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小麥TaGS-D1與TaFlo2-A1等位變異對粒重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12-28 04:28
  為探究小麥粒重基因型的等位變異情況,利用位于7DS和2AL染色體上粒重相關基因TaGS-D1和 TaFlo2-A1共顯性標記GS7D和TaFlo2-InDel8對298份國內外冬小麥品種(系)進行等位變異檢驗,分析了各等位變異及組合與千粒重的相關性和在不同小麥類型中的分布情況。結果表明,參試材料千粒重平均為37.65 g,且品種間的粒重遺傳變異較大。攜有 TaGS-D1a等位基因的小麥品種(系)的千粒重(38.18 g)顯著高于 TaGS-D1b(35.61 g)(P<0.01);攜有 TaFlo2-A1b等位基因的小麥品種(系)的千粒重(39.12 g)顯著高于 TaFlo2-A1a(37.31 g)(P<0.01)。從兩個基因位點形成的4種基因組合來看,具有高千粒重的 TaGS-D1a/TaFlo2-A1b基因型的千粒重均極顯著高于其他基因型(P<0.01)。不同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各小麥類型中分布不同,其中 TaGS-D1a在西南冬麥區(qū)占比較大, TaFlo2-A1b在長江中下游冬麥區(qū)占比較大。具有中間型千粒重的 TaGS-D1a/TaFlo2-A1a基因型在各小... 

【文章來源】:麥類作物學報. 2020,40(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14 頁

【部分圖文】:

小麥TaGS-D1與TaFlo2-A1等位變異對粒重的影響


部分參試材料在 TaGS-D1位點的等位變異

小麥TaGS-D1與TaFlo2-A1等位變異對粒重的影響


部分參試材料在TaFlo2-A1位點的等位變異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小麥粒重基因等位變異的高通量分子檢測及組合分析[J]. 仝靖洋,李少鵬,劉勝杰,張琳雪,梁園園,張哲,聶小軍,李學軍,王中華,高欣.  麥類作物學報. 2018(11)
[2]新疆小麥TaGW2-6A、TaCwi-A1、TaSus2-2B等位變異對粒重的影響及應用[J]. 時佳,白璐,任毅,穆培源,梁曉東,瑪依拉,耿洪偉.  分子植物育種. 2018(03)
[3]利用功能標記揭示新疆小麥改良品種與地方品種的遺傳變異[J]. 簡大為,周陽,劉宏偉,楊麗,買春艷,于立強,韓新年,張宏軍,李洪杰.  作物學報. 2018(05)
[4]TaGW2-6A等位變異對青海省小麥育成品種千粒重的影響[J]. 李娜,曹東,陳文杰,張波,劉寶龍,張懷剛.  麥類作物學報. 2018(01)
[5]黃淮麥區(qū)小麥主栽品種粒重與籽粒灌漿特性的關系[J]. 苗永杰,閻俊,趙德輝,田宇兵,閆俊良,夏先春,張勇,何中虎.  作物學報. 2018(02)
[6]利用基因芯片技術進行小麥遺傳圖譜構建及粒重QTL分析[J]. 陳廣鳳,李青芳,張晗,師翠蘭,孫彩鈴,鄧志英,劉凱,谷植群,田紀春.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4(24)
[7]小麥粒重基因TaCwi-A1功能標記CWI22、CWI21的驗證及應用[J]. 相吉山,穆培源,桑偉,聶迎彬,徐紅軍,莊麗,崔鳳娟,韓新年,鄒波.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4(13)
[8]長江中下游冬麥區(qū)小麥品種主要性狀的遺傳多樣性分析[J]. 吳宏亞,張伯橋,汪尊杰,程順和.  江蘇農業(yè)科學. 2014(05)
[9]多個環(huán)境下小麥千粒重QTL定位的穩(wěn)定性分析[J]. 王瑞霞,張秀英,吳科,錢兆國,閆長生,游光霞,肖世和.  麥類作物學報. 2012(01)
[10]中國小麥育種進展與展望[J]. 何中虎,夏先春,陳新民,莊巧生.  作物學報. 2011(02)

博士論文
[1]中國冬小麥產量潛力及重要農藝性狀的遺傳改良[D]. 周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55340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zwlw/355340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3e5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