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港流域夏玉米生育期降水、需水和干旱時空分布特征
發(fā)布時間:2021-11-25 19:49
黑龍港流域地下水超采導(dǎo)致水分極度匱乏,提高降水利用效率成為該區(qū)夏玉米生產(chǎn)的關(guān)鍵。該文利用黑龍港流域18個地面氣象觀測站1966—2015年逐日氣象數(shù)據(jù),對玉米全生育期及各生育階段的有效降水量、需水量、作物水分虧缺指數(shù)、干旱發(fā)生頻率的時空分布特征等進行了分析。結(jié)果表明,夏玉米全生育期有效降水量292.89~361.56 mm,呈"東北高、西南低"的趨勢;需水量362.82~444.04 mm,呈"南部高,北部低"的趨勢;近50年總有效降水量和需水量均呈下降趨勢,且需水量的變化與平均日照時數(shù)、平均風(fēng)速呈高度正相關(guān);全區(qū)干旱發(fā)生頻率為48.30%,其中南部超33.3%,中部及北部超66.6%;黑龍港中部和北部在成粒和灌漿階段出現(xiàn)干旱的幾率較大,南部在成粒階段出現(xiàn)干旱的幾率較大。該研究為黑龍港夏玉米降水資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文章來源】:農(nóng)業(yè)工程學(xué)報. 2020,36(09)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shù)】:10 頁
【部分圖文】:
研究區(qū)域與地面氣象觀測站分布
黑龍港流域1966—2015年夏玉米生育期及各生育階段有效降水量的時空分布(圖2)。由圖2a所示,全生育期有效降水量總體呈由東北向西南逐漸減少趨勢,變化范圍在292.89~361.56 mm,平均為326.46 mm;各生育階段有效降水量空間分布如圖2b~圖2e,苗期、穗期2個階段有效降水量均自東北向西南呈逐漸減少趨勢,成粒、灌漿2個階段有效降水量自東北向西南呈逐漸增加趨勢。各生育階段平均有效降水量順序依次為:穗期階段107.64 mm、苗期階段131.09 mm、成粒階段67.63 mm、灌漿階段19.93 mm,分別占全生育期的比例依次為40.15%、32.97%、20.72%和6.10%。近50年來,黑龍港流域夏玉米全生育期有效降水量呈降低趨勢(圖3a),氣候傾向率變化范圍為-28.90~0.04 mm/10a,平均為-11.76 mm/10a;各生育階段氣候傾向率空間分布情況如圖3a~圖3e,苗期、穗期和成粒3個階段的有效降水量總體呈下降趨勢,穗期階段下降最快為-9.70 mm/10a,而灌漿階段有效降水量總體呈增加趨勢,為1.04 mm/10a。從黑龍港流域全域來看,黑龍港北部地區(qū)有效降水量在苗期、穗期、成粒3個階段均呈下降趨勢,范圍在-8.00~-34.00 mm/10a之間,灌漿階段呈上升趨勢。中部地區(qū)有效降水量在苗期、穗期、灌漿3個階段呈下降趨勢,范圍在0~-15.80 mm/10a之間,成粒階段呈上升趨勢。南部地區(qū)有效降水量在穗期、成粒2個階段呈下降趨勢,范圍在-5.00~-13.00 mm/10a之間,在苗期、灌漿2個階段呈上升趨勢。
近50年來,黑龍港流域夏玉米全生育期有效降水量呈降低趨勢(圖3a),氣候傾向率變化范圍為-28.90~0.04 mm/10a,平均為-11.76 mm/10a;各生育階段氣候傾向率空間分布情況如圖3a~圖3e,苗期、穗期和成粒3個階段的有效降水量總體呈下降趨勢,穗期階段下降最快為-9.70 mm/10a,而灌漿階段有效降水量總體呈增加趨勢,為1.04 mm/10a。從黑龍港流域全域來看,黑龍港北部地區(qū)有效降水量在苗期、穗期、成粒3個階段均呈下降趨勢,范圍在-8.00~-34.00 mm/10a之間,灌漿階段呈上升趨勢。中部地區(qū)有效降水量在苗期、穗期、灌漿3個階段呈下降趨勢,范圍在0~-15.80 mm/10a之間,成粒階段呈上升趨勢。南部地區(qū)有效降水量在穗期、成粒2個階段呈下降趨勢,范圍在-5.00~-13.00 mm/10a之間,在苗期、灌漿2個階段呈上升趨勢。2.2 玉米全生育期及各生育階段需水量的時空分布特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河北省夏玉米需水量變化特征及未來可能趨勢[J]. 曹永強,劉明陽,張路方. 水利經(jīng)濟. 2019(02)
