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稻直播與移栽方式的產量、抗倒性和稻米品質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10 17:49
水稻直播栽培方式可以大幅度降低勞動強度、節(jié)約用工成本,同時也便利于水稻集約化生產,符合現代農業(yè)發(fā)展趨勢。因此水稻直播栽培方式在我國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本研究對不同品種在直播與移栽兩種栽培方式下的產量性狀、抗倒伏相關性狀及稻米品質進行對比研究,以圖為選育適合直播栽培的水稻品種提供參考依據。本研究以13個雜交稻新組合、生產上直播應用較多的常規(guī)品種黃華占、生產上大面積應用的雜交晚稻組合五優(yōu)308和天優(yōu)華占作為試驗參試品種(組合)。通過研究得出以下結論:(1)水稻在直播方式下比在移栽方式下產量顯著提高,所有參試品種(組合)在直播方式下平均產量為10708.2公斤/公頃,在移栽方式下的平均產量為9776.85公斤/公頃,增幅達9.53%。增產的主要原因是直播方式單位面積有效穗數顯著增加。(2)在直播方式下,水稻的抗倒伏系數低于移栽方式?沟沟南嚓P指標方面,直播方式的株高、孕穗期干物質、成熟期干物質>移栽方式,莖稈直徑差異不明顯。成熟期干物質與抗倒伏系數為極顯著正相關,選育該類莖稈形態(tài)的水稻品種對提高直播稻抗倒伏性有重要意義。(3)直播方式的堊白率和堊白度比移栽方式降低,可以提升水稻外觀...
【文章來源】:湖南農業(yè)大學湖南省
【文章頁數】:4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國內外直播水稻生產發(fā)展現狀
1.1.1 歐美地區(qū)直播水稻生產發(fā)展現狀
1.1.2 亞洲地區(qū)直播水稻生產發(fā)展現狀
1.1.3 我國直播水稻生產發(fā)展現狀
1.2 不同栽培方式對雜交稻農藝性狀和光合特性的影響
1.2.1 不同栽培方式雜交稻產量的比較研究
1.2.2 不同栽培方式雜交稻的產量性狀比較研究
1.2.3 不同栽培方式對雜交稻其它農藝性狀的影響
1.2.4 不同栽培方式對雜交稻光合特性的影響
1.3 不同栽培方式對雜交稻各品質性狀的影響
1.3.1 加工品質
1.3.2 外觀品質
1.3.3 蒸煮品質
1.3.4 營養(yǎng)品質
1.3.5 淀粉RVA譜特征值
1.4 研究目的和意義
第2章 材料與方法
2.1 材料與方法
2.1.1 試驗材料
2.1.2 試驗設計
2.1.3 測定項目和方法
2.1.4 數據處理與統(tǒng)計分析
第3章 結果與分析
3.1 不同栽培方式對雜交水稻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
3.1.1 直播與移栽方式的產量比較
3.1.2 不同品種直播與移栽方式的產量構成因素比較
3.1.3 直播與移栽方式下不同品種的產量比較
3.1.4 生育期結果與分析
3.2 不同栽培方式對雜交水稻抗倒伏及其相關性狀的影響
3.2.1 不同品種直播與移栽方式下倒伏程度的田間表現
3.2.2 不同品種直播與移栽方式下抗倒伏能力的比較
3.2.3 直播與移栽方式的抗倒伏相關性狀
3.2.4 抗倒伏相關指標與抗倒伏系數的相關分析
3.3 不同栽培方式對雜交稻稻米品質的影響
3.3.1 對外觀及加工品質的影響
3.3.2 對蒸煮品質和營養(yǎng)品質的影響
第4章 討論
4.1 關于不同栽培方式對雜交稻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
4.2 不同栽培方式對雜交水稻抗倒伏及其相關因素的影響
4.3 不同栽培方式對雜交水稻的稻米加工及外觀品質影響
4.4 不同栽培方式對雜交水稻的稻米蒸煮品質和營養(yǎng)品質的影響
第5章 全文結論及創(chuàng)新點
5.1 本文主要結論
5.2 本研究創(chuàng)新之處
5.3 本研究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不同生態(tài)區(qū)不同栽培方式對優(yōu)質粳稻南粳9108品質的影響[J]. 朱大偉,郭保衛(wèi),王力,張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許軻,魏海燕. 江蘇農業(yè)科學. 2015(02)
[2]旱直播對水稻生長及產量的影響[J]. 辛明金,任文濤,宋玉秋,蔣圣田,曾山,羅錫文. 沈陽農業(yè)大學學報. 2014(02)
[3]直播水稻發(fā)展概況及研究進展[J]. 徐金蘭,李武權,顧莉娟,武紹富,張連成. 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 2012(22)
[4]高產栽培條件下種植方式對不同生育類型粳稻米質的影響[J]. 霍中洋,李杰,許軻,戴其根,魏海燕,龔金龍,張洪程.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2(19)
[5]直播、機插與手栽水稻生長發(fā)育、產量及稻米品質比較研究[J]. 楊波,徐大勇,張洪程. 揚州大學學報(農業(yè)與生命科學版). 2012(02)
[6]作物莖稈抗倒性綜合評價指標的力學分析[J]. 吳曉強,佘躍輝. 農機化研究. 2012(02)
[7]淮北稻區(qū)不同栽培方式稻米品質的比較[J]. 孟德龍,楊波,秦德榮,遲銘,仲維功,陳留根,周煒. 江蘇農業(yè)科學. 2011(06)
[8]不同種植方式水稻高產栽培條件下的光合物質生產特征研究[J]. 李杰,張洪程,常勇,龔金龍,郭振華,戴其根,霍中洋,許軻,魏海燕,高輝. 作物學報. 2011(07)
