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基于三個RIL群體的玉米穗柄長QTL定位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3-30 18:36
  玉米穗柄是從莖節(jié)發(fā)生連接果穗和莖稈的小莖桿,是莖葉光合產物向穗部運輸的唯一通道。穗柄長度一方面與籽粒干物質含量呈極顯著負相關,與產量性狀呈負相關,另一方面與苞葉包裹果穗的松緊度密切相關,影響籽粒的脫水速率,另外穗柄長度還與機械收獲的效率有關。因此,在育種上將穗柄長度控制在合適范圍內,不僅有利于籽粒產量積累,而且還有利于籽粒脫水和機械收獲。但目前對調控穗柄長度的遺傳基礎尚不清楚,未見關于控制穗柄長度的QTL和關鍵基因的相關報告。鑒于此,本研究以3個已完成基因分型的重組自交系(RIL)群體BY815/DE3、BY815/K22和CI7/K22為研究材料,測定收獲期的穗柄長,分析穗柄長與苞葉性狀之間的相關關系,鑒定穗柄長QTL,初步解析調控穗柄長的遺傳基礎,為進一步的穗柄長主效QTL精細定位奠定基礎,為分子輔助育種改良穗柄長度提供可用分子標記,為闡明穗柄長度的遺傳機制提供理論依據。主要結果如下:1.在不同環(huán)境中,3個分離群體的穗柄長都存在廣泛的變異,存在超親現象,總體表現為中親遺傳;穗柄長連續(xù)變化,整體呈現輕微左偏正態(tài)分布,符合數量性狀的變化趨勢。各個群體在不同環(huán)境下的表型值之間均呈現極顯著... 

【文章來源】:沈陽農業(yè)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基于三個RIL群體的玉米穗柄長QTL定位分析


穗柄長的測定方法

正態(tài)分布,柄長,群體,分布頻率


第三章 BY815/DE3 群體穗柄長 QTL 定位的結果分析章 BY815/DE3 群體穗柄長 QTL 定位的結果/DE3 群體穗柄長的表型分析E3 群體中,穗柄長變異廣泛,呈現連續(xù)性分布。如圖 3-1 所 BLUP 值均呈現正態(tài)分布,但是正態(tài)分布存在輕微的左偏。之間均呈現極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均大于 0.5(P<0.01)間的相關系數最大,為 0.65;三個單環(huán)境與 BLUP 值之間相 0.8。

物理圖譜,柄長,QTL定位,群體


其中主要分布于 1 號、2 號和 8 號染色體(圖 3-2,3-3,3-4,表 3-3)。北京這一環(huán)境下的 4 個 QTL,分別位于 1 號、2 號、3 號和 8 號染色體上,單個 Q型變異貢獻率在 4.8%-17.52%之間。其中 qBYDj2-1 基因座的表型貢獻率是 17.52%性基因來自父本 DE3。遼寧地區(qū)所檢測到的 5 個 QTL 中,2 個 QTL 位于 1 號染色余分別位于 2 號、5 號、8 號染色體,單個 QTL 表型變異貢獻率范圍是 4.99%-8.08BYDl1-2 和 qBYDl5-1 加性等位基因源自母本;qBYDl1-1、qBYDl2-1 和 qBYDl8-1效應來父本等位基因。內蒙地區(qū)的 6 個 QTL 的單表型貢獻率范圍是 4.87%-10.9%。 4 號染色體上的 qBYDn4-1 表型貢獻率最大,加性等位基因同樣來源于父本。BL下所檢測的5個QTL的表型貢獻率是5.5%-9.3%,QTL加性等位基因均來自父本K然 BY815/DE3 群體在單環(huán)境下檢測到兩個主效 QTL,但消除環(huán)境影響后未發(fā)現主TL,所以 BY815/DE3 群體中穗柄長受微效多基因調控。2 號染色上 qBYDj2-BYDl2-1 和 qBYDb2-1 之間存在定位區(qū)間的重疊,8 號染色體上物理圖譜中區(qū)間 12b 內在不同環(huán)境及 BLUP 值下均檢測到 QTL(qBYDl8-1、qBYDn8-1、qBYDb8-1)明上述 QTL 區(qū)間受環(huán)境影響較小表明,屬于環(huán)境穩(wěn)定性 QTL。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美國玉米雜交種分離后代表型的多樣性[J]. 張春宇,秦紅珍,林鳳.  江蘇農業(yè)科學. 2017(20)
[2]QTL analysis of ear leaf traits in maize(Zea mays L.)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J]. Hongwu Wang,Qianjin Liang,Kun Li,Xiaojiao Hu,Yujin Wu,Hui Wang,Zhifang Liu,Changling Huang.  The Crop Journal. 2017(05)
[3]植物SNP研究進展及在甜菜中的應用[J]. 王端瑩,程大友,代翠紅,崔杰,羅成飛.  中國甜菜糖業(yè). 2017 (02)
[4]10個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狀的配合力和遺傳參數分析[J]. 盧秉生,高洪敏,姚永祥,白向歷,陳增齊.  作物雜志. 2017(02)
[5]利用秈粳交“熱粳35/協(xié)B”F2群體對水稻再生力的QTL分析[J]. 李興星,鄭劍,周軍杰,楊永清,秦小健,張漢馬,梁永書.  分子植物育種. 2016(09)
[6]玉米遼單565穗部性狀的遺傳分析[J]. 王國宏,董潤楠,孫成韜,石清琢,王延波,李中強.  園藝與種苗. 2016(05)
[7]多環(huán)境下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QTL定位[J]. 何坤輝,常立國,崔婷婷,渠建洲,郭東偉,徐淑兔,張興華,張仁和,薛吉全,劉建超.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6(08)
[8]基于玉米重組自交系籽粒脫水速率的相關性狀分析[J]. 王延召,魏良明,周波,宋迎輝.  種業(yè)導刊. 2016(01)
[9]分子標記輔助育種選育黑色香型巨胚水稻[J]. 蔡治君,黃菊,王英存,王杰,許燕,李建粵.  分子植物育種. 2014(06)
[10]一個棉花微管結合蛋白基因GhSP1L5的克隆及表達分析[J]. 李榕,寇偉,譚蘭,賀怡,梁卓,李鴻彬.  生物技術通報. 2014(10)



本文編號:310995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zwlw/310995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a68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