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丹’牡丹優(yōu)選群體單株評價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07 04:26
【摘要】:‘鳳丹’牡丹(Paeonia ostii‘Feng Dan’)是目前油用牡丹的主要實生栽培品種,其不同植株存在較大差異,為了進一步提高這一傳統(tǒng)品種的生產力,選育優(yōu)良品種,對油用牡丹的生產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對經過初選的278個‘鳳丹’植株的物候期和表型性狀進行全面的觀測,對其種子仁皮比、出油率、主要脂肪酸成分等進行了系統(tǒng)分析測定,旨在為‘鳳丹’牡丹油用新品種的選育提供優(yōu)良種質材料。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不同植株的物候期差異顯著,并且隨著溫度的逐步升高,不同植株之間的物候期差異逐漸縮小,針對物候期進行選種有巨大的潛力。FD-259、FD-43、FD-54、FD-181和FD-232等5個植株開花較早,FD-199、FD-168、FD-79、FD-83、FD-84、FD-86、FD-110、FD-111、FD-190、FD-195、FD-210、FD-230和FD-265等13個植株開花較晚,FD-45、FD-43、FD-49、FD-55、FD-156和FD-181等6個植株花期較長。2.對植株的34個表型性狀進行觀測和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植株之間性狀差異顯著,平均變異系數為30.4%,可選擇性強。對單一性狀表現優(yōu)良的植株進行比較分析,8個高產植株為FD-74、FD-30、FD-107、FD-211、FD-70、FD-42、FD-91和FD-253,7個單果重較大植株為FD-158、FD-42、FD-199、FD-270、FD-34、FD-27和FD-88,9個勄刅果直徑較大的植株為FD-270、FD-27、FD-42、FD-212、FD-40、FD-180、FD-163、FD-183和FD-162,果角數為9的植株FD-245,果角數為8植株19個,9個種籽大的植株FD-260、FD-27、FD-236、FD-199、FD-158、FD-109、FD-228、FD-159和FD-62。3.性狀相關性分析表明新生枝數、樹冠投影面積、坐果量、單株產量等產量相關性狀之間呈極顯著正相關,單果種子數、勄刅果直徑、單果重等果實相關性狀之間呈極顯著正相關。性狀聚類分析與相關性分析結果一致。根據性狀的相關性分析和聚類分析,篩選出與經濟性狀相關的26個性狀進行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出6個主成分,累計貢獻率達80.443%。根據主成分綜合得分方程計算每個植株的綜合得分,同時根據全距等分法將278個植株分為5個類別,得到18個優(yōu)良植株,編號為:FD-107、FD-116、FD-74、FD-91、FD-30、FD-112、FD-70、FD-253、FD-239、FD-211、FD-11、FD-20、FD-106、FD-185、FD-31、FD-45、FD-29、FD-42。4.對‘鳳丹’5個類別和18個優(yōu)良植株的種子仁皮比和出油率以及籽油成分進行測定,結果表明5個類別的種子仁皮比、出油率以及主要脂肪酸成分都有顯著差異,18個優(yōu)良植株的種子仁皮比為2.13~2.26,出油率為32.72%~34.85%。FD-211、FD-31、FD-42和FD-106等4個植株種子仁皮比表現優(yōu)異,FD-42、FD-145和FD-31等3個植株表現高出油率,FD-70、FD-211、FD-239和FD-253等4個植株的種籽籽油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FD-70、FD-106、FD-145、FD-31、FD-185和FD-239等6個植株的種籽籽油總脂肪酸含量較高。FD-70、FD-211、FD-239和FD-253等4個植株的種籽籽油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FD-70、FD-106、FD-145、FD-31、FD-185和FD-239等6個植株的種籽籽油總脂肪酸含量較高。相關性分析顯示總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與棕櫚酸和硬脂酸含量極顯著負相關,與亞麻酸含量顯著正相關;亞麻酸含量與亞油酸含量極顯著負相關。5.通過物候觀測、表型性狀測定以及油用品質分析,對18個優(yōu)良植株做了綜合評價。優(yōu)良植株在產量、籽油品質等方面均表現優(yōu)異,為優(yōu)質育種材料。
【圖文】:
圖 3-1 高產植株特征圖Fig. 3-1 Flowering plant characteristics figure單果重平均值為 46.86 g,,FD-158、FD-42、FD-199、FD-270、FD-34、FD-27 和 FD-88等 7 個植株的單果重最大,均大于 90 g,分別為 119.01 g、105.74 g、99.33 g、97.58 g、95.82 g、92.65 g 和 90.18 g,FD-95、FD-127、FD-4、FD-1、FD-227、FD-208 和 FD-76等 7 個植株的單果重比較靠后,均低于 15 g。勄刅果直徑平均值為 95.96 mm,FD-270、FD-27、FD-42、FD-212、FD-40、FD-180、FD-163 和 FD-183 等 8 個植株的勄刅果直徑最大,分別為 130.29 mm、125.78 mm、125.48mm、124.53 mm、124.51 mm、123.14 mm、121.51 mm 和 121.42 mm,FD-84、FD-127、FD-4、FD-227、FD-208 和 FD-76 等 6 個植株的勄刅果直徑較小,均低于 70 mm。如圖3-2。
大果植株特征圖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S565.9
【圖文】:
圖 3-1 高產植株特征圖Fig. 3-1 Flowering plant characteristics figure單果重平均值為 46.86 g,,FD-158、FD-42、FD-199、FD-270、FD-34、FD-27 和 FD-88等 7 個植株的單果重最大,均大于 90 g,分別為 119.01 g、105.74 g、99.33 g、97.58 g、95.82 g、92.65 g 和 90.18 g,FD-95、FD-127、FD-4、FD-1、FD-227、FD-208 和 FD-76等 7 個植株的單果重比較靠后,均低于 15 g。勄刅果直徑平均值為 95.96 mm,FD-270、FD-27、FD-42、FD-212、FD-40、FD-180、FD-163 和 FD-183 等 8 個植株的勄刅果直徑最大,分別為 130.29 mm、125.78 mm、125.48mm、124.53 mm、124.51 mm、123.14 mm、121.51 mm 和 121.42 mm,FD-84、FD-127、FD-4、FD-227、FD-208 和 FD-76 等 6 個植株的勄刅果直徑較小,均低于 70 mm。如圖3-2。
大果植株特征圖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S565.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暢;李玉紅;姚雷;;不同條件下提取牡丹花的成分及分析[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yè)科學版);2015年05期
2 李林昊;張延龍;牛立新;張曉驍;任利益;;秦嶺地區(qū)‘鳳丹’牡丹居群果期相關性狀的表型多樣性研究[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5年04期
3 張延龍;韓雪源;牛立新;張靜;何麗霞;;9種野生牡丹籽油主要脂肪酸成分分析[J];中國糧油學報;2015年04期
4 林萍;姚小華;曹永慶;薛亮;王開良;;油用牡丹‘鳳丹’果實性狀及其脂肪酸組分的變異分析[J];經濟林研究;2015年01期
5 閆秀強;;油用牡丹新品種丹鳳種植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4年12期
6 韓雪源;張延龍;牛立新;羅建讓;;不同產地‘鳳丹’牡丹籽油主要脂肪酸成分分析[J];食品科學;2014年22期
7 李曉青;韓繼剛;劉p
本文編號:26174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zwlw/261744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