[2]河北省主要作物系數(shù)時空分布特征[J]. 曹永強,李曉瑞,朱明明. 水利水電科技進展. 2019(02)
[3]河北省夏玉米主產(chǎn)區(qū)作物需水量和缺水量研究[J]. 曹永強,李曉瑞. 中國農(nóng)村水利水電. 2018(10)
[4]保定市主要作物需水量和缺水量特征分析[J]. 曹永強,趙博雅,袁立婷. 中國農(nóng)業(yè)資源與區(qū)劃. 2018(08)
[5]Study of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drought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based on SPEI[J]. Fei WANG,Zongmin WANG,Haibo YANG,Yong ZHAO.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8(08)
[6]華北平原農(nóng)戶主動退耕冬小麥的影響因素模型分析及政策啟示[J]. 王學(xué),李秀彬,辛良杰,談明洪. 農(nóng)業(yè)工程學(xué)報. 2018(09)
[7]氣候變化背景下中國主要作物農(nóng)業(yè)氣象災(zāi)害時空分布特征(Ⅲ):華北地區(qū)夏玉米干旱[J]. 萬能涵,楊曉光,劉志娟,何斌,孫爽. 中國農(nóng)業(yè)氣象. 2018(04)
[8]河北省典型區(qū)主要作物有效降雨量和需水量特征[J]. 曹永強,朱明明,李維佳. 生態(tài)學(xué)報. 2018(02)
[9]衡水地區(qū)冬小麥生長后期需水量變化特征[J]. 于海磊,吳息,李珊,賈秋蘭. 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xué). 2016(14)
[10]華北地下水超采區(qū)冬小麥退耕的生態(tài)補償問題探討[J]. 王學(xué),李秀彬,辛良杰,談明洪,李升發(fā),王仁靖. 地理學(xué)報. 2016(05)
碩士論文
[1]河北省主要作物全生育期有效降雨量及需水規(guī)律研究[D]. 朱明明.遼寧師范大學(xué) 2017
[2]GIS支持下的黑龍港地區(qū)土地生產(chǎn)潛力研究[D]. 鄭鑫.北京林業(yè)大學(xué) 2011
本文編號:3518682
【文章來源】:農(nóng)業(yè)工程學(xué)報. 2020,36(09)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shù)】:10 頁
【部分圖文】:
研究區(qū)域與地面氣象觀測站分布
黑龍港流域1966—2015年夏玉米生育期及各生育階段有效降水量的時空分布(圖2)。由圖2a所示,全生育期有效降水量總體呈由東北向西南逐漸減少趨勢,變化范圍在292.89~361.56 mm,平均為326.46 mm;各生育階段有效降水量空間分布如圖2b~圖2e,苗期、穗期2個階段有效降水量均自東北向西南呈逐漸減少趨勢,成粒、灌漿2個階段有效降水量自東北向西南呈逐漸增加趨勢。各生育階段平均有效降水量順序依次為:穗期階段107.64 mm、苗期階段131.09 mm、成粒階段67.63 mm、灌漿階段19.93 mm,分別占全生育期的比例依次為40.15%、32.97%、20.72%和6.10%。近50年來,黑龍港流域夏玉米全生育期有效降水量呈降低趨勢(圖3a),氣候傾向率變化范圍為-28.90~0.04 mm/10a,平均為-11.76 mm/10a;各生育階段氣候傾向率空間分布情況如圖3a~圖3e,苗期、穗期和成粒3個階段的有效降水量總體呈下降趨勢,穗期階段下降最快為-9.70 mm/10a,而灌漿階段有效降水量總體呈增加趨勢,為1.04 mm/10a。從黑龍港流域全域來看,黑龍港北部地區(qū)有效降水量在苗期、穗期、成粒3個階段均呈下降趨勢,范圍在-8.00~-34.00 mm/10a之間,灌漿階段呈上升趨勢。中部地區(qū)有效降水量在苗期、穗期、灌漿3個階段呈下降趨勢,范圍在0~-15.80 mm/10a之間,成粒階段呈上升趨勢。南部地區(qū)有效降水量在穗期、成粒2個階段呈下降趨勢,范圍在-5.00~-13.00 mm/10a之間,在苗期、灌漿2個階段呈上升趨勢。