[9]水稻超高產栽培的品質效應研究[J]. 王學紅,楊波,杜永,劉群松,朱道容. 山東農業(yè)科學. 2011(02)
[10]不同栽培方式對粳型巨胚稻產量與品質的影響[J]. 戴紅燕,張榮萍,華勁松,蔡光澤. 中國農學通報. 2011(03)
碩士論文
[1]不同直播栽培方式對水稻生長發(fā)育特性及產量形成的影響[D]. 鄭洪幀.四川農業(yè)大學 2012
[2]粳稻不同生育期類型品種產量形成特性與品質特征研究[D]. 汪本福.揚州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130073
【文章來源】:湖南農業(yè)大學湖南省
【文章頁數】:4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國內外直播水稻生產發(fā)展現狀
1.1.1 歐美地區(qū)直播水稻生產發(fā)展現狀
1.1.2 亞洲地區(qū)直播水稻生產發(fā)展現狀
1.1.3 我國直播水稻生產發(fā)展現狀
1.2 不同栽培方式對雜交稻農藝性狀和光合特性的影響
1.2.1 不同栽培方式雜交稻產量的比較研究
1.2.2 不同栽培方式雜交稻的產量性狀比較研究
1.2.3 不同栽培方式對雜交稻其它農藝性狀的影響
1.2.4 不同栽培方式對雜交稻光合特性的影響
1.3 不同栽培方式對雜交稻各品質性狀的影響
1.3.1 加工品質
1.3.2 外觀品質
1.3.3 蒸煮品質
1.3.4 營養(yǎng)品質
1.3.5 淀粉RVA譜特征值
1.4 研究目的和意義
第2章 材料與方法
2.1 材料與方法
2.1.1 試驗材料
2.1.2 試驗設計
2.1.3 測定項目和方法
2.1.4 數據處理與統(tǒng)計分析
第3章 結果與分析
3.1 不同栽培方式對雜交水稻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
3.1.1 直播與移栽方式的產量比較
3.1.2 不同品種直播與移栽方式的產量構成因素比較
3.1.3 直播與移栽方式下不同品種的產量比較
3.1.4 生育期結果與分析
3.2 不同栽培方式對雜交水稻抗倒伏及其相關性狀的影響
3.2.1 不同品種直播與移栽方式下倒伏程度的田間表現
3.2.2 不同品種直播與移栽方式下抗倒伏能力的比較
3.2.3 直播與移栽方式的抗倒伏相關性狀
3.2.4 抗倒伏相關指標與抗倒伏系數的相關分析
3.3 不同栽培方式對雜交稻稻米品質的影響
3.3.1 對外觀及加工品質的影響
3.3.2 對蒸煮品質和營養(yǎng)品質的影響
第4章 討論
4.1 關于不同栽培方式對雜交稻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
4.2 不同栽培方式對雜交水稻抗倒伏及其相關因素的影響
4.3 不同栽培方式對雜交水稻的稻米加工及外觀品質影響
4.4 不同栽培方式對雜交水稻的稻米蒸煮品質和營養(yǎng)品質的影響
第5章 全文結論及創(chuàng)新點
5.1 本文主要結論
5.2 本研究創(chuàng)新之處
5.3 本研究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不同生態(tài)區(qū)不同栽培方式對優(yōu)質粳稻南粳9108品質的影響[J]. 朱大偉,郭保衛(wèi),王力,張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許軻,魏海燕. 江蘇農業(yè)科學. 2015(02)
[2]旱直播對水稻生長及產量的影響[J]. 辛明金,任文濤,宋玉秋,蔣圣田,曾山,羅錫文. 沈陽農業(yè)大學學報. 2014(02)
[3]直播水稻發(fā)展概況及研究進展[J]. 徐金蘭,李武權,顧莉娟,武紹富,張連成. 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 2012(22)
[4]高產栽培條件下種植方式對不同生育類型粳稻米質的影響[J]. 霍中洋,李杰,許軻,戴其根,魏海燕,龔金龍,張洪程.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2(19)
[5]直播、機插與手栽水稻生長發(fā)育、產量及稻米品質比較研究[J]. 楊波,徐大勇,張洪程. 揚州大學學報(農業(yè)與生命科學版). 2012(02)
[6]作物莖稈抗倒性綜合評價指標的力學分析[J]. 吳曉強,佘躍輝. 農機化研究. 2012(02)
[7]淮北稻區(qū)不同栽培方式稻米品質的比較[J]. 孟德龍,楊波,秦德榮,遲銘,仲維功,陳留根,周煒. 江蘇農業(yè)科學. 2011(06)
[8]不同種植方式水稻高產栽培條件下的光合物質生產特征研究[J]. 李杰,張洪程,常勇,龔金龍,郭振華,戴其根,霍中洋,許軻,魏海燕,高輝. 作物學報. 2011(07)
[9]水稻超高產栽培的品質效應研究[J]. 王學紅,楊波,杜永,劉群松,朱道容. 山東農業(yè)科學. 2011(02)
[10]不同栽培方式對粳型巨胚稻產量與品質的影響[J]. 戴紅燕,張榮萍,華勁松,蔡光澤. 中國農學通報. 2011(03)
碩士論文
[1]不同直播栽培方式對水稻生長發(fā)育特性及產量形成的影響[D]. 鄭洪幀.四川農業(yè)大學 2012
[2]粳稻不同生育期類型品種產量形成特性與品質特征研究[D]. 汪本福.揚州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1300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zwlw/313007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