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類固醇脫氫酶基因家族鑒定及GmDET2a和GmDET2b基因的功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07 03:13
油菜素內(nèi)酯(BRs)是調節(jié)植物生長發(fā)育的重要激素,而類固醇脫氫酶是催化BR生物合成的關鍵酶,擬南芥DET2是功能研究比較清楚的類固醇脫氫酶,其基因失去功能突變會導致擬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矮化和育性降低。大豆(Glycine max)是我國重要的糧油作物,已有研究表明,BR具有調節(jié)大豆生長發(fā)育及耐受逆境能力,但對大豆BR生物合成的分子機制還不清楚。本研究鑒定了大豆類固醇脫氫酶基因家族,并對DET2a與DET2b對養(yǎng)分脅迫以及外源BR的響應進行了分析;對植物類固醇脫氫酶家族進行了進化分析和選擇壓力分析;最后通過遺傳互補實驗,證明大豆DET2a和DET2b與擬南芥DET2基因具有相似的功能。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大豆基因組共有8個類固醇脫氫酶基因,分別命名為Gm DET2a-2h,其中Gm DET2a和Gm DET2b與擬南芥DET2基因親緣關系最近,Gm DET2a和Gm DET2b基因,分別位于7號和11號染色體,均編碼長度為263個氨基酸殘基的蛋白;系統(tǒng)進化樹分析表明其與Ps DET2、At DET2有很高的同源性;對105種植物類固醇脫氫酶進行進化分析,...
【文章來源】: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廣東省
【文章頁數(shù)】:7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油菜素內(nèi)酯基本結構
個內(nèi)含子和 3 個外顯子(表 3.1;圖 3.1)。此外,我們也發(fā)現(xiàn)擬南芥基因組含有 7 個類固醇脫氫酶基因。從圖 3.1 可以看出AT1G72590 基因含有 6 個外顯子和 5 個內(nèi)含子;AT1G73650 基因含有 9 個外顯子和8 個內(nèi)含子;AT2G16530 基因含有 7 個外顯子和 6 個內(nèi)含子;AT2G38050(AtDET2)基因含有2 個外顯子和1 個內(nèi)含子;AT3G43840基因含有3 個外顯子和2 個內(nèi)含子;AT3G55360 基因含有 4 個外顯子和 3 個內(nèi)含子;AT5G16010 基因含 2 個外顯子和 1個內(nèi)含子(圖 3.1)。
23圖 3.2 植物 DET2 蛋白進化樹重建注:每個蛋白質符號的前兩個字母是該物種名稱的簡寫,Os:Oriza sativa(水稻);At:Arthaliana(擬南芥);Gm:Glycine max(大豆)。AtDET2(At2G38050);GmDET2a(Glyma.07G1GmDET2b(Glyma.11G010000);GmDET2c(Glyma.02G081200);GmDET2d(Glyma.02G0GmDET2e(Glyma.11G11030);GmDET2f(Glyma.14G043500);GmDET2g(Glyma.02g27GmDET2h(Glyma.19g261600)。進化樹重建由 Mega6.0 軟件完成,采用最大似然法進行定重復 100 次分析,圖中所示數(shù)字為 bootstrap 值。3.3 植物類固醇脫氫酶基因家族的進化分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油菜素內(nèi)酯的生物合成及信號轉導研究進展[J]. 熊書. 教育教學論壇. 2015(19)
[2]油菜素內(nèi)酯生物合成與功能的研究進展[J]. 儲昭慶,李李,宋麗,薛紅衛(wèi). 植物學通報. 2006(05)
[3]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BR和SHK-6對大豆生物產(chǎn)量和根瘤固氮活性的激素調控研究1[J]. 張明才,何鐘佩,田曉莉,王保民,段留生,翟志席,李召虎. 大豆科學. 2004(02)
[4]天然油菜素內(nèi)酯對核桃葉片水分和光合速率的影響[J]. 李凱榮,張勝利,李曉軍. 園藝學報. 2003(06)
[5]油菜素內(nèi)酯(BR)促進植物生長機理研究進展[J]. 侯雷平,李梅蘭. 植物學通報. 2001(05)
[6]表油菜素內(nèi)酯對黃瓜的生理效應[J]. 丁錦新,馬國瑞,黃素青,葉孟兆. 浙江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1995(06)
[7]表油菜素內(nèi)酯對水稻產(chǎn)量和光合特性的影響[J]. 翁曉燕,蔣德安,陸慶,陶月良. 浙江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1995(01)
