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華北地區(qū)夏玉米滴灌施肥的肥料效應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26 11:38
【摘要】:探究華北地區(qū)砂質土壤條件下不同施肥量和滴灌帶設置方式在夏玉米滴灌上的肥料效應,為夏玉米高效滴灌施肥提供理論依據(jù),推進水肥一體化技術。本文通過兩年滴灌施肥田間試驗,以鄭單958為供試品種,通過小區(qū)試驗研究了不同用量的氮肥、磷肥、鉀肥對夏玉米的肥料效應,明確了滴灌施肥具有較高的肥料利用率,利用大區(qū)試驗研究了不同滴灌方式與施肥量對砂質土壤田間氨揮發(fā)的影響以及其對夏玉米肥料效應的影響。主要結論如下:1.華北地區(qū)砂質土壤條件下夏玉米產量隨施氮磷肥的用量呈拋物線性變化,當施氮量為180kg·hm~(-2),施磷量為90 kg·hm~(-2)時,作物產量最高;當?shù)追适┯昧砍^最高產量施肥量時,作物產量隨施氮磷用量的提高呈下降趨勢,但氮肥處理的下降程度差異不顯著,而磷肥施用量超過90kg·hm~(-2)時,作物產量隨施磷量的提高顯著下降(P0.05);在本處理中,夏玉米產量隨施鉀量的提高,均呈增加趨勢。2.不同施肥處理對夏玉米生育前期干物質積累幾乎沒有影響,在灌漿期與收獲期時干物質積累與施氮量、施磷量均呈拋物線性變化,當施氮量達到180 kg·hm~(-2)時,施磷量達到90 kg·hm~(-2)時,夏玉米干物質積累量可達到最大值,變化趨勢與產量基本相同,而夏玉米干物質積累量在后期隨施鉀量的提高而增加。3.不同處理的氮磷鉀肥利用率不同,分別為33.39%-58.44%、14.15%-28.88%、54.70%-65.75%,當夏玉米產量最高時的氮、磷、鉀肥利用率兩年平均為51.21%、28.88%、65.75%;在最高產量條件下,氮、磷、鉀肥的平均農學效率分別為8.08、11.41和8.83 kg·kg~(-1);偏生產力分別為59.88、119.75和100.65 kg·kg~(-1)。4.氨揮發(fā)監(jiān)測結果表明,小喇叭口期滴灌施肥后第一天氨揮發(fā)速率達到最大值,從施肥后第二天開始氨揮發(fā)速率呈逐漸下降的趨勢,之后呈小幅度上下波動的穩(wěn)定狀態(tài)。滴灌方式A2(一管兩行)較A1(一管一行)氨揮發(fā)速率峰值減少了20.58%,施肥量B2(N 139.5 kg·hm~(-2)、P_2O_5 76.5kg·hm~(-2)、K_2O 76.5 kg·hm~(-2))較B1(N 180 kg·hm~(-2)、P_2O_5 90 kg·hm~(-2)、K_2O 90 kg·hm~(-2))氨揮發(fā)速率峰值減少了22.80%。各處理氨揮發(fā)積累量逐天增加之后趨于穩(wěn)定,A1B1氨揮發(fā)積累量達處理中最大值,兩年均值為0.986 kg·hm~(-2),與A1B1相比,A1B2、A2B1和A2B2的氨揮發(fā)積累量分別下降20.54%、15.04%和32.81%。5.滴灌方式與施肥量對產量的影響均達顯著水平(P0.05),滴灌方式以A2產量較高,比A1平均增產10.21%;施肥量以B1的產量較高,B2與B1相比平均減產9.82%。滴灌方式與施肥量交互作用未達顯著水平。與A1B2相比,A1B1、A2B1和A2B2分別增產10.73%、22.17%和10.03%。一管兩行滴灌方式通過增加玉米穗直徑、穗粒數(shù)和百粒重來共同提高產量,而B1較B2主要是通過增加玉米穗粒數(shù)來提高產量。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S513
【圖文】:

