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ZmHAK1與ZmCIPK23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S513
【圖文】:
第 1 章 文獻綜述第 1 章 文獻綜述1.1 ZmHAK1 基因與蛋白1.1.1 ZmHAK1 基因與蛋白結構通過基因定位確認,ZmHAK1 位于玉米基因組 2 號染色體上,它的 cDNA序列長度達 2401bp,其開放閱讀框長度達 2346bp,其編碼蛋白質中包含 771 個氨基酸,玉米 ZmHAK1 的基因結構中存在 8 個外顯子區(qū)域(圖 1.1)[1]。
較強的耐低鉀脅迫能力,可以積極響應低鉀脅迫。1.2 CIPK 基因與蛋白1.2.1 CIPK 基因與蛋白結構類鈣調磷酸酶 B 互作蛋白激酶(CIPK)是能夠與類鈣調神經磷酸酶 B 亞基(CBL)蛋白特異性結合的絲氨酸/蘇氨酸植物蛋白激酶[14]。CIPK 蛋白 C-端調節(jié)區(qū)的氨基酸產生變異,相對獨特,而其 N-端激酶催化區(qū)較為保守[15,16]。CIPK 蛋白結構中存在 NAF/FISL 區(qū)域和磷酸酶結合區(qū)域[17,18]。在 CIPK 蛋白 C-端調節(jié)區(qū)中有一個能夠和 2C 型磷酸酶發(fā)生相互作用的保守結構域,該結構域含有 37 個氨基酸[19]。CIPK 蛋白結構中的 NAF 功能域含有 25 個氨基酸[20],該功能域是 CIPK 蛋白特有的,CBL 于 CIPK 的 NAF 結構域處與 CIPK 進行結合[21]。CIPK 家族蛋白的結構域示意圖見圖 1.2[2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麗員;;德宏玉米主要病害的發(fā)生及防治[J];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2期
2 張秀梅;;探討玉米種子質量制約因素及提升建議[J];種子科技;2018年12期
3 董志;;玉米高效種植方法[J];農民致富之友;2018年24期
4 苗常青;;玉米倒伏原因與預防[J];農民致富之友;2018年21期
5 王金成;;探析農業(yè)種植玉米的增效技術[J];農業(yè)與技術;2018年22期
6 郭洪君;;玉米常見病蟲害防治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9年01期
7 王樹立;楊秀寶;;玉米種植新技術與應用實踐[J];吉林農業(yè);2019年05期
8 閆先明;;淺談玉米倒伏成因及如何解決[J];農民致富之友;2019年04期
9 劉兆武;;論玉米超高產栽培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9年05期
10 齊廷文;;黑龍江玉米優(yōu)質高產栽培模式及配套技術探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長玲;;選育機收玉米品種的思考[A];2017年中國作物學會學術年會摘要集[C];2017年
2 吳傳星;伍鈞;楊剛;李艷;張倩;;重金屬低積累玉米品種的篩選[A];第三屆全國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白淑湘;;玉米品種選擇的依據及適時播種[A];“加入WTO和科學技術與吉林經濟發(fā)展——機遇·挑戰(zhàn)·責任”吉林省第二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2年
4 胡昌浩;;我國玉米品種更替產量提高過程中生理特性演進規(guī)律研究[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濟發(fā)展(下冊)[C];1999年
5 豐光;景希強;李妍妍;曹祖波;黃長玲;;對選育環(huán)境反應遲鈍型玉米品種的認識[A];2012年全國玉米遺傳育種學術研討會暨新品種展示觀摩會論文及摘要集[C];2012年
6 李宗新;張秀清;劉開昌;張慧;劉霞;高旺盛;王慶成;;種植密度和方式對不同類型玉米品種根冠特性及產量的影響[A];中國作物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7 王空軍;蔣高明;張吉旺;董樹亭;胡昌浩;;我國玉米品種更替過程中產量的提高與光合作用的演變[A];全國植物光合作用、光生物學及其相關的分子生物學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1年
8 梁瓊;譚可欣;侯明生;;對不同玉米品種(系)抗感玉米粗縮病與超氧化物歧酶和多酚氧化酶關系的研究[A];湖北省植物病理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9 劉興舟;張建;王五洲;陳瑞佶;付華;竇樂;李猛;;密度對玉米新品種皖玉708產量及其構成因子的影響[A];第十五屆全國玉米栽培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17年
10 譚靜;劉帆;李自衛(wèi);番興明;;玉米品種耐旱篩選與耐旱指標鑒定[A];2012年全國玉米遺傳育種學術研討會暨新品種展示觀摩會論文及摘要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鄭見;三維重建搭起玉米優(yōu)質高產平臺[N];科學時報;2011年
2 李惠鈺;玉米新品種成就“黃金產業(yè)”[N];科學時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閆勇;基因研究揭示玉米馴化史[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年
4 記者 索榮;今年新晉玉米國審品種超600個[N];農資導報;2018年
5 宗禾;玉米種子備貨把握三要點[N];山東科技報;2019年
6 王擇;又到玉米購種時 擦亮眼睛要注意[N];山西科技報;2019年
7 作物栽培專家 梁p芎
本文編號:27293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zwlw/2729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