA FISH
3.2 cDNA FISH
4 寡核苷酸FISH
4.1 寡核苷酸探針類型與開發(fā)方法
4.2 寡核苷酸探針標記物和標記方法
4.3 非變性FISH(ND-FISH)
4.4 影響寡核苷酸FISH因素
4.5 寡核苷酸FISH的應用
5. 本研究目的與意義
第二章 小麥和百薩偃麥草寡核苷酸探針(套)開發(fā)和應用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不同長度寡核苷酸探針FISH和ND-FISH分析
2.2 利用Afa family重復序列開發(fā)小麥新探針
2.3 小麥3B染色體特異重復序列寡核苷酸探針開發(fā)
2.4 百薩偃麥草基因組特異寡核苷酸探針開發(fā)
2.5 小麥和百薩偃麥草寡核苷酸探針套開發(fā)
2.6 栽培小麥品種染色體多樣性分析
2.7 普通小麥-百薩偃麥草異染色體系分析
2.8 寡核苷酸探針染液染色體涂染技術(shù)
3 討論
3.1 寡核苷酸FISH的優(yōu)勢與局限性
3.2 百薩偃麥草基因組和小麥染色體3B特異寡核苷酸探針開發(fā)
3.3 小麥和百薩偃麥草寡核苷酸探針套的開發(fā)和應用潛力
第三章 花生寡核苷酸探針(套)開發(fā)及應用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花生寡核苷酸探針開發(fā)及定位
2.2 花生野生種染色體多樣性分析
2.3 花生染色體結(jié)構(gòu)變異分析
2.4 A.duranensis染色體序列圖與核型對應
3 討論
3.1 利用A.duranensis基因組測序開發(fā)花生寡核苷酸探針
3.2 花生染色體識別
3.3 花生染色體結(jié)構(gòu)變異
3.4 不同花生種染色體組關系
3.5 花生序列圖與染色體核型對應
第四章 結(jié)論與創(chuàng)新點
1 結(jié)論
2 創(chuàng)新點
3 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小麥-黑麥1RS/1BL新易位系的創(chuàng)制和分子細胞遺傳學鑒定[J]. 王靜,王獻平,紀軍,王志國,安調(diào)過,李俊明,張相岐. 作物學報. 2006(01)
[2]利用高靈敏的TSA-FISH在玉米中定位bz1、bz2基因(英文)[J]. 李宗蕓,寧順斌,韓永華,劉立華,宋運淳. Developmental & Reproductive Biology. 2002(01)
[3]花生屬栽培種和野生種間親緣關系的研究Ⅰ.染色體Giemsa C-顯帶帶型分析[J]. 詹英賢,吳愛忠,程明,周向臣. 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1992(01)
[4]黑麥(Secale cereale)的染色體組型分析[J]. 李國珍. 作物學報. 1982(02)
[5]植物染色體標本制備的去壁、低滲法及其在細胞遺傳學中的意義[J]. 陳瑞陽,宋文芹,李秀蘭. 遺傳學報. 1982(02)
[6]黑麥染色體的帶型及其應用[J]. 陳瑞陽,宋文芹,徐悅凡. 遺傳學報. 1979(01)
碩士論文
[1]百薩偃麥草染色體小片段易位的創(chuàng)制、鑒定與基因定位分析[D]. 王艷芝.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 2013
[2]百薩偃麥草染色體1J和5J變異體的誘致與鑒定[D]. 談麗君.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 2011
[3]普通小麥—百薩偃麥草異染色體系選育及分子細胞遺傳學研究[D]. 沈健.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 2011
[4]石蒜屬植物染色體分帶和熒光原位雜交研究[D]. 王利平.南京林業(yè)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644387
【文章來源】: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江蘇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3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縮略詞表
第一章 文獻綜述
1 染色體分帶
2 熒光原位雜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3 單拷貝基因(序列)FISH
3.1 gDNA FISH
3.2 cDNA FISH
4 寡核苷酸FISH
4.1 寡核苷酸探針類型與開發(fā)方法
4.2 寡核苷酸探針標記物和標記方法
4.3 非變性FISH(ND-FISH)
4.4 影響寡核苷酸FISH因素
4.5 寡核苷酸FISH的應用
5. 本研究目的與意義
第二章 小麥和百薩偃麥草寡核苷酸探針(套)開發(fā)和應用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不同長度寡核苷酸探針FISH和ND-FISH分析
2.2 利用Afa family重復序列開發(fā)小麥新探針
2.3 小麥3B染色體特異重復序列寡核苷酸探針開發(fā)
2.4 百薩偃麥草基因組特異寡核苷酸探針開發(fā)
2.5 小麥和百薩偃麥草寡核苷酸探針套開發(fā)
2.6 栽培小麥品種染色體多樣性分析
2.7 普通小麥-百薩偃麥草異染色體系分析
2.8 寡核苷酸探針染液染色體涂染技術(shù)
3 討論
3.1 寡核苷酸FISH的優(yōu)勢與局限性
3.2 百薩偃麥草基因組和小麥染色體3B特異寡核苷酸探針開發(fā)
3.3 小麥和百薩偃麥草寡核苷酸探針套的開發(fā)和應用潛力
第三章 花生寡核苷酸探針(套)開發(fā)及應用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花生寡核苷酸探針開發(fā)及定位
2.2 花生野生種染色體多樣性分析
2.3 花生染色體結(jié)構(gòu)變異分析
2.4 A.duranensis染色體序列圖與核型對應
3 討論
3.1 利用A.duranensis基因組測序開發(fā)花生寡核苷酸探針
3.2 花生染色體識別
3.3 花生染色體結(jié)構(gòu)變異
3.4 不同花生種染色體組關系
3.5 花生序列圖與染色體核型對應
第四章 結(jié)論與創(chuàng)新點
1 結(jié)論
2 創(chuàng)新點
3 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小麥-黑麥1RS/1BL新易位系的創(chuàng)制和分子細胞遺傳學鑒定[J]. 王靜,王獻平,紀軍,王志國,安調(diào)過,李俊明,張相岐. 作物學報. 2006(01)
[2]利用高靈敏的TSA-FISH在玉米中定位bz1、bz2基因(英文)[J]. 李宗蕓,寧順斌,韓永華,劉立華,宋運淳. Developmental & Reproductive Biology. 2002(01)
[3]花生屬栽培種和野生種間親緣關系的研究Ⅰ.染色體Giemsa C-顯帶帶型分析[J]. 詹英賢,吳愛忠,程明,周向臣. 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1992(01)
[4]黑麥(Secale cereale)的染色體組型分析[J]. 李國珍. 作物學報. 1982(02)
[5]植物染色體標本制備的去壁、低滲法及其在細胞遺傳學中的意義[J]. 陳瑞陽,宋文芹,李秀蘭. 遺傳學報. 1982(02)
[6]黑麥染色體的帶型及其應用[J]. 陳瑞陽,宋文芹,徐悅凡. 遺傳學報. 1979(01)
碩士論文
[1]百薩偃麥草染色體小片段易位的創(chuàng)制、鑒定與基因定位分析[D]. 王艷芝.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 2013
[2]百薩偃麥草染色體1J和5J變異體的誘致與鑒定[D]. 談麗君.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 2011
[3]普通小麥—百薩偃麥草異染色體系選育及分子細胞遺傳學研究[D]. 沈健.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 2011
[4]石蒜屬植物染色體分帶和熒光原位雜交研究[D]. 王利平.南京林業(yè)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6443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zwlw/364438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