[8]對BR促進綠豆上胚軸生長的有關因素的探討[J]. 朱廣廉,張建國. 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4(05)
[9]油菜素內(nèi)酯對玉米幼苗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的影響[J]. 郝建軍,玄美淑,何若韞. 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1990(01)
[10]植物激素表油菜素內(nèi)酯對小麥生理特性及產(chǎn)量的影響[J]. 金先春,徐威生,劉安福,趙毓桔. 華北農(nóng)學報. 1988(02)
本文編號:3122684
【文章來源】: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廣東省
【文章頁數(shù)】:7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油菜素內(nèi)酯基本結構
個內(nèi)含子和 3 個外顯子(表 3.1;圖 3.1)。此外,我們也發(fā)現(xiàn)擬南芥基因組含有 7 個類固醇脫氫酶基因。從圖 3.1 可以看出AT1G72590 基因含有 6 個外顯子和 5 個內(nèi)含子;AT1G73650 基因含有 9 個外顯子和8 個內(nèi)含子;AT2G16530 基因含有 7 個外顯子和 6 個內(nèi)含子;AT2G38050(AtDET2)基因含有2 個外顯子和1 個內(nèi)含子;AT3G43840基因含有3 個外顯子和2 個內(nèi)含子;AT3G55360 基因含有 4 個外顯子和 3 個內(nèi)含子;AT5G16010 基因含 2 個外顯子和 1個內(nèi)含子(圖 3.1)。
23圖 3.2 植物 DET2 蛋白進化樹重建注:每個蛋白質符號的前兩個字母是該物種名稱的簡寫,Os:Oriza sativa(水稻);At:Arthaliana(擬南芥);Gm:Glycine max(大豆)。AtDET2(At2G38050);GmDET2a(Glyma.07G1GmDET2b(Glyma.11G010000);GmDET2c(Glyma.02G081200);GmDET2d(Glyma.02G0GmDET2e(Glyma.11G11030);GmDET2f(Glyma.14G043500);GmDET2g(Glyma.02g27GmDET2h(Glyma.19g261600)。進化樹重建由 Mega6.0 軟件完成,采用最大似然法進行定重復 100 次分析,圖中所示數(shù)字為 bootstrap 值。3.3 植物類固醇脫氫酶基因家族的進化分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油菜素內(nèi)酯的生物合成及信號轉導研究進展[J]. 熊書. 教育教學論壇. 2015(19)
[2]油菜素內(nèi)酯生物合成與功能的研究進展[J]. 儲昭慶,李李,宋麗,薛紅衛(wèi). 植物學通報. 2006(05)
[3]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BR和SHK-6對大豆生物產(chǎn)量和根瘤固氮活性的激素調控研究1[J]. 張明才,何鐘佩,田曉莉,王保民,段留生,翟志席,李召虎. 大豆科學. 2004(02)
[4]天然油菜素內(nèi)酯對核桃葉片水分和光合速率的影響[J]. 李凱榮,張勝利,李曉軍. 園藝學報. 2003(06)
[5]油菜素內(nèi)酯(BR)促進植物生長機理研究進展[J]. 侯雷平,李梅蘭. 植物學通報. 2001(05)
[6]表油菜素內(nèi)酯對黃瓜的生理效應[J]. 丁錦新,馬國瑞,黃素青,葉孟兆. 浙江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1995(06)
[7]表油菜素內(nèi)酯對水稻產(chǎn)量和光合特性的影響[J]. 翁曉燕,蔣德安,陸慶,陶月良. 浙江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1995(01)
[8]對BR促進綠豆上胚軸生長的有關因素的探討[J]. 朱廣廉,張建國. 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4(05)
[9]油菜素內(nèi)酯對玉米幼苗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的影響[J]. 郝建軍,玄美淑,何若韞. 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1990(01)
[10]植物激素表油菜素內(nèi)酯對小麥生理特性及產(chǎn)量的影響[J]. 金先春,徐威生,劉安福,趙毓桔. 華北農(nóng)學報. 1988(02)
本文編號:31226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zwlw/312268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