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RNAi方法構(gòu)建MS26基因雄性不育植物表達載體及農(nóng)桿菌介導玉米遺傳轉(zhuǎn)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31 05:53
應用RNAi技術創(chuàng)制了花粉徹底敗育的玉米雄性不育株系,為玉米雜交制種提供雄性不育的基礎材料。構(gòu)建玉米MS26 RNAi植物表達載體,其中,以玉米綜31未成熟的幼胚組織為受體,利用農(nóng)桿菌介導法將目的基因定向轉(zhuǎn)入到玉米中,以甘露糖為選擇劑進行篩選獲得能夠穩(wěn)定遺傳的轉(zhuǎn)基因植株。通過Taqman探針法進行分子檢測,獲得18株單拷貝T0代轉(zhuǎn)基因植株,碘-碘化鉀染色分析結(jié)果顯示,12株完全不育。在田間試驗中,5個轉(zhuǎn)化事件的所有T1代轉(zhuǎn)基因植株在散粉期都表現(xiàn)雄性不育,且除此之外與野生型玉米對照植株之間沒有其他形態(tài)不同。實時定量PCR結(jié)果顯示,MS26 RNAi轉(zhuǎn)基因玉米植株中MS26基因的表達量顯著下調(diào),由此可推斷,MS26 RNAiT-DNA已經(jīng)整合到玉米基因組中,并能引起完全的雄性不育。
【文章來源】:玉米科學. 2020,28(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MS26基因結(jié)構(gòu)及RNAi片段選擇示意
轉(zhuǎn)MS26 RNAi基因玉米的特異引物的PCR鑒定
轉(zhuǎn)基因和非轉(zhuǎn)基因的雄穗對比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抑制ZmCol3基因表達調(diào)控玉米開花期[J]. 賈偉,尹悅佳,柳青,劉洋,李楠,果天宇,郝東云,劉相國. 玉米科學. 2017(06)
[2]玉米雄性不育基因Zmms1的同源克隆及生物信息學分析[J]. 呂慶雪,高嵩,孫蕾,張志軍,張建新,王敏,宋廣樹,劉文國. 玉米科學. 2018(02)
[3]玉米開花期性狀的QTL及雜種優(yōu)勢位點定位[J]. 楊慧麗,林亞楠,張懷勝,衛(wèi)曉軼,丁冬,薛亞東. 作物學報. 2017(05)
[4]空間環(huán)境誘發(fā)玉米細胞質(zhì)雄性不育突變體的遺傳分析[J]. 張采波,袁國釗,汪靜,潘光堂,榮廷昭,曹墨菊. 遺傳. 2011(02)
[5]紫花苜蓿光敏色素B基因片段克隆及RNA干擾表達載體的構(gòu)建[J]. 朱見明,嚴學兵,史瑩華,王成章. 作物學報. 2011(02)
[6]鴨梨α-法尼烯合成酶基因雙鏈RNAi表達載體的構(gòu)建[J]. 陳新,劉慶忠,李楊昕,呂慧貞,梁雅芹,張士剛,邵建萍,張元湖. 生物技術通訊. 2007(05)
[7]應用RNA干擾技術降低玉米支鏈淀粉含量[J]. 柴曉杰,王丕武,關淑艷,徐亞維. 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 2005(06)
[8]利用 RFLP、SSR、AFLP和 RAPD標記分析玉米自交系遺傳多樣性的比較研究[J]. 袁力行,傅駿驊,Warburton M,李新海,張世煌,Khairallah M,劉新芝,彭澤斌,李連城. 遺傳學報. 2000(08)
本文編號:3374328
【文章來源】:玉米科學. 2020,28(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MS26基因結(jié)構(gòu)及RNAi片段選擇示意
轉(zhuǎn)MS26 RNAi基因玉米的特異引物的PCR鑒定
轉(zhuǎn)基因和非轉(zhuǎn)基因的雄穗對比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抑制ZmCol3基因表達調(diào)控玉米開花期[J]. 賈偉,尹悅佳,柳青,劉洋,李楠,果天宇,郝東云,劉相國. 玉米科學. 2017(06)
[2]玉米雄性不育基因Zmms1的同源克隆及生物信息學分析[J]. 呂慶雪,高嵩,孫蕾,張志軍,張建新,王敏,宋廣樹,劉文國. 玉米科學. 2018(02)
[3]玉米開花期性狀的QTL及雜種優(yōu)勢位點定位[J]. 楊慧麗,林亞楠,張懷勝,衛(wèi)曉軼,丁冬,薛亞東. 作物學報. 2017(05)
[4]空間環(huán)境誘發(fā)玉米細胞質(zhì)雄性不育突變體的遺傳分析[J]. 張采波,袁國釗,汪靜,潘光堂,榮廷昭,曹墨菊. 遺傳. 2011(02)
[5]紫花苜蓿光敏色素B基因片段克隆及RNA干擾表達載體的構(gòu)建[J]. 朱見明,嚴學兵,史瑩華,王成章. 作物學報. 2011(02)
[6]鴨梨α-法尼烯合成酶基因雙鏈RNAi表達載體的構(gòu)建[J]. 陳新,劉慶忠,李楊昕,呂慧貞,梁雅芹,張士剛,邵建萍,張元湖. 生物技術通訊. 2007(05)
[7]應用RNA干擾技術降低玉米支鏈淀粉含量[J]. 柴曉杰,王丕武,關淑艷,徐亞維. 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 2005(06)
[8]利用 RFLP、SSR、AFLP和 RAPD標記分析玉米自交系遺傳多樣性的比較研究[J]. 袁力行,傅駿驊,Warburton M,李新海,張世煌,Khairallah M,劉新芝,彭澤斌,李連城. 遺傳學報. 2000(08)
本文編號:33743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zwlw/337432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