夏玉米,施氮量,積累量,干物質積累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碩士學位論文 第三章 施氮量對夏玉米滴灌施肥的肥料效應研究3.2 施氮量對夏玉米地上部干物質積累量的影響各處理夏玉米干物質積累有相同的趨勢,自出苗至成熟,夏玉米干物質逐漸增多。從圖 3.1和圖 3.2 可以看出,夏玉米生育前期,不同施氮量對干物質積累幾乎沒有影響,吐絲期時氮肥用量對干物質積累仍未達顯著水平,之后干物質積累量迅速增加,灌漿期與收獲期時干物質積累與施氮量均呈拋物線性變化,當施肥量達到 180 kg·hm-2時,夏玉米干物質積累量最高,之后,隨施

夏玉米,施氮量,積累量,干物質積累量


施氮量均呈拋物線性變化,當施肥量達到 180 kg·hm-2時,夏玉米干物質積累量最高,之后,隨施圖 3.1 不同施氮量對夏玉米地上部干物質積累量的影響(2017 年)Fig. 3.1 Effect of different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s o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of summer maize(201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齊瑞英;;干旱對濮陽市夏玉米產量的影響及對策[J];河南科技;2018年11期

2 武榮;;不同水氮處理對夏玉米的產量影響[J];楊凌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年04期

3 徐延紅;;夏玉米產量動態(tài)預報方法研究[J];陜西氣象;2017年03期

4 趙玉花;;不同施肥量與種植密度對夏玉米產量及效益的影響[J];種子科技;2017年04期

5 王振學;史紅志;;影響夏玉米產量的因素及高產栽培技術措施[J];科學種養(yǎng);2015年09期

6 張培蘋;;施用緩釋肥料對夏玉米產量的影響試驗[J];安徽農學通報;2014年16期

7 劉艷紅;李晶晶;徐桂華;;氣象條件對濰坊市夏玉米產量的影響[J];農業(yè)與技術;2013年02期

8 周美燕;韋良文;孟令中;;2011年陽信縣氣候條件對夏玉米產量影響的分析[J];寧夏農林科技;2012年09期

9 盧振宇;黃志銀;翟乃家;劉樹棠;王婧;劉蔚霞;喬健;曹繼春;馬秀香;;不同類型氮肥對夏玉米產量及經濟效益的影響[J];山東農業(yè)科學;2012年10期

10 盧西旺;;氣象條件對泰安市夏玉米產量的影響[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0年2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番聰聰;胡正華;黃進;尤新媛;張琪;李琪;張雪松;;河北省夏玉米生長季干旱時空特征及對夏玉米產量的影響[A];第34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 S4 重大氣象干旱成因、物理機制、監(jiān)測預測與影響論文集[C];2017年

2 楊海鷹;;河南省夏玉米產量預報方法研究[A];中國氣象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王偉;聶衛(wèi)波;周蓓;;水分虧缺條件下關中地區(qū)夏玉米生長規(guī)律研究[A];流域水循環(huán)與水安全——第十一屆中國水論壇論文集[C];2013年

4 朱保美;周清;吳澤新;張平;司華;楊以健;;2017年魯西北夏玉米雌穗分化異常氣象成因分析[A];第35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 S7 東亞氣候、極端氣候事件變異機理及氣候預測[C];2018年

5 朱保美;周清;吳澤新;張平;司華;楊以健;;2017年魯西北夏玉米雌穗分化異常氣象成因分析[A];第35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 S6 應對氣候變化、低碳發(fā)展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C];2018年

6 張鴻雁;李曉靜;李會軍;;2017年商洛市夏玉米生長氣象條件分析[A];第35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 S12 大氣成分與天氣、氣候變化與環(huán)境影響暨環(huán)境氣象預報及影響評估[C];2018年

7 邊大紅;魏鐘博;苗慧文;張曉園;馮家興;崔彥宏;;雙重化控對夏玉米冠層透光率及群體源庫關系的影響[A];2017年中國作物學會學術年會摘要集[C];2017年

8 高佳;董樹亭;劉鵬;趙斌;張吉旺;;遮陰對夏玉米產量及其根系生理特性的影響[A];第十五屆全國玉米栽培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17年

