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方式對紅壤氨氧化微生物種類的影響及其驅動因子
發(fā)布時間:2022-01-19 21:51
我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為了保障糧食安全,大量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土地轉變?yōu)檗r(nóng)業(yè)用地,土地利用方式變化對物質循環(huán)的影響一直是土壤學所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硝化作用是土壤氮轉化中一個重要的微生物過程,不僅直接影響土壤無機氮的形態(tài),而且關系到硝酸鹽的淋溶損失及N2O排放量等,與諸多環(huán)境問題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lián)系。我國亞熱帶地區(qū),夏季高溫多雨,發(fā)育有廣闊的酸性紅壤。目前,有眾多關于我國東南部地區(qū)土壤硝化作用的研究,但是對于該地區(qū)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包括酸性森林和其它農(nóng)業(yè)利用方式)中主導氨氧化過程的微生物種類還知之甚少。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對紅壤氨氧化微生物種類的影響及水分驅動因子,對于深入認識不同利用方式紅壤硝化過程的機理有重要的科學意義,研究結果能夠為制定紅壤地區(qū)氮素調控措施提供理論依據(jù),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采集了江西省鷹潭市旱地(U)、水田(P)和針葉林(F)三種利用方式的土壤,運用選擇性抑制技術,結合同位素稀釋法和乙炔抑制技術研究了亞熱帶地區(qū)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微生物抑制劑對自養(yǎng)和異養(yǎng)硝化作用的影響。結果表明,自養(yǎng)硝化作用在農(nóng)業(yè)土壤(旱地土壤和水稻土)的硝化過程中占據(jù)主導地位,而異養(yǎng)硝化作用則在酸...
【文章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氮循環(huán)的主要微生物過程(賀紀正和張麗梅,2013;?Francis?etal.,2007)??Fig.?1.1?Schematic?processes?of?global?nitrogen?cycle?driven?by?micro-organisms??
圖1.3本研究的技術路線圖??
圖2.1第二章培養(yǎng)實驗設計??Fig?2.1?The?experimental?procedure?of?Chapter?II??2.2.4數(shù)據(jù)分析??本研究數(shù)據(jù)分析均使用SPSS?16.0軟件進行處理,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0VA)評估不同處理間的顯著性差異,使用Origin?8.0進行作圖。??2.3結果與分析??2.3.1?土壤性質??實驗的數(shù)據(jù)表明,三個土壤均為pH值小于5的酸性土壤,其中林地土壤的??pH值最低,C/N比最高。水稻土的有機氮和總氮濃度顯著高于旱地和林地土壤。??林地土壤的無機氮以NH4+為主,而N03_主導兩個農(nóng)業(yè)土壤中的無機氮。??表2.?]?土壤理化性質??Tab.?2.1?Physical?and?Chemical?Properties?of?Soils?? ̄" ̄ ̄'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不同施肥方式對紅壤蔬菜田氨氧化細菌和氨氧化古菌群落的影響[J]. 周志成,羅葵,唐前君,榮湘民,劉強,何飛飛. 中國蔬菜. 2015(07)
[2]模擬條件下土壤硝化作用及硝化微生物對不同水分梯度的響應[J]. 劉若萱,張麗梅,白刃,賀紀正. 土壤學報. 2015(02)
[3]淹水水稻土中氨氧化古菌豐度和群落結構演替特征[J]. 宋亞珩,王媛媛,李占明,王保莉,曲東. 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14(05)
[4]中國南方紅壤生態(tài)系統(tǒng)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 趙其國,黃國勤,馬艷芹. 生態(tài)學報. 2013(24)
[5]中國土壤微生物學研究10年回顧[J]. 宋長青,吳金水,陸雅海,沈其榮,賀紀正,黃巧云,賈仲君,冷疏影,朱永官. 地球科學進展. 2013(10)
[6]SIR方法研究真菌、細菌對森林土壤N2O貢獻量的進展[J]. 章偉. 安徽農(nóng)學通報(上半月刊). 2013(05)
[7]土壤氮素轉化的關鍵微生物過程及機制[J]. 賀紀正,張麗梅. 微生物學通報. 2013(01)
[8]一個新的古菌類群——奇古菌門(Thaumarchaeota)[J]. 張麗梅,賀紀正. 微生物學報. 2012(04)
[9]穩(wěn)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針技術DNA-SIP原理與應用[J]. 賈仲君. 微生物學報. 2011(12)
[10]土地利用變化對土壤硝化及氨氧化細菌區(qū)系的影響[J]. 楊莉琳,毛任釗,劉俊杰,劉小京. 環(huán)境科學. 2011(11)
博士論文
[1]典型生境中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細菌(AOB)的微生物生態(tài)學研究[D]. 劉帥.浙江大學 2015
[2]不同作物與施肥對黑土氨氧化微生物的影響[D]. 李曉慧.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東北地理與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 2013
[3]我國亞熱帶土壤碳氮轉化微生物及其功能研究[D]. 韓成.南京師范大學 2013
[4]茶園土壤微生物量、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研究[D]. 韓文炎.浙江大學 2012
[5]土地利用方式對中國東南部紅壤微生物特性及氮轉化作用的影響[D]. 于涌杰.南京師范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長期施肥對黃泥田水稻土氨氧化細菌和氨氧化古菌多樣性的影響[D]. 景曉明.福建農(nóng)林大學 2014
[2]亞熱帶四種主要森林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結構及多樣性研究[D]. 劉卜榕.浙江農(nóng)林大學 2012
[3]新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對環(huán)境條件的響應[D]. 張彩霞.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 2012
[4]淹水和旱作稻田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多樣性的研究[D]. 王英.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597622
【文章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氮循環(huán)的主要微生物過程(賀紀正和張麗梅,2013;?Francis?etal.,2007)??Fig.?1.1?Schematic?processes?of?global?nitrogen?cycle?driven?by?micro-organisms??
