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早抽穗性狀的遺傳分析與直鏈淀粉含量的分子標記
【學位單位】: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S512.3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縮略語及中英文對照表
第一章 文獻綜述
1.1 大麥(青稞)早抽穗(早熟)性狀研究概況
1.1.1 麥類作物早熟性狀的鑒定
1.1.2 大麥(青稞)抽穗期QTL熱點區(qū)域
1.1.3 大麥(青稞)早熟性狀主效基因研究概況
1.1.4 育種實踐中早熟性狀的選擇
1.2 青稞淀粉研究概況
1.2.1 青稞營養(yǎng)健康作用
1.2.2 麥類作物淀粉簡介
1.2.3 大麥淀粉含量及相關性狀QTL定位
1.3 作物QTL定位
1.3.1 親本的選擇
1.3.2 作圖群體構建
1.3.3 相關分子標記對群體的遺傳位點進行基因型分型
1.3.4 構建遺傳圖譜
1.3.5 QTL定位方法
1.3.6 QTL定位分析軟件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義
第二章 青稞早抽穗性狀的遺傳模式分析
2.1 材料與方法
2.1.1 試驗材料
2.1.2 試驗方法
2.1.3 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
2.2 結果與分析
2.2.1 青稞出苗至抽穗天數(shù)性狀的統(tǒng)計分析
2.2.2 青稞出苗至抽穗天數(shù)最適遺傳模型選擇
2.2.3 青稞出苗至抽穗天數(shù)性狀最適模型的遺傳參數(shù)
2.3 討論
第三章 青稞早抽穗性狀的QTL作圖
3.1 材料與方法
3.1.1 實驗材料
3.1.2 實驗方法
3.2 結果分析
3.2.1 測序數(shù)據(jù)質量評估
3.2.2 GBS數(shù)據(jù)酶切產(chǎn)出統(tǒng)計
3.2.3 Reads與參考基因組比對情況統(tǒng)計
3.2.4 子代比對
3.2.5 群體SNP檢測
3.2.6 SNP標記開發(fā)
3.2.7 遺傳圖譜
3.3 討論
3.3.1 利用簡化基因組測序技術開發(fā)SNP標記
3.3.2 青稞高密度遺傳圖譜的構建
3.3.3 青稞早抽穗QTL定位與遺傳模型
3.3.4 互作性QTL解析青稞抽穗期性狀的遺傳變異
3.3.5 相關QTL候選基因挖掘
3.3.6 影響早抽穗QTL的環(huán)境因素分析
第四章 青稞直鏈淀粉含量的分子標記
4.1 材料與方法
4.1.1 實驗材料
4.1.2 實驗方法
4.2 結果與分析
4.2.1 青稞直鏈淀粉含量的BSA測序結果
4.2.2 青稞Wx基因分子標記鑒定
4.3 討論
4.3.1 青稞直鏈淀粉含量的BSA測序
4.3.2 青稞Wx基因的分子標記鑒定
第五章 總結與展望
5.1 總結
5.2 創(chuàng)新點
5.3 展望
參考文獻
作者簡歷
致謝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歐陽杰;熊英;王楚桃;何永歆;蔣剛;朱子超;管玉圣;黃乾龍;王騫;李賢勇;;水稻直鏈淀粉含量早代定向跟蹤篩選技術構建[J];南方農(nóng)業(yè);2019年34期
2 翟佳麗;何睿;;大米中直鏈淀粉含量測定方法的比較[J];糧食加工;2017年03期
3 彭玉梅;劉華強;朱學棟;楊霞;何曉容;蔣歡;況小鎖;;近紅外光譜技術測定水稻直鏈淀粉含量研究(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7年04期
4 范國燦;楊梢娜;;淺析顯微鏡快速判別稻米直鏈淀粉含量[J];浙江農(nóng)業(yè)科學;2016年04期
5 袁亮;楊華;邱正高;湯玲;張亞勤;;提高玉米直鏈淀粉含量的研究進展[J];種子;2015年06期
6 代繼松;張華;朱英;徐恒;;高通量快速檢測稻米中表觀直鏈淀粉含量的方法[J];浙江農(nóng)業(yè)學報;2014年06期
7 謝濤;張儒;;錐栗直鏈淀粉-脂肪酸復合物的熱特性[J];中國糧油學報;2012年07期
8 孟令瑞;孫明茂;苗錦山;劉杰;劉麗霞;孫虎;李云玲;;玉米直鏈淀粉含量遺傳研究進展[J];食品安全導刊;2012年09期
9 唐忠厚;朱曉倩;李強;李洪民;徐飛;;不同基因型甘薯直鏈淀粉含量差異研究[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1年11期
10 姜可心;郭玉華;蘇展;張立爽;林團榮;邢晶麗;雒鶇;付飛;;雜交粳稻穗部不同粒位直鏈淀粉含量分析[J];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寇婷婷;直鏈淀粉對交聯(lián)反應的影響及其在檢測中的應用[D];華南理工大學;2019年
2 吳昆侖;青稞早抽穗性狀的遺傳分析與直鏈淀粉含量的分子標記[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18年
3 范祥云;大麥籽粒直鏈淀粉和支鏈淀粉含量的QTL定位研究[D];揚州大學;2018年
4 張巧杰;直鏈淀粉檢測方法與技術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5 朱昌蘭;水稻低直鏈淀粉含量的遺傳及品質形成對高溫耐性的QTL分析[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6 鄒德堂;稻米直鏈淀粉含量的遺傳研究[D];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02年
7 郭麗;茶多糖對直鏈淀粉和支鏈淀粉相容性影響的研究[D];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8 陳秀花;轉反義Sbe基因提高稻米直鏈淀粉含量的研究[D];揚州大學;2003年
9 董慶;玉米淀粉合成調控基因的挖掘及功能分析[D];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10 談移芳;汕優(yōu)63遺傳改良的部分性狀遺傳學基礎分析[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裘國松;含環(huán)烷基脲殼聚糖衍生物及2-氨基-2-脫氧直鏈淀粉的合成與分離性能研究[D];武漢工程大學;2018年
2 黃云霄;基于直鏈淀粉為壁材的納米農(nóng)藥的制備[D];貴州大學;2019年
3 賈祥澤;超高壓致蓮子直鏈淀粉—脂肪酸復合物的形成機理及其理化特性的研究[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18年
4 鐘雨越;玉米直鏈淀粉的提取與高直鏈淀粉膜的制備[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8年
5 陳盛杰;水稻W(wǎng)x基因第10外顯子單堿基變異位點SNP_(10)~(C/T)效應分析[D];揚州大學;2018年
6 劉林三;不同直鏈淀粉含量玉米的淀粉合成基因表達、淀粉結構與膨化特征分析[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8年
7 周興忠;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改良雜交稻天優(yōu)3611的直鏈淀粉含量[D];揚州大學;2016年
8 宋文君;玉米直鏈淀粉的酶法制備及其在軟糖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9 王麒;水稻低直鏈淀粉含量的遺傳研究[D];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06年
10 錢雪婭;小麥直鏈淀粉含量半籽粒測定方法的研究及其在糯小麥鑒定中的應用[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8527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zwlw/2852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