近50年來,黑龍港流域夏玉米全生育期有效降水量呈降低趨勢(圖3a),氣候傾向率變化范圍為-28.90~0.04 mm/10a,平均為-11.76 mm/10a;各生育階段氣候傾向率空間分布情況如圖3a~圖3e,苗期、穗期和成粒3個階段的有效降水量總體呈下降趨勢,穗期階段下降最快為-9.70 mm/10a,而灌漿階段有效降水量總體呈增加趨勢,為1.04 mm/10a。從黑龍港流域全域來看,黑龍港北部地區(qū)有效降水量在苗期、穗期、成粒3個階段均呈下降趨勢,范圍在-8.00~-34.00 mm/10a之間,灌漿階段呈上升趨勢。中部地區(qū)有效降水量在苗期、穗期、灌漿3個階段呈下降趨勢,范圍在0~-15.80 mm/10a之間,成粒階段呈上升趨勢。南部地區(qū)有效降水量在穗期、成粒2個階段呈下降趨勢,范圍在-5.00~-13.00 mm/10a之間,在苗期、灌漿2個階段呈上升趨勢。2.2 玉米全生育期及各生育階段需水量的時空分布特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河北省夏玉米需水量變化特征及未來可能趨勢[J]. 曹永強,劉明陽,張路方. 水利經(jīng)濟. 2019(02)
[2]河北省主要作物系數(shù)時空分布特征[J]. 曹永強,李曉瑞,朱明明. 水利水電科技進展. 2019(02)
[3]河北省夏玉米主產(chǎn)區(qū)作物需水量和缺水量研究[J]. 曹永強,李曉瑞. 中國農(nóng)村水利水電. 2018(10)
[4]保定市主要作物需水量和缺水量特征分析[J]. 曹永強,趙博雅,袁立婷. 中國農(nóng)業(yè)資源與區(qū)劃. 2018(08)
[5]Study of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drought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based on SPEI[J]. Fei WANG,Zongmin WANG,Haibo YANG,Yong ZHAO.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8(08)
[6]華北平原農(nóng)戶主動退耕冬小麥的影響因素模型分析及政策啟示[J]. 王學(xué),李秀彬,辛良杰,談明洪. 農(nóng)業(yè)工程學(xué)報. 2018(09)
[7]氣候變化背景下中國主要作物農(nóng)業(yè)氣象災(zāi)害時空分布特征(Ⅲ):華北地區(qū)夏玉米干旱[J]. 萬能涵,楊曉光,劉志娟,何斌,孫爽. 中國農(nóng)業(yè)氣象. 2018(04)
[8]河北省典型區(qū)主要作物有效降雨量和需水量特征[J]. 曹永強,朱明明,李維佳. 生態(tài)學(xué)報. 2018(02)
[9]衡水地區(qū)冬小麥生長后期需水量變化特征[J]. 于海磊,吳息,李珊,賈秋蘭. 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xué). 2016(14)
[10]華北地下水超采區(qū)冬小麥退耕的生態(tài)補償問題探討[J]. 王學(xué),李秀彬,辛良杰,談明洪,李升發(fā),王仁靖. 地理學(xué)報. 2016(05)
碩士論文
[1]河北省主要作物全生育期有效降雨量及需水規(guī)律研究[D]. 朱明明.遼寧師范大學(xué) 2017
[2]GIS支持下的黑龍港地區(qū)土地生產(chǎn)潛力研究[D]. 鄭鑫.北京林業(yè)大學(xué) 2011
本文編號:35186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zwlw/351868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