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平原富硒冷浸田的利用模式
發(fā)布時間:2021-04-20 03:29
江漢平原是中國四大糧倉之一,擁有約69萬公頃富硒土壤,大部分為冷浸田,如何利用富硒冷浸田種植富硒水稻是當前亟需研究解決的重大實際問題.以排水整改、強化施硒肥和排水整改后施硒肥3種模式開展了江漢平原富硒冷浸田的大田種植實驗.結(jié)果表明,在排水整改模式下,排水降低了冷浸田地下水位,提升了土壤的通氣性和氧化還原電位,加快了土壤中有機結(jié)合態(tài)硒向可利用態(tài)硒轉(zhuǎn)化,使得土壤可利用態(tài)硒比整改前提高25.0%;促進了水稻對硒的吸收,使得水稻根系和籽實中硒含量比整改前分別增加20.6%和8.3%,僅莖干中硒含量無明顯變化.在強化施硒肥模式下,每畝施加80 kg硒肥后土壤可利用態(tài)硒比施肥前提高41.7%;極大地促進了水稻對硒的吸收,使得水稻根系、莖稈、籽實中硒含量比施肥前分別提升79.4%、37.1%、25.0%.在冷浸田排水整改后每畝施加80 kg硒肥模式下,土壤可利用態(tài)硒含量和水稻根系、莖干、籽實中硒含量分別增加50.0%和41.8%、46.1%、47.9%.總之,上述3種利用模式均可提高土壤可利用態(tài)硒含量,有利于水稻對土壤硒的吸收,能夠顯著提高水稻籽實中硒含量;冷浸田排水整改后強化施硒肥利用模式效果最佳...
【文章來源】:地球科學. 2020,45(03)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qū)概況
1.2 實驗方法
1.3 樣品采集與測試方法
2 結(jié)果與討論
2.1 試驗田土壤特征
2.2 排水整改模式
2.2.1 排水整改對土壤硒的影響
2.2.2 排水整改對水稻硒的影響
2.3 強化施硒肥模式
2.3.1 強化施硒肥對土壤硒的影響
2.3.2 強化施硒肥對水稻硒的影響
2.4 排水整改后強化施硒肥模式
2.4.1 排水整改后強化施硒肥對土壤硒的影響
2.4.2 排水整改后強化施硒肥對水稻硒的影響
2.5 三種利用模式比較
2.5.1 三種利用模式對土壤硒的影響
2.5.2 三種利用模式對水稻硒的影響
3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湖北省江漢流域經(jīng)濟區(qū)農(nóng)業(yè)地質(zhì)調(diào)查成果綜述[J]. 萬能,胡正祥,曾明中,楊軍. 資源環(huán)境與工程. 2017(S1)
[2]我國主要農(nóng)耕區(qū)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來源及影響因素[J]. 王銳,余濤,曾慶良,楊忠芳. 生物技術進展. 2017(05)
[3]土壤中硒的形態(tài)轉(zhuǎn)化及其對有效性的影響研究進展[J]. 梁東麗,彭琴,崔澤瑋,王丹,李哲,黃杰,QUANG Toan Dinh. 生物技術進展. 2017(05)
[4]我國土壤低硒帶的氣候成因研究[J]. 孫國新,李媛,李剛,陳正,朱永官. 生物技術進展. 2017(05)
[5]硒生物營養(yǎng)強化小麥在發(fā)芽過程中的生理特征研究[J]. 馬麗佳,張澤洲,袁林喜,尹雪斌. 生物技術進展. 2017(05)
[6]我國地理環(huán)境硒缺乏與健康研究進展[J]. 李海蓉,楊林生,譚見安,王五一,侯少范,李永華,虞江萍,韋炳干. 生物技術進展. 2017(05)
[7]密閉消解-氫化物發(fā)生-原子熒光光譜法測定植物中硒[J]. 范博倫,馬真真,田歡,鮑征宇,周楊,張宏宇. 理化檢驗(化學分冊). 2017(08)
[8]江漢平原淺層含砷地下水稀土元素特征及其指示意義[J]. 鄭天亮,鄧婭敏,魯宗杰,甘義群. 地球科學. 2017(05)
[9]江漢平原高砷地下水中DOM三維熒光特征及其指示意義[J]. 魯宗杰,鄧婭敏,杜堯,沈帥,馬騰. 地球科學. 2017(05)
[10]長期深窄溝排水對冷浸田土壤脫潛特性及水稻產(chǎn)量的影響[J]. 林誠,李清華,王飛,劉啟鵬,林麗紅,何春梅,鐘少杰. 土壤. 2016(06)
本文編號:3148889
【文章來源】:地球科學. 2020,45(03)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qū)概況
1.2 實驗方法
1.3 樣品采集與測試方法
2 結(jié)果與討論
2.1 試驗田土壤特征
2.2 排水整改模式
2.2.1 排水整改對土壤硒的影響
2.2.2 排水整改對水稻硒的影響
2.3 強化施硒肥模式
2.3.1 強化施硒肥對土壤硒的影響
2.3.2 強化施硒肥對水稻硒的影響
2.4 排水整改后強化施硒肥模式
2.4.1 排水整改后強化施硒肥對土壤硒的影響
2.4.2 排水整改后強化施硒肥對水稻硒的影響
2.5 三種利用模式比較
2.5.1 三種利用模式對土壤硒的影響
2.5.2 三種利用模式對水稻硒的影響
3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湖北省江漢流域經(jīng)濟區(qū)農(nóng)業(yè)地質(zhì)調(diào)查成果綜述[J]. 萬能,胡正祥,曾明中,楊軍. 資源環(huán)境與工程. 2017(S1)
[2]我國主要農(nóng)耕區(qū)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來源及影響因素[J]. 王銳,余濤,曾慶良,楊忠芳. 生物技術進展. 2017(05)
[3]土壤中硒的形態(tài)轉(zhuǎn)化及其對有效性的影響研究進展[J]. 梁東麗,彭琴,崔澤瑋,王丹,李哲,黃杰,QUANG Toan Dinh. 生物技術進展. 2017(05)
[4]我國土壤低硒帶的氣候成因研究[J]. 孫國新,李媛,李剛,陳正,朱永官. 生物技術進展. 2017(05)
[5]硒生物營養(yǎng)強化小麥在發(fā)芽過程中的生理特征研究[J]. 馬麗佳,張澤洲,袁林喜,尹雪斌. 生物技術進展. 2017(05)
[6]我國地理環(huán)境硒缺乏與健康研究進展[J]. 李海蓉,楊林生,譚見安,王五一,侯少范,李永華,虞江萍,韋炳干. 生物技術進展. 2017(05)
[7]密閉消解-氫化物發(fā)生-原子熒光光譜法測定植物中硒[J]. 范博倫,馬真真,田歡,鮑征宇,周楊,張宏宇. 理化檢驗(化學分冊). 2017(08)
[8]江漢平原淺層含砷地下水稀土元素特征及其指示意義[J]. 鄭天亮,鄧婭敏,魯宗杰,甘義群. 地球科學. 2017(05)
[9]江漢平原高砷地下水中DOM三維熒光特征及其指示意義[J]. 魯宗杰,鄧婭敏,杜堯,沈帥,馬騰. 地球科學. 2017(05)
[10]長期深窄溝排水對冷浸田土壤脫潛特性及水稻產(chǎn)量的影響[J]. 林誠,李清華,王飛,劉啟鵬,林麗紅,何春梅,鐘少杰. 土壤. 2016(06)
本文編號:31488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zwlw/314888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