圖1.3本研究的技術路線圖??
圖2.1第二章培養(yǎng)實驗設計??Fig?2.1?The?experimental?procedure?of?Chapter?II??2.2.4數(shù)據(jù)分析??本研究數(shù)據(jù)分析均使用SPSS?16.0軟件進行處理,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0VA)評估不同處理間的顯著性差異,使用Origin?8.0進行作圖。??2.3結果與分析??2.3.1?土壤性質??實驗的數(shù)據(jù)表明,三個土壤均為pH值小于5的酸性土壤,其中林地土壤的??pH值最低,C/N比最高。水稻土的有機氮和總氮濃度顯著高于旱地和林地土壤。??林地土壤的無機氮以NH4+為主,而N03_主導兩個農(nóng)業(yè)土壤中的無機氮。??表2.?]?土壤理化性質??Tab.?2.1?Physical?and?Chemical?Properties?of?Soils?? ̄" ̄ ̄'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不同施肥方式對紅壤蔬菜田氨氧化細菌和氨氧化古菌群落的影響[J]. 周志成,羅葵,唐前君,榮湘民,劉強,何飛飛. 中國蔬菜. 2015(07)
[2]模擬條件下土壤硝化作用及硝化微生物對不同水分梯度的響應[J]. 劉若萱,張麗梅,白刃,賀紀正. 土壤學報. 2015(02)
[3]淹水水稻土中氨氧化古菌豐度和群落結構演替特征[J]. 宋亞珩,王媛媛,李占明,王保莉,曲東. 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14(05)
[4]中國南方紅壤生態(tài)系統(tǒng)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 趙其國,黃國勤,馬艷芹. 生態(tài)學報. 2013(24)
[5]中國土壤微生物學研究10年回顧[J]. 宋長青,吳金水,陸雅海,沈其榮,賀紀正,黃巧云,賈仲君,冷疏影,朱永官. 地球科學進展. 2013(10)
[6]SIR方法研究真菌、細菌對森林土壤N2O貢獻量的進展[J]. 章偉. 安徽農(nóng)學通報(上半月刊). 2013(05)
[7]土壤氮素轉化的關鍵微生物過程及機制[J]. 賀紀正,張麗梅. 微生物學通報. 2013(01)
[8]一個新的古菌類群——奇古菌門(Thaumarchaeota)[J]. 張麗梅,賀紀正. 微生物學報. 2012(04)
[9]穩(wěn)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針技術DNA-SIP原理與應用[J]. 賈仲君. 微生物學報. 2011(12)
[10]土地利用變化對土壤硝化及氨氧化細菌區(qū)系的影響[J]. 楊莉琳,毛任釗,劉俊杰,劉小京. 環(huán)境科學. 2011(11)
博士論文
[1]典型生境中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細菌(AOB)的微生物生態(tài)學研究[D]. 劉帥.浙江大學 2015
[2]不同作物與施肥對黑土氨氧化微生物的影響[D]. 李曉慧.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東北地理與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 2013
[3]我國亞熱帶土壤碳氮轉化微生物及其功能研究[D]. 韓成.南京師范大學 2013
[4]茶園土壤微生物量、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研究[D]. 韓文炎.浙江大學 2012
[5]土地利用方式對中國東南部紅壤微生物特性及氮轉化作用的影響[D]. 于涌杰.南京師范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長期施肥對黃泥田水稻土氨氧化細菌和氨氧化古菌多樣性的影響[D]. 景曉明.福建農(nóng)林大學 2014
[2]亞熱帶四種主要森林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結構及多樣性研究[D]. 劉卜榕.浙江農(nóng)林大學 2012
[3]新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對環(huán)境條件的響應[D]. 張彩霞.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 2012
[4]淹水和旱作稻田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多樣性的研究[D]. 王英.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5976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yxlw/3597622.html