9 陳尚洪;陳紅琳;沈學善;王昌桃;張玉蘭;劉定輝;;密度和施氮量對丘陵區(qū)機播夏玉米產量及倒伏影響研究[A];全國丘陵山地農機化技術發(fā)展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1年

10 任佰朝;張吉旺;董樹亭;趙斌;劉鵬;;淹水脅迫對夏玉米產量和根系生長發(fā)育的影響[A];2014年中國作物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農業(yè)資源環(huán)境研究所 河北省肥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郭麗 史建碩 王麗英 李若楠 張彥才 任燕利;河北夏玉米簡化高效施肥要點[N];河北科技報;2018年

2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旱作農業(yè)研究所 陳淑萍 謝俊良 魏建偉;2016年衡水地區(qū)夏玉米產量分析[N];河北科技報;2017年

3 佘志娟;夏玉米產量有望再創(chuàng)新高[N];邯鄲日報;2008年

4 記者 焦莉莉;辛集示范區(qū)夏玉米產量刷新全省紀錄[N];石家莊日報;2008年

5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旱作農業(yè)研究所 曹彩云 黨紅凱 李科江 馬俊永 鄭春蓮 郭麗;小麥玉米兩熟區(qū)夏玉米生育后期一水兩用技術規(guī)程[N];河北科技報;2018年

6 馮利臣;玉米價格將繼續(xù)走弱[N];期貨日報;2004年

7 寧津縣農業(yè)局 劉忠強;玉米蒼皮不是正熟 晚收十天增產百斤[N];山東科技報;2014年

8 武勇;寧夏玉米缺口將超過兩百萬噸[N];國際商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萌;夏玉米理化參數(shù)對連續(xù)水分脅迫的響應特征及遙感監(jiān)測[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8年

2 王麗君;黃淮海平原夏玉米季干旱、高溫的發(fā)生特征及對產量的影響[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8年

3 申麗霞;碳氮代謝對夏玉米穗粒數(shù)形成的影響機理[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5年

4 張海林;華北平原麥玉兩熟區(qū)覆蓋免耕土壤—作物系統(tǒng)農田耗水與調控[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1年

5 趙鵬飛;小麥/玉米輪作體系農戶產量差定量及其縮減途徑[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6年

6 魏珊珊;增密減氮對高產夏玉米產量形成的影響及生理機制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6年

7 景立權;精確施氮對超高產夏玉米產量形成的影響及機理[D];揚州大學;2014年

8 張靖;華北平原不同管理措施下土壤有機碳動態(tài)模擬及時空變化特征[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6年

9 張運龍;有機肥施用對冬小麥—夏玉米產量和土壤肥力的影響[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7年

10 劉建剛;黃淮海農作區(qū)冬小麥—夏玉米產量差及其限制因素解析[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靜靜;γ-聚谷氨酸對夏玉米生長和養(yǎng)分吸收的影響及其機理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9年

2 李格;華北地區(qū)夏玉米滴灌施肥的肥料效應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9年

3 番聰聰;黃淮海地區(qū)夏玉米干旱災害風險評估及預估[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8年

4 李學文;夏玉米生育期水分供需平衡狀況及干旱時空特征[D];安徽師范大學;2018年

5 馬娟娟;冬小麥—復播夏玉米(大豆)輪作體系中作物農藝性狀、產量及土壤肥力的研究[D];山西農業(yè)大學;2017年

6 郭金金;尿素摻混緩釋氮肥對夏玉米/冬小麥生長和氮素利用的影響[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8年

7 李思逸;不同覆蓋處理對土壤水熱及夏玉米生長過程的影響[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8年

8 于淑婷;輪耕模式和秸稈還田對冬小麥—夏玉米一年兩熟制農田土壤長期改良效應研究[D];河南農業(yè)大學;2017年

9 尹佳碩;變量施肥夏玉米高光譜與農學參數(shù)關聯(lián)模型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8年

10 馬陽;不同耕作施肥方式下的夏玉米養(yǎng)分利用和土壤效應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73026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zwlw/273026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0d7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